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都市 > 大漫畫帝國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七十四章 木槿社漫畫賞與 Godot(上)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七十四章 木槿社漫畫賞與 Godot(上)

一般而言,劇場動畫的製作週期一年到三年不等,具體要花費多長時間,這跟制作組的製作水平、監督對作品的細緻要求、以及整個企劃的製作經費有關。

當然,花費更長時間的劇場動畫也有,不過那個更精良,比如由德間書店投資和出品,吉卜力工作室負責製作,宮崎駿擔當原作、分鏡、劇本和執導的劇場動畫幽靈公主,它的籌備和製作工作在94年就已經開始了,但是上映的話還得等到97年。

這裡頭最關鍵的因素不是監督,其實還得是製作經費,很多動畫撲街了其實不怪監督,有的事情上,監督的作用很大,有的事情上,監督沒個卵用,巧婦難為無米之炊,要是沒有錢,哪怕監督再想把作品精雕細琢也是不可能的。

所以就算是OHS動畫那邊接受了宮原靜的原案,並且從現在開始就抓緊進入了正式製作的環節,但要真正能夠看到成片的時候,還不知道要等多久呢。

反正時間肯定短不了,除非他們粗製濫造。

確定了要使用宮原靜的原案之後,OHS動畫那邊除了給了足夠的版權費之外,還出示了一份詳細的工作安排,他們計劃用一年的時間來完成這部劇場動畫。

對於這樣一個工作時間安排,宮原靜個人是持比較悲觀的意見,計劃是計劃,跟實際製作起來是不一樣的,一年很難完成無刃之皇。

只要問題還是在OHS動畫的資歷上,製作經驗豐富的動畫製作公司還經常會在製作的過程中出各種問題呢,更何況是之前從沒有製作過劇場動畫,連TV動畫都沒有操作過的純新手OHS了。

製作三五分鍾的動畫短片,可能一週的時間就夠了,製作4分鐘的標準TV動畫,花一個月基本上也可以,但是要製作90分鐘的劇場動畫,還要保證作品的質量,那花費的時間絕對是要以年計的。

這裡面根本性的不同在於,在TV上放送的作品與在大熒幕上放送的作品,制作方本身對於它們的定位就是不同的,質量的要求也不同的,觀眾們的評價標準也是不同的。

不過不管如何,既然採用了自己的原案,宮原靜對於OHS動畫能夠製作出什麼樣的作品來還是十分期待的,不過不管再怎麼期待,他也不可能像個忠粉一樣乾巴巴的一直滿懷期待的等著他們的片子出來。

這個其實跟之前的古城荊棘王是一樣的,這邊把原案扔給他們之後,就只能由著對方瞎折騰了。

現在畢竟是木槿社發展的至關重要時期,需要宮原靜處理的事情有很多,特別是近期,很多日常事務也壓在了他身上。

這主要是因為現在副社長久保芳志忙的很,久保和宮原純他們正在和任堂天那邊吵得焦頭爛額呢。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宮原純這個月請假的頻率都跟宮原靜有的一拼了,真不知道她能不能順利從高中畢業,立教跟川澄對於學生的要求可是完全不一樣的,前者的規格高的很。

久保副社長的主要精力都放在商業談判上了,木槿社的很多事情自然得宮原靜親自上手了。

沒辦法,勞累是必須的,唯一的好處是可以在兩種勞苦中二選其一。

去年5到8月份的時候,木槿社只有一部少女漫畫雜誌,這樣還嚴重缺少漫畫稿件,木槿社同時也存在連載漫畫家不足的問題,為此宮原靜不但自己開了兩本連載,同時還扔出了幾部原案來湊數,這才算是把西瑪麗爾上面連載的作品的部數給湊足了。

但是到了現在,那樣的危機已經不太可能出現了,不過與此相反的問題又出現了。

今年以來,木槿社的漫畫雜誌發行量比去年已經翻了N倍了,這其實導致了幾個問題。

一方面,木槿社的員工數量和企業規模有點跟不上漫畫雜誌銷量的擴張速度,各個部門都面臨著人手不足的問題。

當然了,他們至今為止也確實在不停的招募人才,現在那個小小的辦公樓內辦公空間已經嚴重不足了,大家擠的跟沙丁魚罐頭似的。

這件事不是那麼好解決,只能一步一步的來,誰讓他們擴張的跟吹氣球似的呢。

第二方面則是缺少全面的連載平臺。

或者說是連載平臺不足。

目前木槿社在發行有兩本漫畫雜誌,一本週刊少年和一本月刊少女,從型別上判斷這已經基本上兼顧到兩方面的讀者了。

但其實不然,從讀者的性別上這樣區分是可以的,但是年齡上呢,不論是週刊少年還是月刊少女,這都是“少”向雜誌,木槿社沒有專門針對另外年齡段的青年漫畫。

還有,木槿社現在的兩部雜誌都是長連載平臺,無法日常性的進行短篇連載。

前一點還好說,暫時就當木槿社無意涉足青年漫畫領域好了,但是後一點比較麻煩。

短篇連載雜誌這種存在,與其說是在針對某些種類的讀者,不如說是為了木槿社的漫畫家們。

在現在的木槿社,漫畫家的數量或者有志於成為漫畫家的新人,不說是成指數的增長吧,但是數量也確實不能算是少。

這些漫畫家需要出頭的機會,可是一來ME和西瑪麗爾上長連載的位置總是有限的,二來不是所有的漫畫家一上來就有進行長篇連載的能力的。

很多漫畫家需要一步一步的培養,才能漸漸地成長起來。

最基礎的屬於“愛好者”或者是“有志者”範疇的人還好說,因為他們確實沒有辦法提交符合標準的原稿,他們只能從助手做起。

但是還有一部分人,要是讓他們直接上長篇連載吧,可能有點不足,可是他們確實能畫,也有創作慾望,有時也能夠拿出可堪一看的短篇作品,這樣的作品,漫畫家們肯定希望可以公開發表,但是暫時木槿社卻沒有辦法做到這一點。

這是一個比較緊迫的問題,作為一家漫畫出版社而言,是應該滿足漫畫家們這類的要求的,你不能老讓漫畫家們悶頭猛畫,講的好聽一點這可以說是讓漫畫家磨鍊畫技,但是時間一久了,漫畫家們很可能會因為看不到出頭的機會而對出版社心懷怨念的。(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