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調教香江最新章節列表 > 544【票房新紀錄】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544【票房新紀錄】

現實中經常會有這樣的事情發生,一首公認經典好歌,它在發行的時候唱片銷量卻沒有一首流行口水歌好;一部可以打9分的好電影,其票房往往被一部只能打6分的商業片給碾壓。

其實道理很簡單,拋開諸如運氣之類的因素不講,最重要的就是流行度問題。流行文化並不需要太過深度的思想,有時太具思考性反而會影響一部作品的流行廣度。

康劍飛穿越過來好幾年,把電影票價的增長算進去,他拍的電影裡票房最低的就是《刀馬旦》,可《刀馬旦》反而是他獲獎最多的一部電影。

那我們來說說《蜀山》這部電影,經過康劍飛的嚴格把關,以及徐可連同夢工廠編劇們的集體努力,從劇情方面來說是無可挑剔的。特別是10分鐘劇場版《蜀山》,去除掉了小時導演版的文藝範,整部電影的節奏流暢得沒話說。

兩個小時的電影放映時間裡,要麼精彩絕倫的特效技術,要麼是美如仙境的祖國山水,要麼是酣暢淋漓地鬥法過招,而中間再以愛情、友情、勵志和懲兇除惡來串接,就沒有給觀眾絲毫懈怠、甚至沒有思考的時間,你只要坐在電影院裡乖乖看電影就可以,時不時地再發出一身驚歎和喝彩,兩個小時轉眼就過去了。

雖說《富貴列車》那邊笑到爆的情節同樣很吸引人,而且喜劇片在香港有著天然的優勢,但跟《蜀山》一比還是差了太多。

前期鋪天蓋地的宣傳。使得只要看電視的香港人,沒完都能看到《蜀山》的片花,再加上威尼斯電影節和東京電影節大獎套上的光環。以及《蜀山》上映之後的好口碑,這一切締就了《蜀山》在聖誕檔的票房神話——說的直接一點,許多香港人都被身邊關於《蜀山》的資訊給“洗腦”了,這段時間一提起看電影,首選必然就是夢工廠的《蜀山》。

喜劇片在香港年年有,但神級特效大片卻很稀罕,《蜀山》的聲勢和票房如果滾雪球一般大起來。

為了繼續給《蜀山》造勢。不但把具體票房資料給了《東方日報》,就連鳳凰臺的新聞節目也在播送:“據東方院線提供的資料,《蜀山》首日票房萬。周票房176萬,是迄今為止香港電影最好的開畫紀錄。由於《蜀山》在晚上六點到十點的時間段場場爆滿,東方娛樂發行公司再度租下銀都院線4家戲院,《蜀山》的上映影院數量達到家之多……”

《富貴列車》敗了。敗得非常徹底。嘉禾、新寶兩條院線7家影院聯映,首日票房雖然也達到了74萬,但首周票房卻只有191萬,上映第一個星期就被《蜀山》甩出去500多萬的票房。

至於聖誕檔上映的其他港片,以及安樂院線引進的好萊塢片《戰火屠城》,其上座率已經無法用一個“慘”字來形容,簡直就是慘到家了。

在另一個時空裡,《戰火屠城》在香港可以拿到接近100萬港幣的票房。但因為《蜀山》和《富貴列車》把觀眾搶走,上映一週票房還不足00萬。最終票房能不能破千萬都很難說。

“《蜀山》毫無疑問是一部里程碑式的電影,不敢說它將開啟港片的特效大片時代,但《蜀山》絕對會給喜劇片、功夫片氾濫的香港電影市場,注入一股全新的活力。”——《電影雙週刊》。

“事實證明,華語電影也可以拍出《星球大戰》的水平。”——《文匯報》。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徐可無疑是最優秀的華人導演,他能把電影的商業和藝術元素完美結合,在全世界票房獎盃雙豐收。”——《天天快報》。

“《蜀山》模式無法複製,由於港片過於依賴海外市場,高投資大片具有極大的投資風險,幾乎跟炒股沒什麼兩樣。”——《香港商報》。

從聖誕節到新年假,香港到處都能看到關於《蜀山》的訊息,如同瘟疫一樣傳播著《蜀山》熱潮。

讓康劍飛哭笑不得的是,《蜀山》並沒有開啟香港電影所謂的大片時代,其熱賣所帶來的最直接影響,就是在接下來的數年內,誕生了無數跟風“劍俠”電影。有些還打著特效製作的噱頭,結果裡面的內容就是邵氏佈景水平,放幾團焰火就算是鬥法,反正把觀眾騙進電影院來就可以。

……

好朋友電影公司,曾至偉正在自己辦公室裡接待洪金保和麥加。

《富貴列車》這部電影版權屬於曾至偉的好朋友電影公司,背後的投資方卻頗雜,臺灣學者公司與曾至偉、洪金保和麥加各有一份,之後嘉禾又透過寶禾公司追加的一部分投資。

“《蜀山》票房000萬了吧?”洪金保剝著花生殼說道。

“昨天就000萬了,這才上映0天,影迷就跟瘋了一樣。”麥加感嘆道,其實他自己也為《蜀山》貢獻了十多塊錢的票房,不得不承認別人的電影拍得確實好。

“也差不多該到頭了,香港的人口就那麼多,該進影院的都進去看了,《蜀山》這幾天也在連續消減場次。”曾至偉倒是看得開,他找來洪金保和麥加拍《富貴列車》的目的,其實就是為了賺錢。現在這個目的已經達到了,《富貴列車》在香港票房破000萬完全沒問題,而南洋和日韓臺澳市場還能圈回來一大筆錢,就算是幾個人分也能賺得缽滿盆滿。

曾至偉看得很開,但陳容美和鄒聞懷卻頗為失望,他們跟康劍飛鬥的已經不僅僅是票房,而是一種聲望和氣勢。

“能不能把徐可請來拍電影?”再次親自跑來香港購片的蔡松林問道。

馮炳仲遲疑地說:“徐可現在的導演片酬漲那麼高,一般規模的投資又肯定看不上,請他拍電影恐怕風險不小吧。”

蔡松林說道:“也不真的要徐可親自導演,出點錢讓他掛個監製的頭銜就行。”

如果說鄒聞懷是真正把電影當成事業來做,那麼陳容美、蔡松林這類人,則只是將電影當成賺錢的工具。蔡松林還要好些,畢竟他靠發行電影起家,以後想混得好還得繼續做電影,而陳容美、馮炳仲這二位公子哥甚至有著一種撈一筆就扯的心思,香港電影的前途跟他們沒多大關係,反正能賺錢就儘量賺錢,賺不到就撤就是。

正因此,陳容美和馮炳仲對於蔡松林的提議都非常贊同,三人合夥商量著投資拍一部“特效劍俠大片”,然後花二三十萬請徐可掛個監製的名頭做宣傳。

……

“0萬做監製?”茶餐廳裡,徐可怪笑著看向馮炳仲,隨即搖頭婉拒道,“抱歉,我明年檔期很緊,沒時間跟馮先生合作。”

馮炳仲將徐可的方向支票一推,說道:“不需要耽誤徐導演的時間,只要你同意我們在監製一欄署上你的名字,這0萬就是你的。”

“還是算了吧,無功不受祿。”徐可沒有絲毫遲疑地拒絕道。

如果馮炳仲拿著一張00萬的支票找到徐可,他估計還會認真考慮一下,但0萬也實在太廉價了吧。那些劣質跟風片實在坑爹,為了0萬損壞自己好不容易攢下的名聲,除非徐可腦子壞掉了。

“0萬如何?”馮炳仲看出徐可嫌錢少。

徐可直接站起來說道:“抱歉,馮先生,我有事就先告辭了。”

0萬對於如今的徐可來說還真不算什麼,以《蜀山》目前的全球票房趨勢來看,他至少能分到500萬港幣以上,畢竟他是許可工作室名義上的所有人。

對於香港的導演來說,一部電影500萬的收入在此時算是逆天了。在原有的時空裡,199年的時候王經那麼紅,導演一部電影也才只能拿到400萬,而現在能拿100萬以上的純粹導演幾乎沒有。

像康劍飛、許貫文、麥加、洪金保、程龍等人,導演一部電影肯定不止拿100萬,但他們的身份可不僅僅是導演,他們還是電影公司的老闆。

元旦過後是長達半個月的新年假,《蜀山》從1月0日一直放映到1月5日,上映時間長達6天。

不過從1月5日開始,隨著影迷的觀影熱情降低,《蜀山》就在逐漸地消減場次。由最高峰時的家影院每天五場,一直減到8家影院每天兩場,空出的影院資源用來放映夢工廠的另一部電影。

一直到《蜀山》完全下片,香港本埠票房狂攬884萬,再次打破香港電影本土票房紀錄。

至於《富貴列車》那邊,也拿到了679萬的好票房,夠投資方賺上一大筆。

不過海外市場的情況則有些差異,《蜀山》在歐美和亞洲上映時,各地的觀眾也都表現出不同的態度。

總的來說,就是北美冷遇、歐洲追捧、亞洲狂熱。(未完待續。。)(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