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苟出一個盛唐最新章節列表 > 第598章 忘戰必危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598章 忘戰必危

錢幣只是財富的具象,沒有艱苦奮鬥辛勤勞作,財富終將泡沫化。

李曄沒傻到只去搞金融,用後世的話說,國家真正的實力在產業。

我大宋連交子都搞出來了,士大夫富得流油,還不是被白山黑水間的野人與草原的土匪吊著打?

虛的永遠是虛的,國家要硬實力。

政事堂幾次提出馬放南山、偃武修文,軍務要向政務讓位,武人要讓位給文人,國家權力要向文治集中。

全都被李曄否決了。

兵部的資料,盛唐常備兵力在一百一十萬左右,中晚唐藩鎮割據,兵力逐年增加,更是到了一個恐怖的數字,河北狂犬病劉守光同志曾嚎叫:燕有精兵三十萬,某有大帝之資。

魏博區區六州之地,動不動就搞出十萬大軍。

朱邪家收編草原部落、代北漢兒,手下蕃漢部眾保守一點也有二十萬。

朱溫就不說了,幾十萬大軍到處浪。

現在的大唐全國廂、正軍加起來,也才五十萬。

總體來說,負擔不重,完全不需要馬放南山、偃武修文。

我大宋僅僅集中在汴梁的禁軍,就有八十二萬,還不算各地的廂軍,北馬南下,幾十萬禁軍在黃河一鬨而散,任由金人捅進汴梁。

李曄走得是精兵化的路子,唐軍一定要能打,這是基本要求。

吃了大唐的軍俸,就要有軍人精神。

宣教使下放到每一個都,也讓李曄對唐軍的實際情況有清晰認知。

春暖之後,李曄將長安的二十萬大軍進一步改組,增加騎兵的數量,儘量讓步軍也能騎馬,加大機動力。

儘管漠北遼東還是風雪繚繞,兩萬驍騎軍與神羽軍便踏上了征途。

一萬人進駐可敦城,五千人進駐鎮蒙州,五千人進駐龍城,戍期兩年,然後與長安諸軍輪換。

其他的左右天策、左右控鶴、左右禁衛諸軍,除了守備長安,也是在幽州、太原、天唐府之間輪換。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李曄還令樞密院設定訓練和小規模作戰計劃,每次出兵三千、五千人,長途奔襲草原部落,或者千里護送糧草入遼東。

想馬放南山是不可能的,天下雖平,忘戰必危。

軍隊是國家最後也是最大的底氣。

一旦****了,國家也就腐化了。

大宋冗軍冗官,歷史之最,外敵入侵,卻紛紛作鳥獸散。

遼東大戰結束之後,戰爭時期結束,大唐進入和平時期,大將們便上交了魚符,沒有調兵、統兵之權,名義上還是各軍的領導,但每次進駐軍營,都需向樞密院和兵部報備。

當然,若是啟動戰爭時期,大將們的兵權會回到他們手中。

權力這種東西,還是儘量關進籠子裡。

值得一提的是,朱瑾特別積極,主動辭去了軍務,聲稱年事已高,不堪重用。

朱瑾二十歲成名,一條長槊打遍天下豪傑,力扛朱溫九年!如果不是朱瑄先倒了,長子朱用貞、堂兄朱瓊、部將康懷英、辛綰、閻寶皆投降,朱瑾還能再跟朱溫玩幾年。

到現在朱瑾也才四十六歲,比李曄還小兩歲。

正是年富力強的時候。

李曄也知道他在擔心什麼,還不是鳥盡弓藏的那一套。

年輕時,朱瑾佔據鄆州,意氣風發,有吞併天下之志,跟僖宗翻過臉,現在回了長安,就有些惶恐了,畢竟是有前科的,怕朝廷翻舊賬,朝中的遺老們一直在盯著他,每次上書彈劾的武將,總少不了辛四郎、劉知俊,最近加上了他的名字。

辛四郎渾人一個,在長安還是鼻孔朝天,無人敢惹。

劉知俊戰功赫赫,正是當打之年,不怕沒有用武之地,在長安除了多置宅邸,豪華奢侈,蓄養姬妾,其實也沒什麼逾矩之舉。

唯獨朱瑾,前不著村後不著店,連個靠山也沒有。

心裡當然慌得一匹。

李曄拒絕了他告老的請求,才四十多歲,告個什麼老?

為了安撫這員老將,選宗室女封為公主,嫁與朱瑾三子朱用岌。

朱瑾這才安下心來。

其實歷史的朱瑾早年野心勃勃,敗於朱溫之後,便收斂了野心,投奔淮南楊行密,兢兢業業,忠心不二。

徐溫奪權,其子徐知訓霸凌楊氏,侮弄楊隆演,沒有一個人站出來,唯有朱瑾仗義出頭,誅殺徐知訓,本來楊氏有機會再起,可惜楊隆演闇弱,不敢起事,朱瑾為徐溫親信逼迫,自刎而死,滿門被徐知誥所殺。

李曄對朱瑾心存著一份敬意。

往事過去就過去了。

又過了幾日,松州宣教使、皇城司對楊崇本的兩份評估送達長安。

內容相互印證,李曄看得有些心情複雜。

楊崇本的確有怨懟之心,埋怨朝廷沒封他為大將軍,不過也僅僅是埋怨而已,但楊崇本之子楊彥魯接機興風作浪。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

楊彥魯與養子李保衡歷來不合,爭權奪利,藉此團結部眾,實力不僅蓋過了李保衡,連楊崇本都隱隱為其所制。

李曄記得歷史上,楊崇本就是被親子楊彥魯毒殺的。

沒想到歷史的慣性依舊存在。

不,應該是時代變了,人心卻沒有。

松維二州關係到隴南、西川的安全,也是進攻高原的橋頭堡,雖然窮了點,但戰略意義重大。

若是繼續讓他們這麼野蠻生長下去,搞不好弄出事來。

深思之後,下達詔令:封楊彥魯為樞密院參軍,麟遊縣公。

大唐十等爵位,親王、嗣王(承襲親王的為嗣王)、郡王、國公、郡公、縣公、縣侯、縣伯、縣子、縣男,縣公居其六,不算低了,雖不是實封,但到底有一份不小的榮耀與富貴。

至於前面三等王爵,一般人就要不要想了。

為了防備突發情況,令魏五郎帶三千銀槍效節軍一同入松州,還令廓州李存審戒備。

楊崇本或許是個牛人,卻是站在大唐的平臺上,不是他牛,而是大唐這個平臺牛。

跟楊師厚、劉知俊、李神福這些牛人比起來,楊崇本還是差了一點意思。

煌煌大唐,一共才只有幾個大將軍?

在大唐沒有重振的時候,有些就已經名震天下了。

楊彥魯若是回長安,一切都可以挽救,不回,就不要怪大唐不講情面。

李曄絕不允許不聽話的軍頭存在。(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