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都市 > 揀寶最新章節列表 > 第843章 清明上河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843章 清明上河

: 再次奉上中秋祝福,希望大家也順便投幾張月票回應一下,你好我好大家好,才是幸福美滿啊。

我瞎猜的。

這個時候,王觀輕笑道:如果真是董其昌的真跡,怎麼可能和這一堆小名家的作品積壓在一口箱中。所謂物以類聚,人以群分。類似董其昌真跡這樣珍貴的東西,要麼是單獨存放起來,要麼是與其他珍貴物品擺放在一起才算合理。

這話聽起來有些道理,不過卻不能讓張老滿意:你這是在詭辯。說正經的,這畫有什麼問題,讓你覺得是贗品

非常明顯。

王觀聳肩道:近代畫壇大師李可染曾經說過,八大和董其昌用墨極清,就好像是月亮一樣,這是他一輩子都難以達到的境界。這話或許有幾分自謙的成分,但是也說明了董其昌繪畫的特點,用墨偏向於清新淡雅。

然而,這畫的筆墨卻比較濃重,一看就知道是仿品。或者說是清末民初的仿品,我覺得是民國年間的仿品可能性較大。主要是這紙質比較細膩,不像是傳統手工作坊製作出來的紙張,反而像是用機械生產的。

王觀評點起來,十分肯定道:只要抓住這兩點,那麼其他也不用細看了,完全可以斷定這是仿品。

好,很好。

適時,張老讚許道:不錯,果然是大有長進。

和您老相比,還差得很遠。

王觀謙虛一笑,也好奇問道:張老,您手裡的是什麼作品

我的

張老把手一揚,立時得意笑道:好東西啊,託你的福,總算是拿到手了。

那就別賣關子呀。快說說看,這到底是哪個名家的作品王觀也有幾分見獵心喜,畢竟能讓張老看上眼的,絕對不是普通的東西。

然而,張老卻搖頭笑道:不算是名家作品,只能說是名作珍品。

怎麼說王觀自然更加好奇了。

你自己看。

說話之間,張老把手中的卷軸遞了過去,王觀也不客氣,直接拿了起來,然後把平直的箱櫃為桌面。小心翼翼將卷軸攤開觀賞。

清明上河圖

乍看之下,王觀微微一驚。

要知道作為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之一,清明上河圖的名聲,或者比黃公望的富春山居圖還要響亮。究其原因,應該是清明上河圖的成畫時間更早,而且名字更容易讓人牢記吧。

不管怎麼說,現藏於故宮博物院的北宋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堪稱是古代表現社會生活最為豐富和廣闊意蘊最為深厚感染力最強的風俗畫長卷。

畫中隱藏著對現實社會中一些隱患的憂慮,將船與橋的矛盾和橋上文武官員的矛盾交織為全卷的視覺中心。透過表現船橋險情等諸多場景,深刻揭示出當時的社會痼疾,是中國古代藝術史上最為濃重的一筆。

當然,王觀一直覺得。張擇端畫風寫實,只是把看到的畫出來而已。至於什麼憂患意識,或許人家張擇端從來沒有這樣想過,純粹是後人的馬後炮。

也不知道是什麼原因。現代的某些人總是喜歡按照自己的理解,加以分析古人的詩詞文章著作。也不想想,你連作者本人都沒有見過。憑什麼認為自己的分析就是人家所想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人心隔肚皮啊,更何況又隔了幾百上千年,代溝更寬廣了。反正在王觀看來,古人的許多思想,都是被後人曲解了。最有名的例子肯定是論語,兩千多年來,不知道有多少人斷章取義,把自己的思想強加到孔夫子身上,讓他老人家背了許多黑鍋。

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也差不多,或許後人能夠在畫中分析出許多隱患,但是未必就是張擇端繪畫時的想法,一切都是後人根據已經發生的事實來臆斷罷了。

另外就是,由於真跡就藏在故宮,那麼眼前這畫肯定是仿作無疑了。

張老。

打量了兩眼,王觀好奇道:這你是明本,還是清本

在這裡有必要提一下,其實清明上河那是一個繪畫的題材。只不過由於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太有名了,以至於一提起清明上河,大家就理所當然地認為是張擇端的名畫。然而這卻是以偏概全的片面思想,不能作為標準。

實際上以清明上河為題材的圖畫,其實也可以稱為清明上河圖。

不過在北宋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長卷問世之後,特別是明清以來,畫界代代不乏追隨者。以清明上河為題材的長卷,留存至今的宋元明清本可達數百本之多,分藏於公私之家,遍佈在世界各地。

嚴格來說,這些清河上河圖也不仿仿品,只不過大家習慣性的以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為範本,把其他版本稱為仿品罷了。

不是明本,也不是清本。

與此同時,張老笑道:我這可是元本。

不是吧。

王觀驚歎起來:這可是稀罕的好東西啊。

一般人可能覺得,元代是蒙古族統治中原,文化肯定不昌盛。而且眾所周知,蒙古貴族對於中原文化不太熱衷,並沒有徹底接受漢人文化,那麼由於這個原因,元代肯定不會很重視文化教育,所以這個時期的作品一定不會很好。

然而與這個猜測恰恰相反,儘管只有百年不到的時候,元代的字畫精品卻是層出不窮。尤其是在現代,元四家的精品名作在拍賣會上的成交價格動輒破億,價值遠高於南宋的作品,只有北宋名家可以抗衡。

究其原因,可能是物極必返吧。

元代貴族不重視漢人文化,大部分文人士子也沒有得到啟用。在政治上不得作為,那麼只有寄情於詩詞字畫上了。所以在這個時期,在這種大環境下,趙孟頫黃公望等等名家就好像是雨後春筍一樣冒了出來。

然後到了元末明初,經過了一番動亂,卻是出現了斷層的情況。況且明代重用讀書人,大家有了出路,研究四書五經都來不及了,哪有心思繪畫。所以在明代初期,很少有讓人耳熟能詳,如雷貫耳的大名家出現。

直到明代中期,經濟十分繁榮,大家開始有精神文化的追求。有這樣的土壤條件,自然湧出來吳門四家徐渭董其昌之類的大名家。

總而言之,時代的背景,決定了文化的基礎。就好比現在,社會富足了,確實也催生了一大批大師名家。問題在於,這些大師名家,還沒有經受歷史的考驗,至少要過五十年,才能夠斷定誰是貨真價實的名家大師,誰是鼓吹出來的水貨。

張老這畫,明顯是經受得住歷史考驗,能從元代流傳到現代,不僅僅是機緣巧合,更重要的是這畫肯定不錯,不然也沒人會細心保管收藏。

儘管是元代版本,實際上畫的卻是南宋的景物。

此時,張老微笑道:這是江南淪陷以後,在蒙古貴族的高壓統治下,某個文人鬱郁不得志,又不敢明著反抗,只好畫了一幅清明上河圖緬懷昔日生活了。

嗯。

王觀仔細打量起來,十分認同張老的判斷。

如果描繪的是元代,那麼肯定有蒙古貴族出現,但是縱觀全畫,作品的畫風明顯是南宋的風格,尤其是城市的佈局,以及市井人物的穿著,特別是騎馬坐轎的權貴人家,都是典型的漢人造型。

然而圖畫的筆款位置,卻出現元代的年號,那麼充分說明張老的推測沒錯。圖畫的作者應該是前朝遺臣,身在曹營心在漢。另外就是圖畫的筆法十分細膩,人物表情更是惟妙惟肖,千姿百態,各不相同。

這樣的風格筆法,一看就知道繪圖的人丹青造詣不凡。

可惜啊,只有年款,卻沒有署名。王觀搖頭嘆道:佚名作品,有些影響它的價格。

注意,只是影響價格,而不是影響價值。

要知道作者名氣的大小,只是決定作品的價格而已,並不能夠決定價值。真正決定作品價值的卻是作品本身的質量,如果作品質量欠佳,那麼就是唐伯虎的畫作,價值也不算很高。相反要是作品的質量上乘,就算沒有署名,一樣有人願意花大價錢蒐羅珍藏。

拍賣會上經常有一些宮廷圖畫上拍,儘管沒有署名,但是照樣拍出過億的天價來。由此可見,作品的質量才是關鍵。

緬懷前朝的東西,誰敢留名啊

適時,張老笑道:你又不是不知道,但凡是異族統治下的王朝,往往是文字獄最興盛的時刻。除非作者不要命了,才會在這畫上留下自己的名號。

也是。王觀深以為然,現代的敏感資訊,最多是稽核或遮蔽而已,古代的話,那就是直接抄家滅族的。

我的東西已經選好了,你呢與此同時,張老笑問道:光看董其昌的仿品而已,或者說你就打算要這件仿品

怎麼可能。王觀毫不猶豫搖頭否決:您老是有目標了,直接拿就行了。我現在需要貨比三家,速度也快不起來啊。

這倒也是。張老微微點頭,然後笑道:既然如此,要不要我給你指條明路。

不要

出乎意料,王觀居然拒絕了。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