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苟出一個盛唐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一百九十二章 朱溫退走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一百九十二章 朱溫退走

“江淮軍上游決壩,決淮水灌清口大營,水及腰深,沖毀鹿角,土壘,戰馬受驚,輜重被毀,江淮水軍四面封鎖。水勢稍退,朱瑾、侯瓚率五千騎兵從北門高地殺進,舞槊而馳,梁軍抵擋不住,龐師古死於陣中,楊行密驅江淮軍四面急攻,陣斬梁軍一萬,餘眾大部被俘,小部分逃向安豐,葛從周部大驚,急回軍宿州,被朱瑾、李承嗣騎兵在淠水追上,葛從周部士氣低落,又無輜重,只得強行渡河,軍才半濟,為朱瑾騎兵所乘,全軍大潰,淠水浮屍萬餘,幸得殿後的賀瑰激勵士卒,依託霍邱山勢地形,棄馬死鬥,才堪堪擋住江淮軍,楊行密輕率大軍壓進,兵鋒直指徐州城下。”

薛廣衡讀完淮南戰報,天心閣內人人振奮。

河東李克用雖強,但大小跟斗沒少栽,最傷的一次就是李存孝的背叛。

但朱溫自從倒戈黃巢以來,穩紮穩打,一步一個腳印,黃巢、秦宗權等等一個個的強者倒在他面前。

沒想到在其如日中天之時,居然栽了這麼大一個跟頭。

沉重打擊了梁軍囂張氣焰。

七萬梁軍精銳的覆滅,一挫朱溫十數年來聲威。

清口大戰的意義遠不止此,楊行密若是擋不住朱溫,長江以南的藩鎮就更擋不住了。

朱溫得到江淮、江南,整合東南半壁的財力,加上中原四戰之地培養出來的強軍,便可像後世趙匡胤一般一統天下。

清口大戰帶給天下的震動遠遠大於潞州之戰。

楊行密除了給唐廷上表邀功以外,還給朱溫送了封信:龐師古、葛從周,非敵也,公宜速來徐泗決戰。

“龐師古一介莽夫,衝鋒陷陣尚可,獨領一軍就捉襟見肘了,朱溫用他,不過是因為其恭順,清口一戰,六萬梁軍精銳覆滅,朱溫一統關東之勢煙消雲散。”李巨川道。

來到這世界兩年多,李曄腦中繃緊的神經終於輕鬆幾分,“朱溫低估了楊行密的決心。”

韓偓笑道:“陛下所言甚是,用人不當此其一,低估對手此其二,投機取巧此其三,由此三者,梁軍之敗已是必然。”

“投機取巧?”李曄不解。

韓偓道:“梁軍之長,在步軍騎兵,而非水軍,中原士卒不習水性,若是集中兵力攻打壽州,穩紮穩打,就算不能攻下江淮,也不至於大敗,可惜朱溫命龐師古駐兵清口,企圖一戰渡淮而取揚州重鎮,此為以己之短攻敵之長。”

從乾寧元年到如今,一年半的時間烽火不斷。

蒲阪大戰決定了李曄可以偏安關中。

潞州大戰決出了李克用和朱溫之間的強弱。

而清口大戰基本斷絕了朱溫一統天下野心。

無論朱溫如何雄才大志,接下來的二三十年內,只能落得一個混戰的局面。

從河朔三鎮到荊襄、湖南、福建、西川、嶺南,大大小小的藩鎮沒有一個是易於之輩。

全都是從底層養蠱一般殺出的強者。

天心閣裡,除了韓偓、李巨川、趙崇凝三個文人,還有周雲翼、高行周、楊師厚、拓跋雲歸、薛廣衡等將領。

張承業坐鎮鳳翔、李筠坐鎮潼關,都無法分身。

李曄麾下的文武高層基本到齊。

也算是李曄心中真正意義上的朝議。

不過周雲翼、高行周、拓跋雲歸三人年輕,在這種場面上插不上話。

楊師厚是軍中的後起之秀,更不敢多說。

皇帝能讓他們能站在這裡,幾人都是心知肚明這便是大唐權力的中心。

步入晚唐,武人備受猜忌,在朝廷上的話語權越來越弱,昭宗留下的臣子就可見一斑,基本就是世家大姓掌握權柄,以文制武的格局基本形成,韋昭度領軍攻成都,張浚領軍攻李克用。

可惜在唐末,世家溫室里長出的文人遠不及明末文人的質量。

更比不上刀頭舔血的武人。

“諸位將軍也可以暢所欲言。”李曄鼓勵道。

韓偓與趙崇凝對視了一眼。

高行周率先道:“末將如今駐紮在興元,興元之南諸州原屬山南西道,地廣物豐,末將願為陛下取之!”

韓偓道:“山南西道諸州前年便被王建譭棄,實如雞肋,勞師遠徵,空耗國力,得之無用。”

“如何得之無用?東南諸州,連線東西兩川,勾連荊襄,且地形險要,今王建精力在蜀中,他日經營起來,便是前進興元的重地。”高行周據理力爭。

目前唐軍還是有餘力發動一些小戰役。

而且高行周說的在理。

唐廷現在是飢不擇食的狀態,蒼蠅再小也是肉。

何況山南西道諸州並不小,只是人口不足。

韓偓還有再說。

李曄出口打斷道:“目今我軍已經佔領利州,山南西道以南諸州若是不取,將來被王建經營起來,的確不利於我,朕只給你三千人,怎麼打,是你的事,打不下來,朕也不怪你。”

結束戰時狀態之後,唐軍的兵權名義上全都收歸樞密院,沒有李曄的皇帝詔令,以及魚符,將領無權領軍出轄區。

當然規矩是死的,人是活的,特殊情況特殊處理。

目前唐軍大部在長安,李筠一萬軍在潼關,李嗣週五千軍駐紮蒲津,孟方同三千人守韓城,李效奇三千人駐紮出雲城,高行週一萬軍守興元,周雲翼三千騎兵駐紮夏州,楊鑑五千軍守利州。

這還是戰兵,各州皆有輔軍系統,負責防守和治安,原有投誠的鄜坊夏綏兩鎮兵力都充入輔軍系統。

輔軍中優異者可進戰兵。

戰兵中退役或是負傷者,可以依軍功補充進輔軍。

當然,高行周這樣將領關在籠子裡也是浪費。

山南西道以南諸州,王建自前年大戰李茂貞之後,基本也是棄之不顧。

若能收回當然是最好。

高行周大喜,“末將定不負陛下所託!”

楊師厚目光閃閃,自然知道皇帝是在扶持他們,“陛下,如今朱溫回戰山東,我軍反攻之機已經到來。”

天心閣內忽然安靜下來。

趙崇凝反對道:“朱溫雖退,但蒲州、虢州皆留有悍將重兵防守,關中剛剛恢復些生氣,實經不起如此大戰。”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楊師厚銳氣可取,只不過反擊朱溫就有些冒失了。

關中好不容易贏得的發展機遇,決不能這麼葬送。

“楊將軍勇氣可嘉,眼下還沒到反擊的時候。”

梁軍雖然在清口戰敗,但仍是天下最強者,而且朱溫在河中佈下防線非常嚴密。

徐懷玉守蒲州一線,朱友文屯駐河中府,王重師、劉知俊守陝虢。

隨便一處,都是硬骨頭。

大戰一起,洛陽張全義隨時可以支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