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都市 > 調教美利堅最新章節列表 > 第317章 總統選舉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317章 總統選舉

1960年的大部分時間裡,艾力克斯一直都在忙於清除詛咒,奔赴越南尋找黑暗森林,擊防毒伯爵該隱。

在那一年裡,美國正在忙於總統競選,幾乎沒人關注到卡朋特家族發生的事情。更沒有人知道艾力克斯離開了美國紐約,以王龍的身份進入戰火紛飛的越南土地。

那年早些的時候,就在4月份左右,哥倫比亞大學的政治科學家諾伊斯塔特寫了一本名為《總統權力》的書。

在這本書裡面,諾伊斯塔特認為,一個強有力的總統能提高政府的的趕緊和政策的生存能力。他試圖闡明,以為總統如何才能有效地形式權力。

“六十年代,看來將是一個戰鬥的時代!”諾伊斯塔特如此預言著,實際上,他是光明會組織控制的一名科學家。他雖然不知曉更高層次的存在,但精神理念和科研方向都跟光明會相當的契合。

“我們需要一位能夠熟練指揮的總統,一位精力充沛的、充滿幹勁的總統!”諾伊斯塔特大聲呼籲著,很快就被總統候選人肯尼迪看中,不久就被補充招募到競選顧問團裡面。

作為被光明會控制的社會公知,諾伊斯塔特發表的言論和書籍,在社會上引起了相當大的反響。

肯尼迪與諾伊斯塔特的觀點相似,肯尼迪認為:“總統必須要作為一種催化劑,一種增能劑,應該是公眾幸福和公眾利益的保衛者!必須投身到戰鬥最激烈的地方。因為總統是整個政府系統中最緊要的行動中心!”

“幹勁”、“戰鬥”、“活力”、“公眾利益”等等,這些詞語在肯尼迪競選的時候,經常出現在口號中,因為它們跟肯尼迪的氣質相當匹配。當時的美國人民,看到一名候選人是年輕有為的議員先生肯尼迪,一位是年老力衰的副總統先生尼克松,許多人下意識當中就已經偏向肯尼迪。

仔細觀看一下肯尼迪的政治生涯,就會發現,他上升至政壇高位是非常迅速的。肯尼迪在1946年被選入眾議院,1952年進入參議院。43歲時成為總統!可以說的是。他個人素質和魅力是如此的吸引人,以致他的品德被公眾、媒體尤其是被他的仰慕者過分誇大了。

事實上,肯尼迪並非完人。

首先,他對公眾隱瞞了自己身患艾迪生氏病。以免危及他的政治生涯。

其次。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他所獲得的紫心勳章其實起因是他糟糕的航海技術,雖然事故發生後,他英勇的營救了他的水兵。但這當中卻隱瞞了事故的真相。

還有就是肯尼迪憑藉《勇敢者傳略》一書,於1957年獲得普利策獎,讓他獲得了很大的聲望,但實際上這本書卻是他的一名助手代寫,直到肯尼迪死了好久才被人知曉。

不管怎麼樣,肯尼迪在總統競選中,以微弱的又是勝過了尼克松。肯尼迪贏得了49.7%普選票數,尼克松獲得了49.6%,肯尼迪奪取的州實際上比尼克松要少,當時在結果出來之前,很多人都認為尼克松贏定了。

如此優勢薄如紙,令肯尼迪在國會中沒有取得優勢地位,他無法指望那些經他提挈的新議員能夠提供多達的幫助。不過,肯尼迪確實是一名天生的政治家,他善於化劣勢為優勢。

當上了總統後,透過各種手腕和鬥爭取得了少數派的支援,利用威壓脅迫等方式,令其他議員向他妥協,很快就將他的影響力從總統辦公室擴散至國會當中。

只不過,他的這種做法觸犯了許多議員,讓很多人懷恨在心。即便是最和善的議員,也有時候發牢騷說道:“肯尼迪總統太過傲慢和偏激了,我是在無法同他交談。”

在宗教信仰方面,肯尼迪家族信仰的是天主教。這讓肯尼迪在競選中很是被動,因為美國屬於新教徒建立的國家,天主教和新教有著不可調和的矛盾。

當初,新教徒們就是為了逃避天主教的迫害,才逃亡到美洲大陸,建立起美國政權。在此之前,從未有那位天主教徒成為美國總統,許多新教徒拒絕支援民主黨,但肯尼迪贏得了80%天主教徒選票,而不是民族黨候選人通常能夠指望的63%選票。

總的來說,宗教構成了一定的限制,宗教問題的分歧讓肯尼迪損失了許多選票。

作為首任天主教徒總統,肯尼迪採取極端的相反態度來驅散關於他受到教會影響的懷疑,他不贊成行梵蒂岡派遣美國大使,類似的他也反對違背先發來支援教區附屬學校。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很快,肯尼迪就證明了一個天主教徒,也可以當擔任美國總統而不會受到宗教的影響。

在美國總統選舉期間,這是全民下注的時刻,對於普通民眾來說,他們將自己手中的選票和熱情投給其中一位候選人,冀望他能夠給他們帶來更加美好的生活和未來。

對於一些有實力的小財主和企業來說,他們則支援那些能夠代表自己利益的候選人,希望他當上總統之後,能夠讓政府政策支援他們這些企業。除了投出手中的選票之外,他們還會提供大大小小的政治獻金,以及各種方便候選人拉票的活動場所等。

當上升到類似肯尼迪家族、迪斯尼家族等,這類豪門家族的位置時,有兩種方法來參與這種全民下注的活動。

一種方式就是兩頭下注,輸贏都有,就是看自己在那一邊押注得更多一些罷了。就算輸了,也不會輸得太慘,依舊有機會收回成本,只需等待下一次總統競選再來過。

另一種方式,就是親自赤膊上陣,比如說肯尼迪家族就是如此。他們親自派出家族代表,參與到這種賭博當中。不過,這種方式就是下血本,加大賭注的玩法。贏了的話,自然是缽滿盆滿,輸了的話,很可能就會元氣大傷,難以恢復。

如果再往上看的話,對於金字塔頂端的那些人來說,這種活動只是理念之爭,不關利益問題。比如說洛克菲勒財團、摩根財團、休斯集團以及卡朋特家族等等,他們會根據各自加入的組織,來安排自己支援的候選人。

不管最終他們支援的候選人能不能當選,對於他們已經擁有的利益來說,影響都不是很大。只不過,他們這些能夠比普通人生存更長時間的“人上人”來說,眼前的利益只是表象,需要看到未來十年、二十年甚至成百上千年的利益。

他們希望人類社會向那個方向發展,發展得是快還是慢,是緩還是急等等。各自都著自己的想法和觀念,就算是吃豆腐是甜還是鹹都有人要爭上一爭,更何況他們自身生活的世界會往哪個方向發展,那勢必也要爭一爭的。

也就是所謂的理念鬥爭,道不同不相為謀!

對於這種鬥爭,艾力克斯尚未深入到其中,特別是卡朋特家族發生了那麼大的事情,他根本就顧不得這些無關緊要的小事。

如果是喬納森夫婦還在的話,他們或許會透過各種方式來影響這次競選過程,也許不是使用金錢,僅僅是對自己支援的候選人說幾句話之類的影響。

當然了,更大的可能是喬納森夫婦根本就不理會這些。這種情況在“人上人”當中也是相當普遍存在的。畢竟世界那麼大,不可能所有人都集中到美國去,爭奪那點影響力來影響整個世界。

想要改變世界的方式,影響美國總統競選只是其中一種。要是喬納森夫婦某天感覺不爽,指不定揮揮手就能夠改變世界很多東西,只不過要看個人需求和想法罷了。有的影響是無形的,悄無聲息的,只有特定圈子裡的人才會知曉這種影響來自哪裡。

艾力克斯也在使用自己的方式去影響著這個世界,比如說科技發明、音樂、小說、電影、電視等等。他的影響在很多方面都已經顯示出巨大的變化,至少在科技、音樂和電影這幾個方面來說,這個世界越來越接近未來的程度。

起初,艾力克斯只是輕輕的推了一下,緊接著它就像一個落山的雪球,越滾越大。各種新鮮事物層出不窮,許多在後世默默無名的科學家、音樂人才和電影明星紛紛冒頭出現,他們給這個世界帶來了許多新的玩意和改變。

這印證了他當初的一個想法:“人類的發明創意什麼的,都是無窮無盡的。不會因為他從後世抄襲了一些東西出來,就將這個世界的人才變得死氣沉沉,令他們毫無建樹。恰恰相反,新的創意和發明的出現,反而能夠激發更多新的創意和發明。”

人類社會的發展就是一個積累的過程,當達到了一定層度時,它就如同滾雪球般越滾越快,越滾越大。

試想一下,如果有個未來人,將未來的各種知識、各種發明、各種創意都帶到某個時代去,讓那個時代的人從中汲取到營養的話,那個時代的發展將會獲得一個飛躍性的提升。

艾力克斯扮演的就是這樣一個角色,他在各種領域裡,都只是提供了最初的那點推動力,緊接著就只需站到一旁去看它自己如何發展了。

換句話來說,艾力克斯就是歷史的創造者,他的影響改變了人類社會,加快了人類社會的發展。(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