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苟出一個盛唐最新章節列表 > 第六百九十八章 帝國使命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六百九十八章 帝國使命

長安使團還沒有出發,大食的第四波使者就來了。

居然是來要帳的,請求李曄歸還智慧宮的藏書。

弄得李曄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

大唐搶過他們的地盤,搶過他們的財寶,也搶過他們的女人,什麼時候搶了他們的藏書?

再說大唐將士們大字不識一個,也會搶他們的書?

有心想詢問楊師厚,但此時的楊師厚在萬里之遙的楊州,一去一回差不多一年。

不過,十多萬將士回長安,的確帶回不少東西。

足足三百車。

李曄當時只關注錢財了。

當然,書在這個時代也是貴重東西,尋常人家也買不起書。

李曄當即讓武元登去找找。

不到三天,還真找到了,躺在府庫之中。

看到這些書,李曄才知道為什麼會被打包帶回來了。

大食人還真講究,封面鑲嵌金銀或者寶石,金燦燦的,沉甸甸的。

一翻開,書頁還是羊皮的。

難怪會被當成貴重物品。

不少紙質書籍,也一併帶了回來。

李曄隨意翻看幾本,字雖然不認識,但上面的圖案卻是認得的,居然是幾何。

不過裡面最多的還是大食法教義。

這些東西大唐不需要,李曄讓懂大食語的人挑選出來,還給使者。

黑衣大食最關注的也是這個,很多教義都是孤本,對大食法意義重大。

對其他書籍反而不太在意。

這件事引起了李曄的極大興趣。

不止是巴格達,從布哈拉也擄掠了不少書籍。

納爾斯二世繼位以來,被稱為薩曼的黃金時期,有心復興波斯文明,經濟文化全面發展,布哈拉宮廷中,各方學者雲集,在此求學、研究、著述蔚然成風,出了不少聞名於世的學者。

很多不容於巴格達的學者,均受到薩曼的庇護。

這些全都便宜了大唐。

李曄旋即在尚學中設立通文館,翻譯薩曼、大食的典籍。

又派出人員,專程到河中搜尋典籍,以及學者。

華夏有科舉制度,學而優則仕,形成龐大的文官系統,但西面不是,學者是學者,官員是官員。

和倭國一樣,只有貴族或者依附於貴族的人才能成為官員。

華夏最聰明的人都做官了,而西面最聰明的人若不是貴族,只能經商和醉心學術。

這也導致西邊的學術氛圍相對純正一些。

每個文明都有自己的長處,也有自己的短處。

自從李曄返回長安之後,大唐帝國又走上快速發展的軌道。

勳貴與世家被李曄有預謀的弄了出去。

各種上升渠道被開啟。

無論是讀書習武,還是經商,在這個時代都有無限可能。

即便什麼都不做,老老實實種田,老婆孩子熱炕頭,日子也過得下去。

李曄與張承業這對老搭檔宛如定海神針一樣,矗立在大唐帝國的正中央。

身周是薛廣衡、韓延徽、馮道等新進才俊,處理政務。

外圍有王師範、劉鄩、郭崇韜坐鎮東南西北,護衛帝國的邊疆。

西土有四武王鎮守一方。

李曄有自知之明,政務託付與政事堂,薛廣衡、韓延徽、馮道都成了正式的閣臣。

政局穩定,大唐自然開始爆發。

國內再次迎來嬰兒潮,市舶司的海稅逐年攀升。

從江南隨便裝上兩船絲綢、瓷器、茶葉送到南洋,就能運回一船船的金銀、香料、寶石。

朝廷有錢,就能減輕對田賦的依賴。

不過,天下太平對李曄而言,並不是什麼好事。

打了一輩子仗,現在反而感到不適應了。

而且對於職業軍人來說,太長時間不打仗,戰鬥力一定會退化。

軍人腐朽,也就意味著整個帝國開始下行。

國家有錢,並不代表國家強大。

強盛強盛,武力的強大排在盛世之前。

生於憂患死於安樂,忘戰必危,此言非虛。

敵人永遠存在。

內部的,外部的。

三十多萬禁軍在長安無所事事,終究會生鏽的。

李曄與樞密院遂制定了各種演練計劃。

主要以奔襲為主。

無論步卒、騎兵,每次四批,每批五千人,皆乘馬從長安出發,北巡小海(今貝爾加湖),東至窟說島(庫頁島),南至交州,西達裡海。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宣教司、皇城司、宗室子弟都會隨行。

夏季會舉行盛大的閱兵,秋冬李曄會親自領十萬步騎圍獵河套、漠南等地。

只有跟唐軍待在一起,李曄才感覺自己沒那麼老。

打天下容易,守天下難。

歷史上絕大多數王朝都是滅亡於自身的腐朽。

在生產力沒有到達一定高度前,想玩資本主義根本不可能。

晚明所謂的初級資本萌芽,離真正的資本主義差的老遠。

即便這點虛幻的繁榮也是以整個北方赤地千里換來的。

而後世歷史證明,西方的那一套並不是萬金油。

被資本掌控的國家和文明一定就是好事?

每個文明都有自己的特點。

李曄一向認為華夏在晚明滿清暫時落後於西方,是上層建築出了問題,並逐漸漫延至精神層面。

睜眼看世界的人越來越少。

沙俄甚至是封建農奴國家,還不是鯨吞天下?

而事實上,華夏早已走出了封建時代。

所缺的是生產力的爆發和技術的革新。

古今中外,絕大多數王朝,最大的難題是如何解決內部吃飽飯的問題。

稍遇天災人禍,就是餓殍遍地。

把科學注入華夏文明的基因之中,再以科學提振生產力,才是李曄和大唐的使命。

至於以後華夏要走那條路,歷史自然會給出選擇。

這片土地上從來就不缺目光卓絕之人。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

一個朝代也有一個朝代的宿命。

無論李曄願不願意,這世上沒有不滅的帝國。

其實每一次改朝換代都是華夏的一次新陳代謝。

雖然過程有些慘不忍睹,但卻是歷史的必然。

一個千年殭屍帝國,帶來的危害遠遠大於改朝換代的殺戮。

因為這代表華夏失去了自我革新的能力。

滿清做了榜樣。

如果沒有外敵入侵,滿清搖搖晃晃,絕對還能再混個一百多年。

很難想象一百多年後,華夏會退化成什麼樣子。

那才是最大的夢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