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重生之北美1776最新章節列表 > 第二百八十三節 麥迪遜上位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二百八十三節 麥迪遜上位

綠蒂的洗禮儀式,在小康柏和小喬治舉行洗禮的同一行。這既是賓的主意,也是康柏的最大心願,希望小綠蒂能真正的成為家中的平等一員,享受同等權力,同等福利。

費城不少不明真相的社會名流,聽到這個訊息,也大多想方設法地參加了這次洗禮儀式,變相的見證了小綠蒂成為康柏家一員的事實。

現在小綠蒂其實是以李家族、賓伯爵小姐的養女身份,進行這次聖洗禮儀式的。來賓們對於這並沒有絲毫排斥,紛紛上前對小綠蒂表示祝福,接收並認可了她的身份。

說也是好笑,要是小綠蒂換成了康柏私生女的身份,恐怕今天來參加聖洗禮的絕對大部分賓客,都會選擇離開。

對於他們來說,接受一個私生女,遠比要接受一個大家族的養女要來得艱難。

北美即便比歐洲人更自由開放一點,但在上層,卻一直是以保守出名的。清教徒的各種嚴厲要求,絕對不比天主教那些宗教儀式更好。歐洲人看不起私生子,美國人同樣看不起,就算對他們的態度稍微溫和一點,骨子的歧視還是無法避免。

但養女就不同了,這非常符合歐美人那種拿慈善作為評定品德高低的標準,而養女除了不一定能繼承家產,在整個社會生活中,卻是享有和正常家庭子女一樣待遇的。那些參加洗禮儀式的人,甚至感覺是來參加一次慈善活動,自然是踴躍而來了。

何況這次參加小綠蒂的洗禮,不僅僅是和康柏家混個臉熟,同樣也是像小姑娘的教父傑弗遜示好。

自從康柏家的兩個孩子。都認了比較有名地人作教父後。人們對於他們家孩子地教父,已經不再和平常家庭那種宗教儀式見證人一樣等同看待了。知道他們家的教父,不僅僅是宗教儀式的見證人,還是這個孩子將來生活的道德引導者和第二監護人。

參加這樣的儀式,自然同樣等於賣了那個教父的面子。

傑弗遜對於有這麼多人來參加小綠蒂的洗禮儀式,也是非常高興。那麼美麗可愛的一個孩子,早已經贏得了他地歡心,他也確實把小綠蒂。差不多當成和自己的女兒一樣看待了。

經歷了這次的儀式,小綠蒂才算是真正的進入了費城地上流社會,等到她成年禮過後,就會順利地踏入上流社交圈。從此成為一個上流會社會圈內人士。

這其實也是夏洛蒂一直期望地事情。等到小綠蒂的聖洗禮訊息傳到匹茲堡,這位孩子地母親。卻是高興外交傷心的哭了。

匹茲堡情人那兒地訊息,康柏並沒有時間去關注。他現在正忙著今年地選舉事務呢。

康柏個人和傑弗遜、亞當斯的關係仍舊維持得非常不錯。但政黨和政黨之間地爭鬥,卻仍舊在持續。

一七八三年六月。正式開始國會眾議院改選。

這四年來美國人口在各地移民,以及吞併魁北克、俄亥俄河地區的影響下,人口早已經重新突破了三百萬,這次選出的眾議院雖然只有三分之一,但還是有接近五十人。

在康柏一手操控下,共和黨的優勢,在這樣廣泛性的選舉中毋庸置疑。雖然也難免會有在區域性非常有把握的選區,意外丟掉勝利的情況出現,但總體上佔了一半,控制超過二十多個名額的局面,並沒有任何意外可以改變。

甚至還在南部的佐治亞州,也因為在佛羅里達問題上的堅定支援,在費尤州長的幫助下,再次取得了三個席位。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不過這次選舉最大的冷門,也是最大看點,卻並不是共和贏得了過半席次的大勝,而是聯邦黨僅僅在馬薩諸塞州取得了四個議席,其他地方全部報銷。算上上次參議院改選時的失利,聯邦黨在國會的影響力,已經不如剛開始時的一半。

到是民主黨,卻拿走了弗吉尼亞州和南北卡羅來納這幾個州的絕大大部分議席,加上其他州的零星席位,共計取得了十八席,成為眾議院中僅次於共和黨的第二大黨,甚至加上原來的席位,在眾議院擁有了將近三分之一的席位,只要稍微再吸收一些聯邦黨人,單個政黨的能力就已經到了可以否決重要議案的程度。

聯邦黨的大敗和民主黨的小勝,在美國政壇引起極大的反響。剛剛經歷過修改選舉總統辦法動亂的聯邦黨,再次出現了極大的動盪。

還好總統選舉就在眼前,大家基本上還是本著最後一搏的心思,在進行著準備,康柏和傑弗遜不敢亂拉聯邦黨的人入夥,亞當斯也出祭出了極為嚴厲的黨紀黨規,要求聯邦黨成員團結一致,共同面對整個黨的難關。

在這樣的情況下,雖然風雨欲來的態勢很明顯,但最終並沒有大風大浪出現。

只是就算聯邦黨這次沒有分裂,很多有遠見的政治人物,還是看到了聯邦黨的沒落,是無法避免的事情。私底下的動作,自然也是不少。

在康柏和麥迪遜一次商量競選安排的過程中,康柏就向麥迪遜作出這方面安排的指示:

“麥迪遜先生,你在擔任總檢察長期間,和那些聯邦黨的法學、工商業人士非常熟悉,如果可以的話,在這次總統選舉的時候,可以適當的拉攏一下他們!不管是拉他們進入聯邦政府還是來我們共和黨,都沒有問題。”

聯邦黨的局面,麥迪遜這樣的政治家自然看在眼裡。對於康柏的安排,麥迪遜也並不意外。只是對康柏為什麼會找上他,卻是感到很不理解。

“李,你怎麼會想到要我去拉攏聯邦黨那些人?為什麼不是你去呢?你作為北方工商業界的無冕領袖,對他們影響力最大,只有你出面,才能更好的拉攏他們呀!

作為曾經的總檢察長。現在的副總統候選人。麥迪遜和康柏之間地關係,還是非常平等和睦地。

“我是黨主席,當然不合適出面,那樣只能把他們拉來共和黨,對於他們的才能是一種損失,對於我們政黨競爭也是一大挑戰。你以聯邦政府的名義出面,亞當斯就找不到理由,不好對我們共和黨開戰!”康柏立刻說出了自己的理由。

“呵呵!”麥迪遜無奈的搖頭。“我雖然在擔任總檢察長時,和他們接觸不少,但絕對沒有到了可以影響他們改變政黨的程度呀?為什麼不讓總統先生出面呢,他的影響力也比我要大呀?”

“不!因為你是我們共和黨的副總統候選人。才最合適出面。總統先生出現拉攏他們。影響力太大了,可能會引來民主黨等其他人士地不滿。你才是代表本傑明和共和黨的最合適代表。”康柏笑著道。

一旦聯邦黨垮臺,那些普通的黨員不用共和黨拉攏。就會因為政黨理念相似。代表利益一致,而別無選擇的加入共和黨。但對於那些聯邦黨地核心黨員。優秀人才來說,如果不給他們開合適地籌碼,趕緊拉攏,那他們是寧願另組政黨,也不會來共和黨當一名普通黨員的。而合適地籌碼,作為一個政黨組織的共和黨自然給不了多少,只有在聯邦政府和內閣組成地過程中,才能給出一些好處,讓他們滿意。

不過要是讓富蘭克林親自出面去拉那些聯邦黨地核心人士,那影響力太大,也太掉價了,自然是由麥迪遜這個副總統候選人出面最合適。

康柏委婉的說法,麥迪遜完全能夠理解。

他自然是聰明人,在康柏這麼明確地暗示下,馬上明白了他的打算,也沒有拒絕,只是對聯邦黨適不適合拉攏提出疑問。

“聯邦黨只是在眾議院選舉上遭受了小小的挫折,前面改變總統選舉辦法的時候,形勢比現在更要危險,不也還是被華盛頓先生和亞當斯先生一起渡過去了,現在這次的小挫折,怎麼就一定能讓他們垮臺了?”

“不!我沒說說過他們會垮臺,我只是要你儘可能的拉一些他們的核心人才過來就行。”康柏搖了搖頭,對麥迪遜的猜測進行了否認。

“呵呵!”麥迪遜笑了起來,臉上滿是不明白的表情,嘴上也說著:

“這我可就不明白了,如果他們的政黨整體不垮臺,我怎麼可能順利的拉他們的人過來?”

康柏抬了抬手,表示對麥迪遜的擔心非常理解,讓他不要急,聽自己接下來的解釋。

“我相信在華盛頓將軍和亞當斯先生的帶領下,聯邦黨絕對不會因為一兩次選舉失敗,而全面垮臺的。但現在經歷了國會眾議院選舉的失敗,再加上接下來的總統選舉,他們也基本是敗局已定,到時候聯邦黨內除華盛頓將軍和亞當斯先生外的明智之士,就肯定會看出聯邦黨之所以失敗的關鍵所在,從而另闢他徑,尋求獲得政治上的正確追求!”

“哦!聯邦黨失敗的關鍵所在?”麥迪遜一臉的迷糊,“那是什麼?”

“哈哈哈!當然是他們和我們強大的共和黨,選擇了同一個執政理念,選擇了同樣的代表利益了!”康柏大笑起來。

“呃…”麥迪遜一陣無語。

“這應該算是他們和我們的見識一樣高明呀,就像我之所以加入共和黨,主要是看重共和黨的政治理念,更能代表美國利益。同樣聯邦黨其實也是如此,只要他們處理得好,很可能和我們在政治利益分配上平分秋色。我相信華盛頓先生和亞當斯先生,他們的政治領導能力,絕對可以與我們黨內最優秀的人才相媲美。所以我一直認為,聯邦黨對我們共和黨來說,是比民主黨更為危險的存在/你怎麼反而會認為這是他們失敗的根源所在呢?”麥迪遜當然不會贊同康柏的說法。

“這個麼…華盛頓將軍和亞當斯先生,當然是非常傑出的人才,我也相信我們的政治理念代表了美國的利益,但是…”康柏下面的話有點不知道該怎麼說。

他對聯邦黨勝利的強大信念,自然是來至於自己超越現在歷史的知識,知道大量的現代競選手段,甚至黑暗的政治勾當。但這樣的話當然不好意思說出來,就算說出來了,眼前的這位“憲法之父”也不見得會表示認同。

“但是他們選擇和我們的敵對面,所以我們不得不想方設法的削弱他們,甚至是消滅他們,是麼?”麥迪遜卻是自己想出了理由。

聽了他的這句話,康柏沒有表示可否,這時候沉默,反而能讓麥迪遜往最理想的方向想。

麥迪遜果然認可了康柏的這一反應。

心中還暗自理解,康柏雖然在政治鬥爭上,已經到了不擇手段的地步,但是還沒有勇氣明著說出這個下作、狠毒的話來。對於這樣的政黨領袖,麥迪遜在遺憾之餘,卻也多少有點慶幸。

不過不管怎麼樣,現在他對於康柏佈置下來讓他設法拉攏聯邦黨的任務,已經沒有疑問,並且會想放設法的去做。只是作為一個成熟的政治人物,他要求在這件事情上有全權,就是可以讓他在他權力範圍內自由的使用各種手段,康柏和富蘭克林不要加以干涉。

對於他這樣的要求,康柏完全沒有異議。

麥迪遜畢竟是麥迪遜,不僅僅是“憲法之父”,同樣還是未來總統,給他自由,絕對能比控制他,更能發揮他的實力。

這也正是麥迪遜在富蘭克林後,逐步在共和黨上位的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