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玄幻 > 穿梭奇幻的科技大亨最新章節列表 > 第109章 陳嘉庚科學獎(1/6,求首訂)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109章 陳嘉庚科學獎(1/6,求首訂)

“華新網首都8月25日電(記者趙坦雲),華夏科學院25日下午在京舉行新聞發佈會,公佈2022年度陳嘉庚科學獎獲獎專案和陳嘉庚青年科學獎獲獎人,授予‘電子流理論’等五個專案陳嘉庚科學獎,其中24歲的夏科大杜恪,以電子流理論獲得數學理科獎,成為該獎最年輕獲得者。”“祝賀!我校電子流實驗室杜恪榮獲2022年度陳嘉庚科學獎!”——夏科大官網。

“2022年度陳嘉庚科學獎揭曉,‘電子流理論’等五個專案獲獎。”——新華網客戶端。

“獎金100萬!青年學者杜恪領銜眾院士,分獲五個獎項!”——華夏青年報。

“24歲天才學霸杜恪,憑藉‘電子流理論’制霸陳嘉庚科學獎!”——明日頭條。

隨著夏科院新聞發佈會的召開,兩年一度的陳嘉庚科學獎,再度刷屏。這些年隨著華米之間的制裁與反制裁,國內對科學家愈發重視,這也讓陳嘉庚科學獎水漲船高,弗一公佈,就刷爆了朋友圈。更別說,今年陳嘉庚科學獎,竟然還有個24的獲獎人。

有人在逼乎上提問:“如何看待陳嘉庚科學獎授予年僅24歲的杜恪?”

下面提問已經在短短幾個小時裡,增加了幾十條。

其中一條高票回答是這樣的:“剛來電子流實驗室打雜,一共見過杜老闆三次面,第一次是面試,被杜老闆帥出一臉的膠原蛋白驚呆,我在下面結結巴巴丟死人,難得杜老闆不嫌棄,留下我;第二次是課題會議,24歲的杜老闆在小黑板上唰唰唰分配好實驗,眾人小雞啄米點頭領取課題,散會。”

“第三次杜老闆陪同我校包院士、潘院士……還有水木的薛忠坤院士、北大的張院士……等等一大堆牛人,我站在邊緣像個小嘍囉一樣想往裡擠,又不敢發出大氣,只會兩眼放光,看到杜老闆揮斥方遒,眾位院士拍手歡呼,又隱隱約約聽到三個字——諾貝爾。”

“鄙人才疏學淺,只有一個Ph.D.頭銜,大抵是有些神經過敏,聽不得諾貝爾這種字眼。但是翻看實驗室門口擺放的一疊一疊論文,DuKe署名佔了一大半,從Nature到P.R.L都是真金白銀的通訊作者兼第一作者。當時我就心想,大概這個世界真有天才吧。”

“所以,杜老闆獲得陳嘉庚科學獎,你問我怎麼看,我當然是躺在地上仰頭看。”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排名第二的高票答案,則這樣回答:“謝邀,人在實驗室,剛掃完地。杜恪的名字去年聽到,不以為然,今年一篇Nature加封面,狠狠地震動了國內物理界。我所在實驗室,同樣研究凝聚態物理,以前跟風曹原的魔角石墨烯,現在老大正在思考,是不是改換杜恪的電子流。”

“夏科大確實出牲口,魔角石墨烯我還沒看明白,又讓我轉行電子流,我TM不要面子的嘛……”

“不過老大私下裡說過,電子流理論從提出來之後,就註定要拿諾貝爾的。這是純物理理論,給停滯多年的理論物理界死水帶來一陣波瀾。至於你問我這理論有多牛,我是不知道的,目前還看不到多大反響,但是能拿陳嘉庚科學獎,注意,是科學獎不是青年科學獎,牛不牛可見一斑!”

排名第三的高票答案,更是吹捧道:“我能怎麼評價?當然是跪著評價!開闢新領域,凝聚態物理下一代領軍人物,至少風騷數十年。很多年過中旬、行將就木的大叔大媽都要跪謝杜大爺賞飯恰,老天爺賞他飯恰,他賞大家飯恰……已經有Nature、Sce跟風論文了。接下來會有幾萬乃至幾十萬人被他的方向養活,發出的論文列印出來能繞地球幾圈,杜大爺稱一聲杜老祖,誰有意見?”

當然。

高票答案也不是沒有反對者,其中一個回答不客氣的駁斥道:“又一造神運動下的受益者,局勢動盪之際,急需有人擺在臺面上為大家樹立信心。24歲,夏科大,沒出過國,你品你細品,嫡系啊,這不造神誰造神。但就怕今天造完神,明天去米國,老套路了。”

……

陳嘉庚科學獎的公佈,引起了多大的震動,杜恪並不瞭解。

他已經坐上飛機,向首都飛過去,電子流實驗室升格、電磁感應實驗室設立,以及科大閃電的建立,都不需要他實際操持什麼。

他只需要保持自己的科研能力即可。

所以愉快的飛往首都,準備領取這項大獎,為自己正在塑造的金身刷一道金漆。兩天之後,夏科院第二十一次院士大會正式舉行,全國各地的兩院院士匯聚一堂,為祖國的科技事業發展出謀劃策。其中少不了要討論電子流理論,以及電池和電漿兩大產物。

杜恪雖然不是院士,但因為是“電子流之父”,因此也能列席一些會議,跟這群大犇、大牪共商國是,參與制定有關電池、電漿的重大科技政策。

8月28日。

院士大會的重要流程開始,陳嘉庚科學獎頒獎儀式,正式開啟。國院副總親自出席頒獎儀式,並與夏科院院長一道,為獲獎科學家頒獎。

杜恪早早就打扮一新,他沒有跟別人一樣穿西裝,而是緊跟潮流,選擇了商務中山裝,並且還不願意扣釦子。胸口上掛著小紅花,坐在第一排等待領獎。左邊四人,都是年紀很大的院士,有的老院士都已經白髮蒼蒼;右邊六人,有中年有青年,但年紀也不算小。

甚至整個大禮堂中,都沒有真正年輕人。

唯獨他一個,24歲年紀,長得又帥氣,顯得尤為鶴立雞群。

很快主持人就唸到他的名字,他是第一個上臺領獎的獲獎人,在一眾院士級別科學家的掌聲中,邁著大長腿走上領獎臺。臺下記者早就架設好幾位,跟蹤他的身影。像明星多過像科學家的杜恪,實在是太吸睛,幾乎可以聽到臺下一陣騷動,都在感慨萬千。

“下面有請吳副總和趙院長,為杜恪辦法獲獎證書。”主持人笑著主持。

站在一旁的吳副總與趙院長,一起從司儀小姐手中接過大紅色的證書,然後再遞到杜恪手中。杜恪彎腰鞠躬,姿態十分謙遜。

吳副總輕聲說道:“祝賀你杜恪,年少有為,為國爭光。”

“謝謝,謝謝。”杜恪一手捧著證書,一手與吳副總握手,然後又被吳副總和趙院長夾在中間,給臺下的記者拍攝合影。此時此刻的杜恪,感覺自己真的走上人生巔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