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苟出一個盛唐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三百四十九章 暗度陳倉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三百四十九章 暗度陳倉

斥候與細作密集往返淮西、壽州等地。

明眼人已經預感到了淮南即將變天。

李曄積極做著各種準備,徵調民間船隻,輔軍在唐州、盧氏、隨州等地修建烽燧堡,大量的物資運出關中,向鄂嶽聚集。

蘄州和江州成了軍事前線。

唐軍的動向自然無法瞞過淮南斥候的耳目,自兩軍在江西大打出手以來,雖然維持表面和平,但關係已經大不如前,淮南廬州刺史周本與宣州刺史張訓,積極佈防,徵調民夫,營建長江各地的關隘。

李筠、高行周、杜晏球等部紛紛前移,佯攻舞陽、蔡州等地。

此時的唐軍,在軍心與戰力並不弱於梁軍,一個穩定的後方,一個穩定的核心領導層,優渥的撫卹制度,虢州大戰之後,梁軍漸漸處於守勢。

但兩強相爭,絕不只是戰力的強弱。

項羽橫掃天下,兵鋒無匹,依舊倒在劉邦面前。

唐軍固然是不懼梁軍的,但江淮之地,遠離關中,唐軍戰線過長,力量投射太慢。

就在周本張訓與唐軍對峙的時候,北面的梁軍終於如洪水一樣,衝過淮水。

天覆二年四月,朱溫立王旗於下蔡,淮北戰鼓吶喊聲日夜不絕,梁軍騎兵日夜巡掃淮水之北,處處是梁軍旌旗,煙塵避空。

大戰未起,聲勢依然震天。

如此情形下,楊渥只能調集淮河上下游的水軍,日夜望著對岸,梁軍也調集大量投石車,向淮水中投石。

楊渥只能加緊攻打壽州,只要攻陷壽州,江淮防線依舊完整,朱溫也只能徒呼奈何。

然而壽州宛如狂風暴雨中的礁石,百折不撓,任憑楊渥使盡手段,都無濟於事。

反而淮南士卒人心生怨,在他們眼中,這場戰爭愚蠢而沒有必要。

楊渥不僅沒有覺察到軍心的變化,反而變本加厲,懲罰士卒,士卒由怨生恨。

這場戰爭,同樣令楊渥騎虎難下,放任朱延壽,灰溜溜的退兵,只會令他的威信蕩然無存,而且雙方撕破臉,他退,朱延壽必然進。

“大王何不遣朱瑾、李承嗣上陣,此二人勇冠天下,且開戰以來,一直都領著騎兵戍防淮水。”盧文浣不失時機的諫言。

“騎兵如何攻城?”楊渥也不傻。

盧文浣陰仄仄笑道:“這些降將客將,勇猛無畏,最是難制,一來大王可借壽州消磨其實力!二來,可以緩解軍中怨氣。”

楊行密在的時候,江淮穩如泰山,有胸懷也有自信容納外人。

而如今的楊渥,之所以削減宿將的兵權,就是沒有這種海納百川的胸懷與自信。

“傳本王令,朱瑾、李承嗣部,明日攻城。”

朱瑾與李承嗣收到訊息吃了一驚,旋即也明白了楊渥的心思,對著淮水哀嘆不已。

對岸,梁軍騎兵像狼群的聚合。

煙塵之中,無數旌旗若隱若現。

在他二人看來,攻不下壽州,楊渥最多損失些顏面,但若是梁軍突破淮河,以如今烏煙瘴氣的淮南,如何抵擋北方的虎狼之兵?

江淮人人可投朱溫,唯獨他二人投不了。

二將當夜便秘密碰頭,天明時分,引軍向西而走,投奔李神福。

李神福知道其中原委,嘆息一聲,收留兩人部眾。

楊渥在壽州城下等不到二人,大怒,當即下令褫奪二人一切官職,還令李神福提二將之頭來見。

李神福據理力爭,連上三道秘疏,楊渥看在託孤大將的面子上,將此事按下,留待日後處理。

沒有朱瑾與李承嗣的騎兵威懾,淮水之北更加風聲鶴唳,呼喊震天,彷彿百萬大軍即將來攻。

這動靜自然令壽州城裡的朱延壽大振,有了援軍,壽州軍民就看到了希望。

謀士杜荀鶴還作了一首詩歌頌梁王的仁德。

此人也是晚唐科舉的受害者,屢試不中,備受打擊,朱溫為他送名禮部,才得了科舉第八名,受到田頵的重視,引為謀主,田頵敗亡,杜荀鶴不容於淮南,欲投朱溫,路過壽州時,被朱延壽恩遇,於是留在壽州出謀劃策。

形勢對楊渥已經非常不利。

然而初生牛犢不怕虎,不撞破南山不轉頭,少年人的心氣令楊渥繼續死磕。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直到大將臺濛、李神福,以及徐溫、張顥的聯名上書,請求楊渥退軍,修養將士。

臺濛更是親自跪於楊渥面前,聲言梁軍在淮北聲勢滔天,淮水一日三警,恐將大舉進犯。

望著滿頭白發,年紀比楊行密還大上一輪淮南宿將,楊渥的心中才泛起一絲波瀾。

不過一切都晚了。

天覆二年五月,朱友裕領左右天武軍、天威軍,匯合王茂章,大軍六萬,進擊清口。

當所有人的目光都聚集在壽州之北的梁軍王旗的時候,梁軍虛晃一槍,再一次從清口攻擊。

由於之前,楊渥將淮河上下游的水軍都調集到壽州河段上,淮河下游的水軍兵力反而空虛起來。

五月正是淮水汛期的時候,清口水線暴漲,加上朱溫已經在這裡吃了一個大虧,沒有一個人會想到朱溫的刀子會捅在這裡!

熟悉江淮水情與軍情的王景仁趁夜偷渡清口,清口水軍不備,一擊即破。

破清口,便是破了楚州,楚州守將李遇措手不及,加上城中兵少,被梁軍一擁而入,李遇誓死不降,領軍在城內頑強抵抗。

可惜寡不敵眾,兵敗,被亂刀分屍。

梁軍隨後屠城,並將這座淮南軍事重鎮付之一炬,黑煙滾滾,百里可見,淮南震恐。

當年清口大戰,王景仁作為楊行密的牙將,領兵親自衝殺龐師古大營,功勳卓著。

才六七年的時間,王景仁就成了梁軍大將,攻打昔日袍澤,毫不留情,領梁軍長驅直入!

梁軍的鐵蹄踏入淮水之南的土地,兵鋒直指高郵。

高郵的背後,就是江淮的心臟揚州。

“兵者,詭道也。清口能成就淮南,也能覆滅淮南!”李振望著滔滔淮水,當初正是他與王景仁共同定下計策,大軍在壽州河段吸引江淮目光,以重兵突破清口。

朱溫的臉以及眼神都滄桑了許多,鬢角兩抹白霜,不過多年夙願即將達成,他也忍不住興奮起來,“多虧楊行密生了一個好兒子,否則孤安能奪取江淮!虧得本王几子,還算仁孝。”

李振尷尬的笑了笑,“大王洪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