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苟出一個盛唐最新章節列表 > 第六百七十七章 長安來人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六百七十七章 長安來人

三萬騎兵對任何一個勢力都是不小的損失。

已經是傷筋動骨了。

可薩人收起驕狂之心,開始步步為營。

徵發欽察人、羅斯人、匈人,組成了一支八萬人的大軍。

羅斯海盜大量在裡海中集結。

拜占庭也暗中派出兩萬步軍,支援可薩人。

若是把西面的大食人和南面的薩曼人算上,總兵力超過二十萬。

大唐向裡海前進的腳步遭受前所未有的抵抗。

巴格達和君士坦丁堡也並不是要趕盡殺絕,而是希望大唐皇帝能皈依大食法或者景教。

為此,哈里發和教皇都賜下尊貴的封號,還有一整套的優惠條件,涵蓋商業、領土等等方面。

只要李曄點頭,鹹海將成為大唐的內海,裡海東岸也將成為牧場。

不過,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

代價是相當高昂的。

言下之意,拜占庭或黑衣大食將成為大唐的宗主國,而大唐會為了他們的利益,參與到“聖戰”之中,圍攻另外一方。

這些協議讓李曄鬱悶無比,彷彿花剌子模大戰,不是唐軍勝了,而是可薩人打贏了。

在他們看來,大唐已經是困獸之鬥。

他們透過細作認為唐軍的糧草有些捉襟見肘。

因為唐軍已經在河中流域和七河流域開展了大規模的屯田。

一直以來,李曄對巴格達和君士坦丁堡都保持著若有若無的敬意。

所以在軍事上趨於保守態勢。

一是不想將士們太過辛勞。

二是不想趟他們的渾水。

最重要的是,從河中向西進軍,並不好打,西南都是高原與沙漠,大食人和薩曼人居高臨下。

而西北被裡海擋住了,可薩人在裡海有相當實力的水軍。

不過很顯然,李曄的保守,讓他們得寸進尺了。

玉龍赤傑的勝利還不夠,還需要給大食人和可薩人一個慘痛的教訓。

“西州的第二批十萬石糧草將在一個月後送到八剌沙袞,于闐也送來一萬石糧食。”李祐這些天一直呆在李曄身邊,接觸機密之事。

有了這些糧食,加上喀喇汗國的牛羊,薩曼國的存糧,足夠唐軍支撐半年以上。

還有基馬克各部的牛羊也在送往河中的路上。

也不知道巴格達缺糧的訊息是從哪裡弄到的。

其實唐軍的屯田只是未雨綢繆而已,並不真的是缺糧。

三個月後,富饒的河中屯田將迎來秋收。

“糧食足夠了,河中大戰不可避免,讓烏古斯、于闐、黠戛斯各出一萬精兵,來河中聚集,既然他們要打,朕就給他們弄個大的!”

也該讓大食、可薩、拜占庭認清現實了。

想在軍事上壓制大唐,簡直是痴心妄想。

“兒臣以為,大食人不過是在虛張聲勢,拜占庭人湊熱鬧,真正與大唐為敵的是可薩人。”李祐道。

“你的判斷不錯,可薩人這些年一直在擴張,其軍力超過拜占庭與黑衣大食,我們進軍裡海和草原,動了他們的利益,他們當然要跟我們打。”

“兒臣想知道父皇會如何對付大食人與薩曼人。”

眼下的薩曼人與大食人就像泥巴一樣,打不贏大唐,但一直黏著你,讓你不得不分出精力去應付他們。

其實在薩曼滅亡的時候,黑衣大食就應該夾起尾巴做人。

但巴格達明顯還沉浸在舊日的幻想當中。

現在的大食不是兩百年前的大食。

李曄笑道:“他們這麼糾纏不休,那就打到他們求饒為止,真以為大唐將士不能登上波斯高原嗎?”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父皇英明神武。”李祐拱手道。

父子二人正相談甚歡的時候,堂外辛四郎緊張兮兮的進來,“聖人,長安來人了。”

這個時候來人,恐怕不是什麼好消息。

其實布哈拉與長安之間聯絡從未斷絕。

不過都是蜻蜓點水。

“兒臣告退。”李祐主動離開。

李曄心思都在長安上,也就沒有挽留。

朝中之事,內有張承業、李巨川、韓偓、趙崇凝,外有周雲翼、李筠、王師範。

國中驕兵悍將都被帶到了西域。

應該沒人會對李禕造成威脅才是。

除非……

李曄心中升起一種不好的預感。

辛四郎把人帶了進來,居然是四大統領之一武元登。

皇城司與宣教司是李曄一手建立,對他的忠誠自然毋庸懷疑。

“長安出了何事?”李曄面色不變。

武元登呈上一份書信,是太子李禕寫的。

信中說了平定高季興叛亂之事,也說了張承業、李巨川、韓偓告老致仕,趙崇凝因子侄連累請辭之事。

除了這些剩下的就是歌功頌德。

李曄看了信久久不語,心中瞬間百感交集。

這是毫無疑問的奪權。

自己還沒老,太子就按捺不住了。

關鍵還在這個時候。

別看西征如火如荼,其實離不開中土。

以後建設西域,也需要中土的鼎力支持。

一種無言的憤怒在胸中升起。

李曄記得當初就對他說過,朕給的才是你的,朕不給你不能搶。

沒想到一語成讖。

江山易改本性難移。

肉包子放在狗面前,無人看管,難道還指望狗能無動於衷?

人性和人心永遠經不住考驗。

說到底,李禕是個經不住誘惑的人,當初對花蕊如此,如今對權力也是如此。

“你們先出去,讓朕細細思量。”

辛四郎、武元登以及侍衛們拱手離開。

堂中只剩下李曄一個人走來走去。

歷史上這種事情發生的太多了。

劉裕氣吞萬里如虎,劉穆之一死,建康不穩,只能打道回府。

趙構十二道金牌召回岳飛。

當然,事情也沒有那麼糟。

大唐是李曄一手一腳打下來的,只要李曄返回長安,李禕到手的東西都沒用了。

但那樣一來,河中就守不住了。

華夏文明也就邁不出去了。

李曄感覺自己又站在歷史的十字路口上。

這一次西征失敗,不會有下一次了。

李曄年紀也不小了。

下一代人未必有這個雄心壯志。

因為中土遠比河中富庶,站在這個時代的立場上,完全沒必要吃力不討的西征。

反過來看,這何嘗不是李禕的一次試探?

向前擠擠,離皇位就能近一些。

抉擇永遠是艱難的。

堂外春光正燦爛,將士們若有若無的訓練聲隱隱傳來。

這一切都讓李曄彷彿回到了最開始。

景福二年,孤城長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