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重生之北美1776最新章節列表 > 第六十九節 大戰前的準備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六十九節 大戰前的準備

一七七六年的春天,套句革命性比較強的話,那就是一個勝利的春天,因為華盛頓在波士頓擊退了“不可戰勝”的英軍,大陸軍其他各支部隊也都打了大勝仗。

北美十三個殖民地的人民因為勝仗,都悄悄的松了一口氣,認為可能因此而迫使英王與殖民地和解。就連康柏這個早知道今後戰場形勢不會很好的人,也因為勝的太輕鬆,而沒有對接下來可能發生的事情有所準備。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殖民地人打了勝仗,英國非但沒有退讓的表示,英王喬治三世反而下令封鎖北美殖民地的港口,放火焚燒福爾摩斯港和弗吉尼亞的諾福克港。進而和德意志境內某些統治者訂立合同,招募了兩萬名德籍僱傭兵。揚言定要撲滅叛亂,要絞死殖民地的每一個叛亂首領。德國僱傭兵的軍紀極壞,到處殺人放火,奸yin擄掠,激起了全體北美人的憤怒。

紐約總督特萊恩仍然呆在一艘停在港口的軍艦上,遙控指揮紐約的親英分子,他制定了一項收買政策,凡為英國國王效忠的人,每人發五個英鎊的獎金,分給本人兩百英畝土地,分給其妻子一百英畝,子女五十英畝。任務是配合英軍登陸,發動叛亂,殺害美軍軍官,炸燬軍火庫等。這些傢伙極其囂張,到處發展組織,連紐約市長、華盛頓身邊的警衛員、鼓手和笛手都被收買過去。

形勢的發展表明:和解的想法行不通,北美人和英國人不可能生活在同一塊大陸上!

北美人對英王最後一點幻想徹底破滅了,“獨立!”這已是萬眾一心、水到渠成的必然結果。

而這個時候,在費城出版已久的政論性小冊子,托馬斯·潘恩的《常識》,已經廣泛被北美民眾接受。此書篇幅不長,但影響巨大,對北美的獨立運動起到了催化劑作用。

托馬斯·潘恩是一位傑出的資產階級民主主義者和政論家。出身於英國教友家庭,年輕時靠勞動謀生。一七七四年作為契約奴隸來到北美,經富蘭克林介紹,在《賓夕法尼亞》雜誌當編輯。他對社會底層的艱辛和貧富不均現象感受非常深切。曾撰文反對黑奴制度,支援反英運動。潘恩認識到,很有必要把抗英戰爭的真正歸宿弄清楚,鮮明地提出爭取獨立的口號,並昭告全體人民,為此,他寫成了《常識》一書。

《常識》於一七七六年一月問世。它語言通俗,文筆犀利,直斥英國世襲君主制度。列剋星敦的槍聲已經堵死了與英國和解的所有通道;只有透過武裝鬥爭,宣佈獨立,才能把十三個殖民地的人民團結起來,去爭取應有的權利。武裝鬥爭的結果,將是“維護人類的權利,建立一個自由、獨立的美國”。

書名《常識》,在二十一世紀的人看來,其論點都是世人皆知的常識,而在這個的時代,卻是振聾發聵之作。《常識》的出版,回答了北美洲向何處去的問題,它使惶惑無主的北美領人如醍醐灌頂,豁然開朗,從此心中有了強烈的精神信仰。獨立和自由的精神,在北美人民心中站定,他們決心與那個以前不公正、現在不道德的宗主國一刀兩斷。

在一片要求獨立的吶喊聲中,康柏回到了費城。

一七七六年上半年,北美已具備了獨立的條件。各殖民地都成立了獨立性質的議會,在它下面設定安全委員會作為執行機構。英國王家政府紛紛瓦解。大陸會議在實際上也扮演了中央政府的角色,附設了類似財政部、外交部、商業部和海軍部的機構,只是在名稱有所不同。

就在康柏抵達費城前,華盛頓也來到了費城。不過他到並不是為了討論獨立而來,雖然獨立呼聲已經很高,但對於華盛頓和大陸軍來說,現在首要面臨的,卻是英軍和普魯士僱傭軍的威脅,他來費城,就是為不久就會開始的大戰做準備。因為華盛頓親臨費城,現在大陸會議的重點是討論華盛頓提出的建設常備軍和軍隊建設的問題。

康柏本來一回費城就準備忙銀行、分公司,還有煤焦油的事情,現在卻被拉來開會,而且偏偏這個會議中自己的影響力也實在有限,所以就決定老老實實隨大流,不再發表前衛獨特的意見。

會議討論結果不出康柏意外:常備軍建議,毫無意外的被大陸會議成員中的激進派,如沙彌爾·亞當斯和約翰·亞當斯等人否決。他們堅決反對建立強大的中央集權政府,反對設定常備軍隊。他們追求的是民主和自由,集權政治和龐大的軍備,會導致**和獨裁,怕華盛頓這樣的實力人物軍權獨攬。

作為補償,他們對華盛頓的第二項建議予以了補償。其一,規定士兵服役期為三年,每名新兵發給十元獎金;抽調一萬三千八百名民兵增援紐約防務;在紐約灣設定障礙物,防止英**艦進入;由其他各州提供兵員,再組織一支部隊,保衛中部各州。其二,取消原來的臨時軍事委員會,建立一個常設作戰機構,就是“軍事與軍械委員會”。

第一屆委員會由六名委員組成。康柏這位已經在費城消失將近一個月的新近議員,作為大陸會議中少有的軍事人才,竟然也被大多數議員選舉為了委員之一,而提名者,真是被康柏認定是潛在敵人的約翰?亞當斯。

另外那五位委員就全都是大陸會議中的大佬了,他們分別是約翰·亞當斯、本傑明·哈裡森、羅傑·謝爾曼、詹姆斯·威爾遜和愛德華·拉特利奇。另外再由理查德·彼得斯任秘書。由於康柏的出現,正好比歷史上多了一位。華盛頓不在其中,因為他們仍然堅持軍人不干預政府。

“華盛頓將軍,請你放心,我們委員會一定會在後方全力支援你們。在軍事行動上不對你們指手畫腳,在軍械配置上,不給你們下腳使絆,一切以配合你們為主。”康柏握著華盛頓的手和他道別。

雖然知道大陸會議成立這個委員會的目的,除了給大陸軍後勤支援之外,主要還是監督她的軍事行動。康柏對軍事指揮並不在行,但在後世電影中看得多了,知道很多戰爭都是因為後方瞎指揮,才導致的失敗,與其不懂瞎指揮,還不如放手交給前方將領,所以才會有對華盛頓的這一番話。再加上康柏對獨立戰爭的幾次關鍵戰鬥記得並不清楚,也不是很想過多干預北美的獨立程序,以免自己對將來對接下來的歷史事件產生誤判。

“謝謝!”華盛頓把帽子放在胸口,非常誠摯的對康柏行了一禮。

也只有他這樣的前方將領,才能真正理解康柏這一保證能讓他們提高多少效率,省下多少無用功。

康柏和華盛頓僅僅是接觸了兩回,但對於他的印象非常好。這位老將軍話不多,做事情也非常謹小慎微,但確實是一個非常有風格的人物。想到接下來北美戰鬥的形勢將會有很長一段時間的惡劣期,不由多少有點為他擔心。

“將軍閣下,雖然我不並準備干涉您的指揮,但作為一個真心為大陸軍前途考慮的人,我還是有幾句善意的提醒,想坦白的和你說一下。”康柏有點難為情。

剛剛才說不對軍事行動指手畫腳,轉眼卻又要開始說教了。

華盛頓沒有說話,僅僅是非常溫和的看著康柏,耐心的等待他的話。

有句話說得沒錯,最強的雄辯是傾聽。

華盛頓的這一表現,差點讓康柏衝動的想把自己知道的所有戰事都說出來,幸好他理智未失,才謹慎的說道。

“將軍,具體的戰事我就不說了,你應該比我更加清楚。但是有一點,是我們大家以前可能沒有注意到。我們北美就連十七八歲的年青小夥子都會開槍,而且打的非常準,但是在正面野戰中,大家面對面的戰著,然後比拼士兵的整體作戰能力,這樣我們戰士槍法準的優勢就完全體現不出來。我覺得我們在開槍速度、火力輸出上基本不可能擊敗英軍,畢竟我們的士兵不如他們的正規,單兵戰力很強,但畢竟沒經過多少這類正規戰事的訓練,整體上就不佔優勢了,所以戰鬥失敗的可能性很高。”

“我們還沒和英軍打過大規模的決戰,但大陸軍在正面交戰能力上,確實不如英軍,這也是我一直所擔心的。你有什麼好的野戰方式?”華盛頓非常虛心的向康柏請教。

“不!不!我並沒有好的野戰方式。”康柏急忙搖頭。“只是我聽說我們的戰士在防守的時候,利用掩體射擊,反而經常能以少勝多。所以我覺得,我們只需要盡量減少野戰的次數,多打陣地戰就行了。陣地戰的最大麻煩就是會把戰事長時間拖延,這方面卻正是英軍所最擔心的。持久戰對我們也有不良的影響,但相比英軍,卻要好了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