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重生之北美1776最新章節列表 > 第二百二十七節 治國如烹小鮮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二百二十七節 治國如烹小鮮

康柏應邀抵達獨立宮時,富蘭克林總統還在接見來訪合眾國平民。

“向您致敬,偉大的美利堅合眾國總統!”

“也向你們致敬,自由的合眾國公民們!”

“總統先生,你就住在這兒嗎?你們家可好大呀!”

“呃,這是獨立宮,屬於國家的財產,並不是我家,我家在…”

看到康柏已經笑著站在門口觀看,旁邊富蘭克林的女婿,現任的總統事務秘書理查德-貝奇,連忙提醒富蘭克林今天還有正事。

富蘭克林看到康柏的身影,立刻笑呵呵的和那位平民致歉,讓女婿代表他繼續接待這些人,自己則迎面向康柏走來。

看著這位慈祥的老人,康柏心中有點懷疑,當初自己是不是太在意贏得的總統選舉,而選擇錯了總統扶植獨享,這位老先生哪裡有一點總統的樣子,根本就像個獨立宮民眾接待員嗎。

自從富蘭克林和華盛頓宣誓就任正副總統以來,兩人的執政方針,完全符合道家無為而治的理念,真的可以用道家的一句“治大國,若烹小鮮”來形容。

“治大國,若烹小鮮”。這是老子的一句話,出自《道德經》。

這句話是什麼意思,有各種各樣的解釋。一種解釋說,小鮮是很嫩的,如果老是翻過來、翻過去,就會弄碎了;因此治理大國也不能來回折騰。這種解釋雖然接近本意,但沒講到“妙”處。懂得烹的人都知道,烹飪藝術的核心部分。就是掌握火候。而小鮮。又是各種烹材料中最為嬌嫩地,更要細心伺侯。所以治理大國地最高境界,就是小心翼翼地掌握火候。

那麼。怎麼掌握火候,大國又如何可以被比作小鮮?這個問題比較復雜,但也可以大而化之道來。簡單地說,治理國家,首先要考慮人民的性質。從經濟學角度看,人民的性質就是趨利避害。如果政府能夠提供和維繫一套基本制度。在這一制度下,任何個人做對自己有利地事情時,就對社會有利;在做對社會有害的事情時,就對自己有害,就可以使全社會的成員在追求自己利益的同時,使社會繁榮起來。

一般而言,這套制度包括保護產權、維持秩序、調解糾紛的功能。一旦有了這麼一個制度框架,人們明確地知道什麼是自己的成本。什麼是自己地收益,從而自動地按照對成本和收益的計算行事。

富蘭克林他們的治國方法就是這樣,透過制憲會議爭取到的一部《憲法》,規定了好多條條框框。以《憲法》治天下。符合憲法的就鼓勵,違反憲法的就不可以。憲法之外的就既不鼓勵也不反對,任民眾自由取捨。有了這樣明確的制度,然後就自由地任由人民發展,這樣的方針,是很符合追求自由而獨立的美國人的。

“約克,你來了,剛好傑弗遜他們都到了,人已經齊了,我們一起過去開會吧!”富蘭克林笑著招呼。

“好地,總統先生!”康柏對富蘭克林很尊重。

無論如何,現在這位總統先生的名望,絕對是全美第一地,不管是政治人物,還是普通平民,只要是每一個接觸過他的人,都他尊敬有加。就連在外交方面,也因為富蘭克林當選為總統,為美國贏得了極大好處。他在歐洲的巨大影響力,讓各國對新生的美國都非常有好感。尤其是他在法國的影響力,極其得到法國政府的尊重,在各方面都給於聯邦政府極大的善意。

由於富蘭克林這位大科學家擔任總統,還吸引了大量的優秀外國科學青年,移民來美國,主動要求追隨富蘭克林,參加聯邦政府的工作。

不管他的施政是不是像一個總統,至少他擔任總統,給新生的美國帶來了極大的好處,這是不容抹煞的,所以康柏還是沒有後悔當初的選擇。

等到康柏進入一個圓桌會議廳,才發現已經坐了不少人。

這次增稅的事情確實有點鬧大了,處理不好,可能會對整個內閣造成巨大打擊,在這樣的情況下,富蘭克林不得不正式站出來對這件事情進行表態。

他一邊挽留莫里斯繼續留任財政部長,一邊邀請三大黨派領袖和華盛頓來獨立宮開圓桌會議,協商共同解決這次內閣危機。

這圓桌會議後來也形成慣例,一旦朝野形成巨大爭議,長期無法解決,就由各政黨領袖和國家領導者開圓桌會議進行協商解決。

“先生麼,今天請大家,主要是想和大家商量一下,這次漢密爾頓提出的那個爭議性議案,我們該怎麼應對。我一直把權力自由交給各部負責,不過現在我們的財政部長莫里斯先生,卻已經有點堅持不住了,他竟然向我提交了辭呈!雖然被我駁回了,但我也覺得這次事情關係重大,需要整個聯邦政府出面來解決。”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唉!先生們,我們眾議院就正式國都,國徽,國歌之類的議案,已經爭論得非常激烈了,現在怎麼又突然爆發內閣部長辭職這樣的問題來?”康柏向其他人表達自己的鬱悶,他們可才是真正的內閣成員。

現在把自己這個無關的眾議員請來,不是故意打饒我陪老婆的安靜生活嗎。

“很遺憾把這件事情鬧得這麼大,約克!不過你推薦的那個漢密爾頓,不僅是一位財政經濟學天才,同樣也是一位惹禍專家,讓你一起過來,也是因為你要承擔一定責任。”華盛頓率先向康柏道歉,卻又難分貶的評價了漢密爾頓一句。

崇奉沉默,不喜歡鬥爭的他,這次也在裡面參與了太多。他自己都有點後悔。不過在參與的過程中。華盛頓卻對年青地漢密爾頓非常欣賞。華盛頓

己生育地子女,漢密爾頓是不知其父的私生子,二人一代。正如歷史上一樣,華盛頓與漢密爾頓之間有很強的“父子情結”。

“先生們,這位漢密爾頓先生,簡直就是另一位喬治王。約克,你看過他新列地稅目嗎?那簡直比喬治王增加的還要多,生產威士忌要威士忌稅。出口糧食要出口稅,這麼多稅目下去,平民都不用生活了。”最強烈反對加稅的傑弗遜向康柏抱怨。

康柏無奈的不好介面。

匹茲堡盛產威士忌,開增威士忌稅的第一反對力量,就是來自聯合州的共和黨。實際上正式歷史上,匹茲堡還為威士忌稅打過一仗,最後由華盛頓親自出面為漢密爾頓地威士忌稅擦屁股,帶兵把叛亂的威士忌商人全抓起來。首犯統統處死。

而自從大量移民遷移到聯合州,進行荒地大開發後,適合種植小麥的俄俄河到五大湖區域,糧食產量年年增加。所有人都已經預料到,今年聯合州的小麥。將可以反過來出口到路易斯安那。這個糧食出口稅,同樣遭到了聯合州議員的反對。

其實這些方面,都有康柏的利益所在,這也是他不願意表態的原因。

作為一個商人,他無論如何都是反對增稅的,無奈這個漢密爾頓,同樣是自己推出地人選,而且這些稅,從長遠角度來看,也確實有利於國家。

“事實上,如果僅僅是出於發展工業,還有建立國有銀行,我們聯邦黨人在加稅上並不是很反對,不過有幾個稅種確實侵犯民間利益太大,應該予以消除。”亞當斯表了一下態。

他也很無奈,聯邦黨人都主張發展工業,也主張建立國有商業銀行,但是基本上都反對增稅,偏偏華盛頓在和漢密爾頓接觸後,在很大程度上,是偏向於漢密爾頓的增稅主張的,在他的強大影響下,有些聯邦黨人對於部分稅也不是那麼反對了。

不過亞當斯可以預料,聯邦黨在這次增稅行動中地妥協,肯定會在下一次選舉中產生不利影響,人民肯定不會支援一個贊同增稅的政黨。作為聯邦黨領袖地他,對此非常無奈。

“對此我也很遺憾,因為增稅涉及到我自身的利益,所以我不好表態,不過我站在自由民主這一邊,大家可以在國會對這個計劃進行表決。”康柏簡單的表達了一下自己的意思。

他選擇兩邊都不幫忙。

“問題是現在這個計劃,在內閣中間都引起了很大爭論,在內閣討論透過前,我並不想把他作為正式法案提交眾議院審議。”富蘭克林說了主要的問題所在。

現在的內閣,就是一個各政黨合作的團結內閣,要是內閣中沒有爭議的透過了,那估計參眾兩院中,也會以不必爭議的透過。

“先生們,我請大家來,主要是為了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而不是來抱怨一下。你們都是美利堅合眾國最主要的幾個政治人物,應該在解決問題上做出貢獻!約克,作為最大政黨的領袖,你先說說你的意見吧?”富蘭克林畢竟當了幾個月總統,說話之間已經很有了幾分威勢,直接點名讓康柏表態。

康柏一陣苦笑:

“既然總統先生命令,那我就說了,我覺得發展工業的計劃,可以有聯邦政府和各州政府聯合制定,這樣可以減少一部分聯邦政府的支出;關於建立國有商業銀行,我覺得沒必要。國家不應該和民間爭奪利益,而且一家即是國家機關又是盈利機關的銀行,定位也非常不合適。管理銀行的職能,完全交給已經建立的中央銀行就行;至於稅種的問題,我確實覺得有幾個稅種非常不必要,像糧食出口稅等幾個,我認為都應該去掉。”

康柏也不客氣,例舉了幾個稅種,基本上都是和他利益相關的。在這上面要是客氣,那受損的可是自己。

不過經他這麼一修改,新增加的稅,基本上也勉強能夠用來發展經過縮減的工業發展計劃和中央銀行擴建計劃。

“不!我覺得這些稅還是太多了,正如約克提議把工業發展計劃分一部分給各州政府處理一樣,我覺得銀行的職能,也可以分給各州處理,讓各州建立自己的商業銀行和中央銀行,那同樣可以省下一大筆錢。這樣稅就可以不增加,等到從約克和莫里斯他們那兒收回幾個稅權,就足夠慢慢發展工業了!反正我們美國的傳統產業就是農業,正是南方龐大的農業生產能力,給我們提供了大量就業,我們完全可以透過發展農業,發展和英國、法國的農產品貿易,來增加我們的收入。不管是哪個國家,農業都是根本存在。”傑弗遜說出了他的建議。

就是寧可犧牲發展工業的時間,也不應該增加稅種。

“發展工業時不可待,我們現在好不容易在蒸汽機技術上面,有了和英國並駕齊驅的水平,更應該趕緊發展,怎麼能慢慢等呢?”亞當斯提出反對。

華盛頓作為弗吉尼亞人,作為一個農場主,心裡其實也認為農業才是根本。但是作為一個有遠近的政治家,他同樣意識到了工業帶來的產能變化。加上漢密爾頓對他的遊說,所以他也站在主張儘快發展工業這一邊:

“讓貧窮落後的美國,在短期之內趕超歐洲各強國,唯一的途徑就是大力發展工業!農業作為美國的傳統產業,發展已經很完善,不可能再有多大升級空間,只要我們不疏忽掉這個根本就行。想要富,還得靠工業!”利用工業趕超歐洲各強國,這正是漢密爾頓的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