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修真 > 我真的是演員啊最新章節列表 > 第十二章 臨場發揮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十二章 臨場發揮

ps:快遞已傳送,沒投資的兄弟趕緊哈。

謝謝這些日子投票的諸位,咱們這點收藏有這個票數我很知足。

謝謝大家了。

“咔。”

這是寧皓喊的,並沒有出乎顧君意料,因為剛才表演的是一個完整的鏡頭。

按照一般程式來說,在鏡頭最終才喊咔就代表這個鏡頭是透過的,這也就是俗稱的‘一條過’。

與其他導演喜歡站起來指導演員不同,寧皓一般不願意離開監視器,因為他有嚴重的色弱,要是演員離他遠一點,他都分辨不出來。

他已經習慣了根據監視器裡演員的表現指點。

“那個..顧君是吧。”

“是,導演,您有什麼指示?”顧君回道。

他不是愣頭青,既然已經加入劇組,就得接受導演的指示,這是行業的規矩也是最基本的尊重。

劇組裡面只有也只能有一個人說的算。

在華夏影視圈這種導演中心制的環境下,主導劇組的一般都是導演。

除非你擁有可以與導演勢均力敵的資本,否則你就得服從導演的命令。

出頭鳥一般死的都很快,就像早起的蟲兒都會被鳥兒給吃掉。

當然,演員也可以有不同意見,但這是要相互探討的,至於聽不聽的就是導演的風格了。

這玩意,比的就是咖位與資本,要是演員大導演小,或者演員小導演大,那一切都好說。

要是一般大,那就商議唄,商議好了就叫達成共識。

商議的不好就是演員耍大牌或者是導演打壓演員。

一般情況是前者居多,畢竟導演中心制嘛。

就像顧君,其實他知道《黃金大劫案》這部電影有很多的問題,甚至可以說非常之多,但他不能開口。

因為地位太不對等,再加上寧的骨子裡其實是一個非常強勢的導演。

那就這樣吧。

就讓這一切都順其自然吧。

雖然不想承認,對真正加入劇組只有一天的顧君來說順其自然不過是一種無能為力的掩飾。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在場沒有人可以感受顧君的心思,所有人都在等著寧發話,畢竟這是經歷換角後的第一個鏡頭。

“是這麼回事。”略頓後的寧皓繼續對顧君說道:“剛才你坐歪了,沒有正對著李參天啊。”

“導演,我是這麼想的....”

顧君把自己理解的二當家的性格以及心中的想法以及可能做出的姿態給簡單的敘述了一下。

從寧的眼睛裡,顧君看到了一絲茫然,這讓顧君瞭解到自己的閱讀理解能力可能挺棒的。

甚至可能超綱完成任務。

就像魯迅先生寫道:在我的後園,可以看見牆外有兩株樹,一株是棗樹,還有一株也是棗樹。

很多人就會想入非非的聯絡到孤寂感、遺憾、煩躁、壓抑,甚至還有對當時社會昏暗的不滿與無奈。

甚至是強烈的憎恨乃至對光明世界的深情謳歌。

這....是準備鬧哪樣啊。

可能人家周樹人想的只是兩棵棗樹結的果子都挺甜的呢。

現在的顧君也不敢保證自己的閱讀理解的成績是如何,萬一寧在設定角色時根本沒考慮這麼深呢。

幸運的是寧皓並沒有明確表示顧君的理解對不對,但也沒有否定他的做法。

而是轉頭指導起李參天來,這說明顧君應該算是矇混過關了,讓他長長的舒了一口氣。

沒有經歷過試鏡的他把這個鏡頭當成了自己的考試,現在看來至少是及格的。

“參天啊,你的表演有點問題知道嗎?”沒等前者回答,寧皓就開口了:“聶毛搶話的時候,你不能只‘嘖’,你的表情要有一些不滿。”

“傅恆在第二次搶話的時候,你的不滿要更加明顯,你最好再加一些肢體動作,例如鼻息加重,輕輕搖頭,甩甩衣袖,坐的姿勢也不要一成不變,你明白嗎?”

傅恆是廣角鄭,聶毛是茶水肖,就是他們打斷製片武跟二當家的交流。

“明白。”製片武說道。

“ok。”一拍手掌的寧皓給大家鼓氣:“大家的表現都很棒,休息五分鐘,重新來一條。”

“好的。”眾人一口同聲的回答道。

並沒有什麼不滿,因為再來一條的事情太常見了,多的時候連來十幾條時候都有。

五分鐘後的那一條很順利的透過。

然後就進入候場時間,演員趁這這個空閒讀劇本,排練。

下一個鏡頭就是二當家派人把成箱的軍火擺到愛國會的同志們面前。

一個成熟的劇組一天一般只能拍攝10到15個鏡頭。

比如今天出外景的情況,預計劇組早上七點出發,八點到達現場。

那麼機械組與燈光組就要提前一個小時出發,因為他們都是大型箱車,走的慢不說,還要考慮卸車時間。

當大隊抵達外景點的時候,各部門開始拍攝前的準備工作,這個階段要一個小時左右。

然後主要演員酒店帶妝抵達現場(他們可能提前 1 小時甚至更多時間就要進化妝間)。

導演組開始和演員走戲排練,攝影組和燈光組同步準備,1 小時後開始準備拍攝。

10 點開第一鏡,大家都密切配合,有條不紊,算上換機位、調整燈光、走戲走位等,每個鏡123頭 1 小時左右就完成。

中間吃飯加休息也差不多 1 小時,幹勁十足地拍到沒有天光,差不多是晚上 6-7 點左右。

這是理想國度完美的、教科書般的計劃,這樣的劇組就可以完成既定的15-20個鏡頭左右。

但要是行內的人就會知道,這個過程過於順利、過於理想化。

每天的實際情況可能是,早上大車堵在路上了,大隊出發時人總是到不齊不能按點出發,到了現場發現所有用電的東西一定會出故障。

不用電的東西就一定會找不到,焦頭爛額搞定一切後,演員遲到了或者直接失聯。

然後為了搶進度,也不走戲了,上來直接擼。擼到一半不下雨了,跟上個鏡頭無法銜接,那怎麼辦?就只能等。

然後又下起來,進度要緊繼續擼……然後道具一定有問題,不是拿錯了就是壞了,好不容易搞定拍了幾條了,它又壞了……

這時候,就應該有人出來抬槓說:你丫傻啊,不會別在雨天拍麼,一年才下幾天雨。

可是,大哥,雨只是其中一個因素,還是很小的一個因素。

更大的因素是光,前一秒陽光燦爛,下一秒陽光被雲遮擋了,這在鏡頭裡面的表現是完全不同的。

是風,前一秒歲月靜好俏佳人,後一秒哎呀臥槽你是誰。

所以說,一條過對於劇組來說是多麼奢侈的一件事情。

這也是後世的流量們演技都統一套路的原因,觀眾們都看得出來他們的演技實在是人神共憤。

難道專業的導演副導演會看不出來嗎?

肯定不是啊,因為他們一條跟十條是完全相同的表現,總不能現場調教吧?

那一天的進度只能是三五個鏡頭吧,那電影或者電視劇的製作週期必然是以年為單位的。

這還是說的普通演員,你要是碰上那種頂級流量,上午九點到了劇組,然後直接跟導演說:我們鹿泰美下午三點要趕飛機去參加某某活動,而且中午還要有充足的休息時間,晚上還要打遊戲,跟物件煲電話粥。

這樣留給劇組的只有寥寥幾個小時,而計劃還是十五個鏡頭,今天拍五個,那明天就是二十五個計劃,後天就是三十五,越積越多。

那還認真個屁啊,正擼反擼上下擼,差不多就得唄。

電影撲街,演員背鍋,也就成了理所當然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