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玄幻 > 穿梭奇幻的科技大亨最新章節列表 > 第325章 火種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325章 火種

正月過完之後,懶散了好一陣子的杜恪,也漸漸開始忙碌起來。

繼續自己每天出差、四處開會的日理萬機工作,換做其他人可能吃不消,但是有飽和的生命之力加持,他是每天哪怕不睡覺都精神抖擻。

“年輕就是好啊。”各路領導、專家,看到杜恪每天都那麼英俊瀟灑、朝氣蓬勃,不由得把這一切歸咎於他太年輕的原因。

的確。

杜恪的年紀比這些人的助理、秘書還要年輕,尤其在夜光基地時,基本上除了部隊的年輕戰士之外,就沒有人比杜恪還要年輕。每次開會時,會議室烏壓壓一層中老年,然而坐在主位上的卻始終是杜恪這麼個明星似的人物,十分之突兀,不過久而久之,大家也都習慣了。

例行會議結束後,杜恪回到二號塔辦公室。

助理立刻拿著檔案走過來:“老闆,華夏前進計劃委員會發來的檔案,需要您簽署。”在每個大專案的地方,杜恪都有專職助理。

“唔。”接過檔案,翻開一看,是關於“火種計劃”入選華夏前進計劃的提議。

想了想,杜恪直接在檔案上簽署“同意”兩字。

火種計劃他瞭解過,就是植物種子庫和動物基因庫的合併,旨在收集全世界的植物種子加以冷凍儲存,並收集各種動物的胚胎細胞冷凍儲存,以及採集所有的動植物基因,錄入資料庫。這項計劃的目的在於,一旦地球發生毀滅,人類進入末日,就能透過這些種子、胚胎細胞,迅速建立新的環境。

應對這種末日,很多國家都建有自己的種子庫。

如挪威那邊的國際種子庫,儲存的種子樣本已經超過100萬份。英吉利也有千年種子銀行,並培訓專門的種子採集員,去世界各地採集種子。這些種子經過脫水、篩選、X光照射和發芽檢查等多道工序,然後分別裝入大玻璃瓶中。最後被送進零下20攝氏度、能抵禦炸彈襲擊和輻射侵害的地下儲藏室內。

確保即便幾百年過去,這些種子依然能夠發芽。

華夏也建立了自己的種子庫,西南野生生物種質資源庫,以收集儲存野生植物為主,重點收集儲存珍稀瀕危、特有和有重要經濟價值和科學價值的物種。

而現在,國際局勢瞬息萬變,即便可能性很小,依然要做好末日準備。

所以在種質資源庫的基礎上,火種計劃就這樣提了出來,不同於之前小打小鬧,只是保護植物種子。火種計劃不僅要收集植物種子,還要儲存動物胚胎細胞,以及所有物種的基因。確保在未來某個時間點裡,可以將昔日繁華的地球環境,重新復刻出來。

目前來說,植物種子很好儲存,現有的技術已經能夠讓植物種子封存幾百年。

物種基因也很好繪製,只是工作量比較大而已。

唯獨動物胚胎細胞,想要長期儲存很難,但這也在解決之中——夏科大輔助醫學實驗室,就是為了研究人體冷凍技術,冷凍胚胎細胞自然屬於研究範疇。

目前來說,胚胎冷凍技術,已經理論儲存二十年以上,穩定儲存五至十年。

等技術研究透徹,儲存幾百年不在話下。

杜恪看到檔案中提及,火種計劃的經費很龐大,植物種子儲存簡單,基因測繪也只是力氣活,唯獨動物胚胎的儲存,需要大量經費。不同動物的胚胎,需要不同溫度儲存,這一點就讓胚胎冷凍庫的建設,增加了大量開支。加上日常維護,絕對是燒錢機器。

不過,這都是必要支出,畢竟誰能知道,明天會不會被蘑菇雲所籠罩。

“唉,都要錢啊,以前還不覺得,現在才明白當領導的不容易……各個科研項目在我看來都很有必要,只是經費就那麼點,給誰呢?”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事實上杜恪關注的都是他關心的內容。

還有很多他不關心,但是必須要去做的科研項目,譬如各種新材料的研究、新裝備的研發,環境汙染防治、土地汙染防控、大氣環境保護,高精度鍛造技術、生物化學提煉技術,先進電子材料、農用、工業、軍事電子設備開發等等,涉及到方方面面。

哪一項都要錢,然後又都理由充分。

這不,剛剛簽署完對火種計劃的意見,這邊航天領域的周院士又趕了過來,要跟杜恪討論“太空電梯”計劃,意思就是想要經費。

“原先的太空電梯計劃,是計劃從地表向太空建設,現在有了反重力技術,我們完全可以在空中建設,又有杜恪領域遮擋,太空電梯的建設可能性大大提高。杜總,當初你可是大力支持太空電梯的,現在我們航天科技準備展開太空電梯專案論證,你得為我們站臺。”

“老周,不要這麼著急嗎,新材料沒有開發出來,太空電梯緩一緩不妨事的。”杜恪勸慰道,當初他可是信誓旦旦向領導們表示,趕緊建造太空電梯吧。

現在自己當家了,知道柴米油鹽貴,對太空電梯專案,不由得放在靠後位置。

“現在只是前期論證,距離建設肯定需要一段時間,但是什麼專案你不造勢起來,都得不到重視,一旦我們智慧空城專案結束,太空時代就來了,到時候再建設太空電梯就晚了啊。現在我們所裡面,已經在預研月球開採氦三技術了,太空電梯不能跟不上步驟。”

“沒有新材料,你們打算用什麼材料來建設?”

“碳納米管,據說已經有新的手段製備碳納米管了,從量產到工業化製備,應該不會太遠。”

“不會太遠就表示一切皆有可能,周院士,不是我說悲觀的話,我認為碳納米管向大絲束碳纖維的製備道路,並不會一帆風順。”杜恪搖頭。

在奇幻世界見識到了龍泡糖之後。

他對碳家族的認識也有了新的視野高度,富勒烯、碳納米管、石墨烯,都是被吹噓為未來納米材料,新聞可謂是一個接一個不斷,然而泡沫碎了一遍又一遍,工業成果始終見不到。

反而是碳纖維逐漸應用起來。

而藉助杜恪提供的秘形體資料,開發出的絕緣碳,也漸漸發揮出戰略價值。

他半是感慨,半是委婉的表示:“工業製備才是材料應用的最大障礙,周院士,太空電梯的建設任重而道遠,我們不妨等一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