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玄幻 > 穿梭奇幻的科技大亨最新章節列表 > 第188章 光盾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188章 光盾

大型球狀光籠約束器,電刀、光盾,都是光籠約束器攻關項目的研究方向,此前為了可控核聚變而調控人手、削減經費,但是電刀、光盾始終沒有中斷研究。

隨著絕緣碳的意外發現,不僅大型球狀光籠約束器已經攻克,電刀、光盾也隨之宣告突破。

科研就是這樣,材料跟得上了,成果隨之而來。

光盾的實驗室位於科學島地下,做電梯再拐了幾道彎之後,便來到一處巨大的地下大廳裡,這裡有一臺看上去粗糙的機器,整體呈現寶塔狀,粗大的電線從寶塔機器的底部延伸出去。

不少工程師在忙忙碌碌的進行安裝除錯工作。

杜恪隨同實驗室的其他幾位副主任,一邊對著機器設備討論,一邊等待除錯完成。完成之後,立刻開始實驗,電閘拉通,寶塔機器的底座直接就嗡嗡嗡起來,那是一臺大功率電機在工作。

“1號電機運轉正常。”

“額定電壓基本穩定。”

“2號電機運轉正常。”

各單位迅速報讀數據,經過比對後一切正常,於是正式進行通車實驗。

人員清場,全都集中於地下一層的視窗進行觀看。操作人員將電閘合攏,瞬間,只見寶塔機器的頂部,有電火花激射,下一刻,無數電流竄出來,這些電流並未順著空氣四處彎折,而是迅速被一面無形的牆壁所吸引,在寶塔機器的外圍形成蜂窩狀的電流網。

滋啦啦的聲音不絕於耳。

蜂窩狀電流網在寶塔機器的頂端形成一個半球形外罩,這是光盾的雛形。

隨即啟動硬物投擲實驗,一枚鐵塊被首先丟出來,扔在光盾保護罩上,滋啦啪嗒,跟高壓電觸電一樣,鐵塊被瞬間融化成鐵水,濺落一地。

“主任,目前只能投擲一些小型的鐵塊,光盾的密度和準確度還達不到合格標準,大型鐵塊容易如破光盾的封鎖並干擾光籠產生的磁約束力。”專案負責人彙報道。

“解決方案有沒有做出來?”

“做出來的,是這樣的,我們打算做雙層的動能光盾。第一層是粗獷式的蜂窩網,主要起到一個削減動能和提前引爆的效果。第二層則編織精密漁網,攔截所有的異物碎片和爆炸衝能。如果條件允許,我們還打算試試可以不可以構建第三層光盾。”

“三層光盾嗎,我覺得這個方案是可行的。”杜恪點頭認可。

看了一會光盾的原型機,鼓舞了一番研究人員,他再親自下場摸了摸寶塔裝置,迅速將這臺機器的所有結構與資料記錄下來。

回到別墅中就能自己弄一臺了。

“主任,要不要向上申報,軍方應該對這套方案感興趣,可以申請一個合作項目,針對目前的軍方武器進行配套的光盾開發。”

杜恪想了想,光盾這種東西,本身就是為了軍隊開發的,現在研發出來了,自然要找買家,便點頭道:“將目前的光盾試驗進度和未來計劃做好報告,正好下週我要去軍委開個會,我會將報告轉交幾位領導。”

“好,所有資料和規劃,我們都提前有整理過,明天就寫成報告。”

……

帶著光盾報告,連通電刀報告,杜恪趕去軍委開會時,直接將兩份方案遞給了大領導。

“成品已經出來了?”海軍沈指揮搶先拿走資料。

不過杜恪接著又從皮包裡掏出幾份,每個軍隊領導人手一份。

空軍、陸軍、海軍、火箭軍,幾位領導看完之後,對電刀的興趣不是很大,但是對於光盾非常感興趣,尤其是海軍的沈指揮,直接說道:“只要可以開發出穩定的成品,我們海軍願意投資,但是我要提一個要求,最好能開發出水下能夠使用的光盾。”

“水下光盾肯定比較有難度,不過可以嘗試克服技術難題,我回去會跟項目組探討。”

“哈哈,只要小杜你開口說可以克服,我就知道,這專案成了!”沈指揮大喜,“等我們的航母潛艇都裝上光盾,整個藍海再也不是老米的後花園。”

這幾年新老霸主交鋒,華夏總體還處於守勢,僅僅在南海東海地區進行主權捍衛。

不過隨著航母、驅逐艦下餃子一樣造出來,華夏海軍自然不滿足家門口的這片南海,要在全世界範圍的藍海,與老米較一較勁。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沈指揮,暫時我不能把話說滿,沒有經過技術論證,確實不知道水下光盾能否實現,目前還是以空中光盾作為主要的技術方向。”

杜恪並非全能,他雖然開發出光籠技術,但後續的電刀、光盾、可控核聚變,要麼甩手給別人,要麼只參與一個大局。

可惜他這樣說,沈指揮顯然並沒在意。

在沈指揮看來,有杜恪這樣的科學家進行開發,什麼樣的武器開發不出來。電漿武器都登陸第五艘航母了,電刀、光盾,肯定就是下一波武器序列。

所以。

經過軍委討論後,立刻將光盾列入先進武器裝備開發序列。

得到軍隊立項,微尺度實驗室的光盾研發團隊,立刻獨立出來,與兵工集團進行合作開發光盾,杜恪再次拒絕了首席科學家的身份。

“杜院士一個人就養活了多少科研人員啊。”原來的專案負責人李主任,在杜恪的推薦下成為了這項計劃的首席科學家,感慨著說道。

杜恪微微一笑:“我這人沒有定力,喜歡四處挖坑但是不填,所以還是需要李主任你們勉力。”

李主任直擺手:“科研跟挖井不一樣,最重要的就是開頭,能開頭的都是天才。像你杜院士,就是真正的老天爺賞飯吃,而我們,只能靠你來賞飯吃……電子流理論、杜恪波,全世界不知道多少科研工作者,在暗暗感激你,可能很多人就因為你的科研成果,煥發了科研第二春。”

這話一點不假。

光是跟風論文中SNC級別的,加起來應該已經過了一百篇。

這樣的一篇論文就能養活一個科研團隊,可想而知,這一百多篇養活了多少科研團隊,更別提P.R.L級別、P.R.B級別的刊物上,引用論文更是扎堆。

可以說電子流理論,已經是時下可以與超導相提並論的熱門研究方向。

杜恪波也漸漸取代了鐳射領域,成為光學中的大熱門。

更何況,國內還有一大批軍工專家,都在轉行為電漿武器、可控核聚變、全息投影、電刀光盾投入精力,杜恪一個人撬動了全世界的科研領域。

面對李主任的恭維,杜恪則謙虛的回應道:“說賞飯吃就把我捧得太高了,只能說大家共勉,科研工作少不了我們之中的任何一個關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