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次元 > 逆流1999最新章節列表 > 第244章 交談(感謝兩位兄弟打賞)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244章 交談(感謝兩位兄弟打賞)

從申陽到滬市,接近三個小時的時間,陸濤一直都在飛機上睡覺。別看有的人外表風光,每天乘著飛機在全國各地的奔走,實則出差是一件很辛苦的事情,再加上到了地方以後怎麼說服人家也是一個很值得思考的問題,所以必須得以飽滿而熱情的姿態去做,精神肯定要養好。

要找圈子裡的人,離不開朋友的介紹,就如同最開始將學校柳老師的研究專案轉讓給馬海川一樣,沒有人牽線搭橋,是比較難辦的。想起這事兒,陸濤就覺得有些好笑,馬海川的專案已經上馬了,聽說前期投入了不少,不過真正簽訂了技術轉讓協議和具體的合作以後,才發現自己被陸濤實實在在的坑了一把。不過他也不是個吃虧的主兒,投入的可都是真金白銀,不賺回來可是肉痛得很。所以後來以合同違約的名義,硬是逼著柳教授找了物化所的朋友,先從貼牌生產開始,藉助物化所的名頭,搞了個名叫伊特的公司,專門生產色譜填料和柱子,聽說現在發展也還算不錯。

馬海川的企業以後能夠做到多大,陸濤是知道得一清二楚的,並不怎麼去關心,雖然他也做分析檢測類的耗材,可主要還是安捷倫、島津以及aters的,國產的基本上不打算去碰,一是除了價格便宜以外,並沒有什麼優勢,可對科研而言,重要的不是價格有多低,而是要能夠保證課題實驗的準確度和穩定性。

化學方面,也就那些東西,滿打滿算的,現在博科基本上都有涉及,只不過有的佔比較大,有的佔比較小而已。

這一次選擇到滬市出差,也是有些臨時起意,因為剛好記得有一家做生物方面的公司,正是在今年成立,雖說在前世的記憶當中,做了十多年也就那個樣子,但是在他看來,主要還是公司上層所選擇的發展方向不太一樣。

說簡單點兒,他們初始的目標是不錯的,也就同陸濤的想法一樣,做一站式科研採購平臺,可關鍵在於他們並沒有將其作為主推的東西,而是將精力放在了生命科學分支以下的一個特定方向,也就是面太窄。

當然,都是有利有弊的事情,做的產品單一,那就說明公司的主打方向是固定的,一直沒有想著從其他方面去發展,如此一來,在技術方面的積累,肯定是超過大部分的公司的。至於弊端也很明顯,就是在一個特定的科研產品上面有絕對的優勢,而其他的產品,那就是平平無奇。能夠將公司做到什麼樣的層級,也要受到行業的限制,正是因為太專,所以也從另一層面來說限制了公司的發展。

博科現在分了三個部分,一是計算機團隊,主要負責的是平臺的運作開發,二是銷售團隊,人最少,主要負責的是銷售實驗室儀器和耗材,三是陸濤打算運作的化學試劑品牌,現在只有倉庫的幾個人,還未正式運營。

聽起來做得已經有些雜了,不過陸濤自己心裡很清楚,要想將公司發展壯大,除了這三個方面之外,還有一點,那就是研發實力。

化學試劑自不必說了,現在完全可以依託於石化大學的化工研究所,但他心中一直想的,以後可不是建什麼所謂的化工廠,而是轉向於製藥,製藥是一個大的方向,有化學藥,有生物藥,還有抗體疫苗、診斷試劑等等,那才是真正賺錢的行業。聽起來屬於完全不同的兩個方向,實則不然,陸濤現在所推廣的絕大部分裝置,在化學分析檢測以及製藥行業,都是能夠用得上的。

大學裡的學科分了很多,但嚴格來說,學科交叉其實很嚴重,特別是在生命科學以及化學化工方面,經常都是可以互相轉化的。

也正是因為如此,陸濤一想起來那個今年十月份即將成立的名叫碧雲天的公司,就認為一定不能放過,這才有了滬市之行。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心中有了想法,也不能兩眼摸瞎的去胡亂找,很容易碰壁,好不容易想起了關於碧雲天公司的一些事情,他才鄭重的下了決定,該從何處人手,怎麼去說,如何透過認識的人脈關系來牽線搭橋,都是提前做了準備的。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找人,其實不容易,畢竟松江也不小,陸濤不過是記得一個大概,比如碧雲天公司的所在地,最初的兩三個人而已。

這個時候,他的人脈圈子就展示出了該有的作用了。有了人名,只要混跡於圈子當中的,其實就比較好找。

陸濤最先找到的,就是默克中國生命科學部的產品經理劉輝。因為之前在銷售的過程中,經常有客戶詢問到默克的產品,一來二去的,跟默克滬市總部的市場經理非常的熟悉,經過那邊一打聽,很快就有了結果,得到了劉輝的電話。

見面並不複雜,怎麼說也算是同行,劉輝也還打算在圈子當中混,多一個朋友就多一條路,所以在陸濤跟他聯絡以後,很爽快的就答應了見面。

地點,很普通,就是一家咖啡廳,不算高檔,但也不俗氣,正符合彼此不高不低的身份。

滬市人比較小資,下班講究一個情調,兩個大男人選擇這樣一個地方,陸濤也只是笑了笑,入鄉隨俗,可不像西南地區,見面談事,去的地方幾乎只有一處,那就是茶樓。

“陸總,我在滬市都有聽聞你的大名啊。”劉輝有著搞技術的人的沉穩,也有著做銷售的開朗大方。產品部經理,平時負責的事情可不少,業內常說一個產品部經理的項目管理能力佔百分之三十五,個人能力、技術能力、溝通處理衝突能力各佔百分之十五,業務能力佔百分之十,可不只是簡單的說說而已。

“呵呵,有那麼誇張嗎?”陸濤笑了笑。默克公司很大,博科才成立半年多的時間,即便算上之前自己當‘串串’的時間,自己所賣出去的默克產品也不可能達到讓劉輝記住自己的地步,很明顯只是一句恭維。

劉輝也笑著:“在電話中陸總說的事情是真是假?”(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