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大秦命運最新章節列表 > 第53章 烏家堡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53章 烏家堡

歷史進入戰國時代,戰爭已經從早年的死板的兵車戰術的正面戰,轉向更為機動靈活的作戰方式。

騎兵作為一種獨立的兵種出現了,當時各大國均建立了騎兵部隊,

如秦、趙等國均號稱“車千乘,騎萬匹”軍隊作戰由步騎為主漸漸轉變為車騎並重。

進行最大變革的首先是趙國。地處北邊的趙國,與樓煩,林胡,匈奴等少數民族為鄰,深受其擾邊之苦,而趙國傳統的車步兵,在與靈活、快捷的胡人騎兵作戰時十分不利。為了改變這一狀況,富國強兵,趙武靈王在國內進行了“胡服騎射”的改革,他宣告“今吾將胡服騎射以教百姓”削減軍中的車兵,增加騎兵;要求改漢族傳統寬袍大袖的衣服為胡人式的緊身服裝,方便於進行騎射。

從這裡開始中原各國中騎兵地位逐步提高,成為軍隊的一支主要力量。

趙國也因為有了這支強大的騎兵,使之成為戰國後期軍事上能與秦國抗衡的強國。

趙國以步騎兵攻林胡,樓煩“略地千里”,李牧用萬餘騎配合步車兵大破匈奴殲敵十餘萬。

周人為商朝養馬而興起,秦人也是為周人養馬而興起。早在商代,統治者就認識到了馬的重要性,誕生了官方馬匹管理制度,也就是所謂的“馬政”。而“馬政”一詞,最早見於《禮記·月令》:馬政,謂養馬之政教也。

烏家族長烏氏倮掌管了秦國近三成的戰馬來源,如果屠龍王想要在秦國製造混亂,必然少不了和烏家族長烏氏倮有聯絡。騎兵才是這個時代即將登場的主要戰鬥力。屠龍王自然一清二楚,那麼他接下來會採取什麼樣的策略呢?蒙毅不得而知,但是有一個人或許知道:烏家族長烏氏倮!

蒙毅帶著五十名蒙家子弟,前往烏氏倮的牧場。俠女董柔不知從哪得知訊息,拉上少女蒙笑,跑來蹭吃蹭喝。對此,蒙毅無可奈何,好在此去不會有什麼危險。

北地郡烏氏縣地處關中平原和塞北草原之間,六盤山(隴山)恰好深入其中,素有“秦風咽喉,關隴要地”之稱。六盤山歷來就有“山高太華三千丈,險居秦關二百重”之譽,主峰米缸山海拔近3000米,六盤山山地東坡陡峭,西坡和緩,高山上有小片松林,其餘部分為草地。南段隴山古稱隴坂,南北長約100公里,海拔2000米左右。山勢陡峭,為渭河平原與隴中高原的分界。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蒙毅等人穿過峽谷就看見一個充滿陽光的牧場,藍藍的天空上飄著幾朵白雲,綠綠的草地一望無際,成群的小羊,在草地上津津有味地吃著青草,奶牛們悠閒地散著步,幾匹棗紅馬卻在草地上奔跑著,遠遠望去就像一朵朵紅彩霞。牧場位於一個天然草原,風光秀麗。天空像是草原的一頂藍帽子,白雲像是藍帽子上的大白花。天底下的草原像綠色的海洋,一直伸向遠方。雖說都是綠色,卻有深有淺。遠處小丘上的森林蔥蔥蘢蘢。近處的草地,盛開著各種各樣的野花。開闊的草原上,一匹匹駿馬跑得飛快,成群的牛羊悠閒的散步,不禁使人想起“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的詩句。

蒙毅心中暗暗想到:“人類文明誕生以後,羊、牛、馬、駱駝等動物相繼被馴化,為人類提供肉、奶、皮革等資源,形成了遊牧社會的基礎。這是和農耕文明幾乎同時出現的利用自然的技術手段,兩者的都是根據所在聚居地的自然地理條件而誕生的求生之法。”

“這裡倒是一處世外桃源之地。”女俠董柔不禁感慨道。

“哼,你住幾天就知道厲害了。”蒙毅調笑道。

“為何?我看這裡挺好的!”女俠董柔不明所以地反問道。

“一方面遊牧民族不缺牛羊,可是他們並不見得願意天天吃牛羊。因為牛羊油性太重,難以消化,容易引起一些肥胖疾病。另一方面,北方氣候嚴寒,春夏還好,一旦碰上嚴冬大雪,不僅牛羊很難存活,就連牧民也難以生存。最後一點,北方遊牧部落眾多,互相攻打搶掠,比中原更慘烈。你說,你還覺得這是世外桃源嗎?”蒙毅耐心解釋道。

“可這裡是秦國的郡縣,秦國無法約束這些部落嗎?”女俠董柔依舊迷惑地問道。

“秦國只能有效地管理農耕城鎮,至於這些隨水草遷徙的部落,只能名義上讓他們上貢。所謂天大地大,秦國也無可奈何!”蒙毅笑著解釋道,“也許等秦國統一六國後,就有機會徹底結束這種名義上的管束。”

在咸陽,蒙毅就聽聞烏氏倮的牛羊馬匹用“山谷”計量,實地一看,發現果然名不虛傳。

放眼望去,附近至少有十個大柵欄圍著十幾個小山谷,互相依託。

陽光流金般燦爛,雲天純淨而又熱烈,清澈的江水流過開滿野花的草地。高聳的碉堡凌空挺拔,或三五一群,或獨立山頭,依山成勢,蔚為壯觀。

烏家堡位於一座懸崖峭壁之上,僅有一條道路和一道入口。碉樓,皆以泥土和石塊建造而成,外形美觀,牆體堅實,主要建築材料是山石、泥、麻筋、木頭等。麻筋由紅麻稈或青稞稈、麥秸稈製成,將麻稈砍成寸段,捶絨即成麻筋,和在泥中,粘性很強。碉樓稜角分明,表面光潔,如刀砍斧劈。古碉的外形,一般為高狀方柱體:有四角、五角到八角的,少數達十三角。高度一般不低於10米,多在30米左右,高者可達68米。碉身多為四邊形,也有五角形、六角形的,縣境中路鄉還有個十三只角的碉樓,極是奇特。

蒙毅畢竟是秦國高級官員,約見烏家族長烏氏倮,其實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

烏家堡大廳內。

“蒙大人,果然年少有為,年紀輕輕就成為了秦國都尉。”烏家族長烏氏倮打著官腔討好道。

“烏族長,明人不說暗話。我來是想打聽一個人。”蒙毅十分仔細地觀察烏家族長烏氏倮的面部表情,希望能夠看出一些蛛絲馬跡。

“不知是何人,需要勞煩都尉大人親自來查訪?”烏家族長烏氏倮波瀾不驚地問道。

“上個月,是否有陌生人前來購買大量的戰馬?”蒙毅沒有直接挑明這與嫪毐、戎狄首領的交易有關。

“的確有這麼個人,但是他只是購買了少量的良駒,不知有何蹊蹺之處?”烏家族長烏氏倮出人意料地承認了這件事,並且詳細介紹了一些具體情況。

烏家族長烏氏倮進一步解釋道,“烏氏部落早就演化成定居的畜牧、農耕相結合的大家族,並且還得到秦國大力協助,準備設立新的縣城。我們烏家買賣牛羊馬匹,都會記錄在案,以供秦國收繳賦稅。”

正在這時,廳外傳來急報:匈奴人大舉南侵。

匈奴族是居住在中國北方的遊牧民族之一,長期以來活動於南達陰山,北至貝加爾湖之間,成為北方一個強大的遊牧民族。戰國後期,匈奴已進入奴隸社會。奴隸主貴族利用騎兵行動迅速的優勢,經常深入中原,對以農業為主的內地各族進行襲擾和掠奪。當時,秦、趙、燕與匈奴為鄰,經常發生戰爭。由於各國忙於內戰,一般對匈奴都採取守勢,在北邊修長城並派軍隊戍守。

在匈奴建國以前,東北亞草原被許多大小不同的氏族部落割據著。那時的部落和部族聯盟的情況是“時大時小,別散分離”;是“各分散居溪谷,自幼軍長,往往而聚者百有餘,然莫能相一”。

當時分佈在草原東南西喇木倫河和老哈河流域的,是東胡部落聯盟;

分佈在貝加爾湖以西和以南色楞格河流域的,是丁零部落聯盟;

分佈在陰山南北包括河套以南所謂“河南”(鄂爾多斯草原)一帶的,是匈奴部落聯盟。

此外還有部落集團分散在草原各地。後來的匈奴國,就是以匈奴部落聯盟為基礎,征服了上述諸部落聯盟、部落以及其他一些小國而建立起來的。

此時的匈奴剛剛打敗了林胡、東胡、月氏等強大的北方遊牧部落,除了在趙國李牧手上吃過大虧,幾乎是橫行北方。

北地郡,是秦昭襄王於公元前271年滅義渠後所置,為秦初三十六郡之一,郡治義渠縣(在今甘肅慶陽市西南)。北地郡正好位於興起的匈奴部落的邊緣地帶。而烏氏縣則在北地郡的北端,更加容易受到匈奴的騷擾。

數千匈奴騎兵在烏家堡外大肆搶掠牛羊馬匹。

“匈奴人忽然發瘋,只有一個可能。那就是草原上遭了白災,大雪覆蓋了冬窩子。牛羊吃不到草,只能活活餓死。看起來,匈奴人將主意搭到了咱們烏家堡的頭上。哼哼!他李牧不好惹,難道老子就好惹!”烏家族長烏氏倮一拳重重擊在案几上,厚重的案几差點散了架。

“族長還是暫時忍耐的好,我看匈奴人醉翁之意不在酒。”蒙毅和烏家族長烏氏倮相談甚歡,自然不願意看他落難。

“為何?匈奴有詭計?”烏家族長烏氏倮一聽之下,自然醒悟過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