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苟出一個盛唐最新章節列表 > 第四百三十四章 高歌猛進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四百三十四章 高歌猛進

成都既下,整個西川迴歸大唐。

劍門關守將王宗黯向楊鑑投降。

東川的劍州、龍州等地紛紛投降大唐,楊鑑引利州一萬唐軍入劍州,從漢中至蜀中的大路終於開啟。

不過馬殷在成都城下被擊潰之後,收攏一萬餘殘兵,退守資州。

他這一路雖然敗了,李瓊卻高歌猛進,攻陷東川普、遂二州,梓州難擋其鋒,聽聞成都歸降大唐,梓州刺史王宗壽投降李瓊。

馬殷雖然大敗一陣,但在東川仍維持相當兵力。

其退守資州,對成都威脅巨大。

楊崇本與呂師周鎮守成都,處理西川軍務,向朝廷報捷。

楊師厚七千餘銀槍效節都,與王宗範的三萬蜀軍,浩浩蕩蕩向東攻打資州。

馬殷仍未從戰敗的心理陰影中恢復過來,士卒皆有懼戰之心,見了銀槍效節都的牙旗,暗中有楚軍逃散。

資州本非雄城,當初王建守不住此城,馬殷同樣不願死守,引殘軍退到合州,與大將李瓊、姚彥章等匯合,軍勢復振。

合州之險峻還在渝州之上,山水盤繞,當初若不是王宗懿胡搞一通,楚軍不知會在此城丟下多少屍體。

王宗範建議北取梓州,擴大優勢,接應北面唐軍入境,然後再猛攻合州。

楊師厚道:“馬殷心膽懼喪,此時有李瓊、姚彥章二部相助,必有復仇之意,我軍銳氣正盛,當一鼓而下合州,否則遷延日久,馬殷從容經營合州,收當地人心,東川難下!”

成都大戰之後,無論蜀軍唐軍,再無人懷疑楊師厚的能力。

王宗範敬佩道:“將軍真神人也!”

兩軍挺進合州。

的確如楊師厚預料的一樣,馬殷有把合州打造成鐵桶的意思,守住合州,便是守住了東川。

聽聞楊師厚步步緊逼,李瓊、姚彥章、張圖英等蔡將勃然大怒,“我等隨大王縱橫天下轉戰南北,未嘗被欺辱至此!”

這些人經歷了秦宗權、孫儒最鼎盛的時代,可以說是蔡人武勇精神的延續。

張佶苦勸憑城堅守,楊師厚的銀槍效節都縱然厲害,總不能把山捅穿吧?

可惜李瓊不聽。

楚軍內部團結,但當初一起盟誓的幾人,都擁有一定的話語權。

姚彥章是馬殷的心腹,喊了幾聲,見馬殷陰沉著臉,也就沒跟李瓊一起鬧了。

李瓊、張圖英堅決要戰,馬殷不想傷了他們的銳氣,也就同意了。

“二將必敗!”兩人走後,張佶長嘆道。

馬殷卻忽然大笑起來,“楊師厚恃勇而來,真當本王是泥捏的不成!傳令全軍,與唐軍決一死戰!”

張佶驚訝的張了張嘴,忽然明白李瓊、張圖英只是誘餌。

“唐軍精銳皆在銀槍效節都,一戰而滅之,西川復為本王所有!”此刻的馬殷,臉上又湧現出當初西進的豪情,“唐軍已然打通漢中與蜀中,關中之軍源源不斷,守是守不住的,不如趁現在唐軍主力在中原,決死一戰!”

張佶看到的只是眼下,馬殷卻看到了未來。

東川夾在西川、漢中、荊南之間,一旦唐軍回過神來,三面出擊,不止東川守不住,連湖南、黔中都守不住。

還不如現在放手一搏。

畢竟破了楊師厚,西川還有希望。

李瓊手上也有一千蔡兵,加上張圖英的部眾,兩萬大軍氣勢洶洶的自合州城西門而出。

人未到,氣勢卻出來了,鼓譟震天,驚動山林中的無數飛鳥。

當初他們南下,江南藩鎮無不望風而逃。

李瓊手持一柄二十五斤的烏鐵錘與蔡軍行在陣前,當初他就是用這把錘子,敲碎了靜江軍節度使陳可璠腦殼,坑殺靜江軍將校三十五人,盡取桂、宜、巖、象、柳等州,嶺南之人聞李瓊之名色變。

現在他準備用這把錘子敲碎楊師厚的腦殼。

也不怪李瓊驕橫,自土團白條軍入湖南以來,未嘗一敗。

即便馬殷敗於成都城下,李瓊在東川依然高歌猛進。

不過擋在他面前的不是楊師厚,而是王宗範的蜀軍,一看其皮甲就知。

“滾開!”烏鐵錘下,白的紅的飛濺,李瓊怒氣沖天。

一千重甲蔡軍更是如蠻牛一樣在蜀軍陣列中橫衝直撞,張圖英驅兵在後掩殺,蜀軍陣腳大亂。

“楊師厚!”李瓊在陣中怒吼連連,如同瘋虎一般。

一千蔡軍也跟著怒吼。

說起來,楊師厚與這支蔡軍多少有些淵源,當初在李罕之手下,孫儒圍攻洛陽,時任河陽節度使諸葛爽前來討伐,雙方戰於洛水,諸葛爽大敗。

當時楊師厚與李罕之在諸葛爽麾下,而李瓊馬殷在孫儒麾下。

只不過當時都是軍中小小的都校。

二十年過去了,命運又讓他們撞到了一起。

恍然之間,楊師厚已經年近四十。

戰鼓聲從西面響起。

蜀軍緩緩向嘉陵江西岸退去。

彷彿潮水消退,露出中間的礁石。

礁石正是由鐵甲與銀槍組成,陣中一杆牙旗“大唐銀槍效節都楊”!

兩千名騎兵在牙旗下默然無聲。

李瓊望著這杆牙旗眼珠子都紅了,不再理會退去的蜀軍,狂笑中露出滿口森森白牙,“楊師厚!”

不過牙旗下楊師厚的眼中根本沒有他,而是他背後丘陵上若隱若現的人影。

楊師厚只是輕輕揮了揮手,前陣兩千步卒開始前進。

為了便於近身衝殺,蔡軍同樣捨棄了長矛,多用橫刀。

彷彿兩股潮水撞在一起,銀甲與黑甲中間白刃翻飛。

長槍比長矛短了一半,卻比橫刀長了一截。

同樣穿著重甲,長槍的破甲力遠遠高於橫刀。

橫刀的劣勢在長槍之下暴露無餘。

棄長矛而用長槍,雖是小小的改動,卻是楊師厚對三十年戰爭生涯醍醐灌頂般的領悟。

就像胡服騎射一樣,看似微小的改動,實則是一場軍事變革。

當然,唐末用槍的武將不在少數,這種趨勢早已存在,但楊師厚是第一個以此成軍。

一名名蔡州兵倒在銀槍之下,每個銀槍效節都的士卒,眼神極為沉穩,既不為敵人的瘋狂而慌亂,亦不因袍澤的慘死而驚恐。

如山嶽一般穩健厚重,無可撼動!

從來在戰場上所向披靡的李瓊,忽然有種徒勞的感覺。

“賊將休走!”一聲大喝,一杆銀槍兜頭刺下,李瓊匆忙躲開,兜鍪卻被刺下,髮髻也被挑落了,滿頭亂髮迎風狂舞。

李瓊手握烏鐵錘,快速穩定心神,“你是何人?”

“大唐破軍都將黃全素。”

李瓊狂笑揮舞鐵錘,彷彿平地裡颳起了一陣惡風,黃全素以槍格擋,“砰”的一聲,長槍斷成兩截,黃全素整個人都倒飛出去。

別看烏鐵錘只有二十五斤,但加上李瓊的臂力,揮舞起來,不下千鈞。

李瓊一步步向黃全素走去,目光已經落在他的腦門上。

三四名銀槍效節都士卒刺來,李瓊掄起烏鐵錘,一錘一個。

倒下的再也站不起來。

黃全素吐出胸中的淤血,拔出腰間橫刀,兩眼緊緊盯著李瓊。

此人之兇猛,超出了他的認知。

“銀槍效節都!殺!”

就在李瓊朝黃全素走去的時候,十幾名士卒自發形成小型陣列,向李瓊圍殺過來。

一柄烏鐵錘在槍叢中翻飛。

不斷有人吐血橫飛出去。

然而一人之力,終究有限,銀槍效節都士卒都是經過嚴格訓練,極擅配合之道。

單打獨鬥,可能沒人是李瓊一合之敵,但十幾人在一起,長槍刺、挑、劈、扎,李瓊沒有三頭六臂,三支長槍刺穿他的甲冑,刺入腰間。

李瓊狂吼一聲,大錘猛砸,兩名士卒腦漿飛濺。

黃全素看準機會,一個箭步衝上前去,刀光一閃,李瓊的人頭滾落地面……

兩千銀槍效節都,憑藉丘陵與嘉陵江,擋住了兩萬楚軍。

楊師厚翻身騎上戰馬,接過部下送來的長槍,笑著對身邊的魏五郎道:“此戰之後,銀槍效節都揚名天下!”

魏五郎有傷在身,剛想大笑,牽動身上的傷口,疼的滿臉冷汗。

楊師厚揶揄道:“不行就算了,後方休息,看本將取下馬殷人頭!”

“如此大戰,末將若是不能參與,豈不是生平之憾事?大丈夫為國征戰,安能惜身?”魏五郎勒緊絛帶。

楊師厚滿意的點點頭,“別死了,回去你至少是個下將軍!”

又回頭對傳令兵道:“傳令王宗範,不要藏著掖著了,同力破賊,擒殺馬殷,為大唐立不世之功,名傳青史!”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他說的聲音極大,豪氣幹雲,周圍將士身體挺得比長槍還要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