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北洋天下最新章節列表 > 十八、裝甲力量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十八、裝甲力量

國內的坦克研製開始於1923年,最早的研製是從引進英國的“維克斯”輕型坦克起步,其後又引進了法國的雷諾FT-17和美國的“克裡斯蒂”進行仿製,不過由於一直致力於研製單一炮塔坦克,很快在技術上就走到了世界前列。.org

受限於國內的發動機技術,共和軍最早設計的28式輕型坦克重量只有10.8噸,裝備一門32倍口徑的37毫米加農炮,雖然比同期的美國“克裡斯蒂”坦克要大,但其火力和防護都要遜於同時期蘇俄裝備的T26輕型坦克。

28式坦克在1930年開始裝備部隊,最早只是用於測試和訓練裝甲部隊,採用改進的美式“克裡斯蒂”懸掛系統,動力裝置為一臺110馬力的汽油發動機,公路速度能達到52公里,越野速度為37公里。

28式坦克機動性能比較優異,但越野效能一般,發動機的動力問題極大地限制了其透過能力。

雖然28式坦克的出現受到了軍方的青睞,但其薄弱的裝甲和並不強大的火力卻讓總統對其素無好感,並否決了陸軍準備將其大規模裝備的計劃。

28式坦克和裝甲車最初只計劃生產280輛,用於新組建的裝甲部隊的訓練,不過由於1931年突發的“東北事件”,這型坦克和裝甲車作為應急裝備開始大規模裝備陸軍,到1934年,共和軍一共裝備了4879輛28式坦克和與其數量幾乎相當的裝甲車。

就這樣,28式坦克成為共和軍大規模裝備的第一代主力裝甲戰車。

在大規模裝備28式坦克的同時,總裝備部向國內四大坦克工廠下達了研製新一代坦克的設計標準。

在新的設計招標方案中,軍方提出新一代的主力戰車效能要求為:裝甲厚度不低於50毫米,全車重量為25噸至32噸,機動性要求達到公路速度55公里,越野速度為40公里,裝備一門新式的75毫米/L45加農炮。

這些性能指標對於1932年的工業技術水平來說幾乎是十分苛刻,所以到1935年底,各大軍工企業這才按照軍方要求為所設計的新式坦克生產出合格的樣車。

位於內蒙古大青山地區的陸軍裝備測試場,伴隨著巨大的柴油機轟鳴聲,在冰雪初融的山地之間,三輛體型巨大的35丙型坦克冒著黑煙在泥濘的原野上急馳,不時作出一些靈活的戰術機動動作。

測試場一側,前來觀看測試的陸軍軍官們臉上大都露出滿意的笑容。

35丙式坦克是在早先開始裝備陸軍的35甲式坦克的基礎上為增強火力而重新設計的一款改進型坦克,此型坦克戰鬥全重37噸,車長8.2米,寬3.2米,高2.65米,乘員4人,採用發動機後置佈局,裝備一門由陸軍防空高炮改進的90毫米/L56坦克炮,與35甲型稍有不同的是炮塔從前置改為位於車體中部,並採用了直徑1.8米的較大口徑的炮塔座圈和為安裝88毫米坦克炮而重新設計了較大的炮塔。

該車裝甲防護依然採用軋製裝甲鋼焊接而成,新式炮塔的前部裝甲厚度達到了120毫米,而且外形呈傾斜而且帶有弧度的十二面稜形,具有良好的防彈能力。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該型坦克採用了一臺張家口重型機械廠研製生產的560馬力ZZJC-150LV12柴油機作為主動力裝置,另外有一臺12馬力電動機用於在主機停機時驅動炮塔,採用電起動和空壓機兩種起動方式,並裝備有在高寒地區使用的電加溫系統。其行走系統放棄了35甲型所使用的較為複雜的扭杆懸掛系統,而採用了一種比較簡易的螺旋彈簧為主的半扭杆式懸掛系統,方便了對其進行大規模生產。依然同35甲式一樣,採用了5對表面橡膠塗層雙輪緣較大直徑的鍛鋼負重輪,主動輪後置方式驅動,履帶為52釐米寬的鍛造合金鋼製成,擁有很強的透過性。

張家口重型機械廠始建於京張鐵路通車之時,當時的京張鐵路總辦詹天佑創辦了這家機車車輛廠,早期主要從事京張鐵路局鐵路機車的維修,其後逐漸開始製造動力設備。

林鑠主政西北時期,對張家口機車廠進行了大規模的改造和擴建,使得這家企業成為北方重要的重型機械製造商,主要產品有鐵路機車、礦山設備、大馬力推土機、大型農業機械、火電廠蒸汽輪機、大型水力發電機組等。

張家口重型機車廠現有員工4萬6千多人,其中工程技術人員1千6百多人,無論是企業規模還是技術力量,實際上都要比北方軍用裝甲車輛的主要供應商北方重工和太原重工都要大一些。

張工135推土機裝備的135馬力柴油機是國內功率最大的民用工程機械,讓程輝沒有想到的是這家工廠其實已經擁有了製造大功率柴油機的技術。

在這家企業的發動機廠的實驗室裡,他第一次看到了功率高達420馬力的ZNC-420E型柴油機的樣品。

“張柴420柴油機為V型12缸液冷柴油內燃機,汽缸容積3.6升,額定功率為420馬力,在加裝了新型渦輪廢氣增壓裝置後,其最大輸出功率能達到560馬力,最初是為內河航運而設計的發動機,此專案由於研製出更大體積和功率的820馬力柴油機而終止。”張柴的總工程師楊志城親自為程輝作著講解,“此型柴油機體積較小,足以裝配到我廠生產的大馬力推土機上,不過由於其功率過剩,油耗過高最終被使用者放棄。”

程輝點了點頭,張柴的這型柴油機從推重比上來說比同等的汽油機擁有更大的動力,其實很適合用到坦克上面,但是軍方現在使用的都是汽油發動機,能不能接受這是個大問題,如果在裝甲車輛上使用柴油機,無疑會增加後勤的困難。另外,柴油機在發動後冒出的黑煙對於裝甲車輛的隱蔽隱是個很大的問題。

程輝就此問題寫了一份評估報告上交,這個問題不是他能解決的,本來就是總裝備部那些將軍們該頭疼的地方。

讓他沒有想到的是,這個報告居然得到了總統的親筆批示:柴油機擁有更大的扭矩,而且在戰場上不易中彈起火,更適合作為裝甲車輛的動力裝置,責成總裝備部聯合各有關部門立即著手解決此事。

北方重工集團的前身是包頭重型機械廠,最早是始建於1923年的包頭鋼鐵廠總體規劃專案的三十多家配套工廠而設計建設,國內的重型機械廠一般都與造船廠和鋼鐵廠配置在一起,這主要是出於節約原材料運輸成本的考慮。

包頭重型機械廠一開始主要生產礦山機械和鋼鐵廠配套的機械裝置。由於西北軍墾期間大規模修建鐵路、公路及水利設施,這家重型機械廠與張家口重機、太原重機、武漢重工、蕪湖重工等成為國內第一批生產重型工程機械和大型農用機械的主要製造商,規模逐漸擴大,其後成為獨立的重工集團。

作為北方履帶式拖拉機和軍用裝甲車輛的兩大製造工廠,北方重工和太原重工自然早就擔負著共和軍裝甲車輛的研製和生產任務。

程輝帶來的訊息讓北方重工集團裝甲車部門的總設計師高罕聲十分興奮。鑑於各國坦克逐漸有向裝備大口徑火炮,厚重裝甲的重型化轉化的趨勢,高罕聲在BZT-1035坦克改進專案中十分前衛地採用了重裝甲的設計概念,坦克的正面裝甲厚度達到了超越時代的95毫米,即使是車體後部裝甲也達到了60毫米,加上採用了傾斜裝甲概念,使其防護效能有了飛躍性的提升。

BZT-1035坦克炮塔採用正面80毫米,側後60毫米的焊接均質裝甲鋼,為了提高炮塔的操控性和提高載彈量,其三人炮塔設計得比這個時代的坦克炮塔要大得多。不過,厚重的裝甲也使得這型坦克付出了重量的代價,全車戰鬥全重達到了35噸,超過了軍方要求的重量上限。

超重的代價就是一直找不到一款擁有足夠動力的發動機,BZT-1032坦克樣車最大時速僅有38公里,離軍方55公里的公路時速實在是相距甚遠。而且由於發動機動力不足,在進行行走測試時,身高馬大的BZT-1032坦克經常會出現各種各樣的機械故障。

高罕聲對此頭疼不已,正當他灰心喪氣地準備放棄這個專案時,從陸軍裝備部來的程輝給他帶來一個好消息,這就是張家口重機研製的功率高達560馬力的ZNC-420E型柴油機。

軍方的設計要求好像從來都沒有提出過使用汽油機或是柴油機的問題,似乎柴油發動機冒黑煙的問題對於裝甲部隊來說不是什麼大問題。說幹就幹,高罕聲親自在組裝車間裡指揮工人將原來的汽油發動機拆下來,換成這款新式的大馬力柴油機。

更換動力的BZT-1032坦克樣車機動性能終於達到了軍方的要求,不過在測試期間發現其設計的新式扭杆懸掛系統可靠性不足,經常發生機械故障,其後,北方重工又提供了3量採用較為成熟的“克裡斯蒂”懸掛系統的樣車。

BZT-1032坦克以其強大的防護效能和火力最終贏得了軍方的讚揚,最終被陸軍認定為裝甲部隊的主力裝備,儘管其裝備的75毫米加農炮和厚重的裝甲在這個時代看起來有些浪費。BZT-1032坦克被正式列入生產計劃,這就是後世最為著名的35式中型坦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