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北雄最新章節列表 > 第1764章盟約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1764章盟約

其中比較重要的一份是來自大理寺卿長孫無忌的密報。

率先跟他私下裡於科場舞弊一桉進行溝通的竟然是侍御史高士廉,對大理寺快速結桉提出了質疑。

高士廉是長孫無忌的孃舅,對長孫無忌兄妹有養育之恩。

而且高士廉作為京師的副主考,負有監察考場之權,他來過問此桉是有根據的。

高士廉說的也很有意思,他認為此桉頗有蹊蹺,很可能有人構陷於吏部侍郎房玄齡,因此就更不應該這樣輕易結桉。

李破的眉頭皺了起來,高士廉是渤海高氏中人,說起來他算是蕭銑降人,為官資歷很是深厚,任職侍御史不到一任。

這人將來是要重用的,等上一兩年過了觀察期,不論是外放為官,還是在依舊在朝中任職,都可以許以重任。

換句話說,高士廉是個有才能的人,和徐世績走的比較近,因為當初是徐世績說入洛陽說江州總管丘和出降。

作為江州司馬,高士廉是丘和的心腹下屬,居中奔走,先一步來到了長安。

毫不意外的最後靠向了徐世績。

這些在平定諸侯的過程中發生的故事李破都很清楚,臣下們也沒有刻意隱瞞,大家的功勞都是明擺著的,沒必要鬼鬼祟祟的行事。

各處降人來歸,不管為求心安,還是為了自保,都會尋找靠山,高士廉也不例外。

只不過這人出身名門,又是洛陽人家,關係比其他人要複雜的多,你不能說他和徐世績走的近,就成了徐世績的門下。

河南人……

李破在心裡思忖了一下,沒有給長孫無忌回信,這事真是越來越有意思了,而此事既然交給了長孫無忌來處置,把話也已說了個明白,那就不用再多說什麼。

不管高士廉是出於公心,還是有著其他意圖,最後總會有個結果,對於這舅甥兩個來說,他們都要從中接受一番考驗。

只是李破的心情還是受到了影響,變差了不少,朝中的爭權奪利從來不可避免,可卻必須有所界限。

像這種借用科場弊桉來攻擊對手的行為,是十分下作的,也是分外令人警惕的行為,已經脫離了官場的基本規則的範疇。

李破很不愉快的進入了夢鄉……

…………

時間進入到六月下旬,此次會盟也漸漸來到了尾聲。

六月二十,李破和阿史那楊環又面對面坐在了那頂最為華麗的大帳之中,在周圍侍立的臣下們注視之下,鄭重的簽下了盟約。

不論是李破,阿史那楊環這兩位君王,還是周圍的兩國很是疲憊的臣下們,臉上都浮現出了如釋重負的笑容。

這無疑是一次成功的盟會,解決了兩國各自面臨的許多難題,同時也增進了兩國之間的相互了解。

兩國內部的意見趨於一致,在政治層面來說,都表現出了很強的凝聚力,這是兩國能夠友好往來的基礎。

兩國只有內部穩定,才能締結這樣的盟約,任何一方只要露出明顯的虛弱跡象,別說盟約,相互見面進行盟會都成問題。

…………

在盟約之上蓋上兩國印鑑,籤上君王的名字,就和後來簽訂條約的形式差不多,一式兩份,存於各自國中。

這樣的流程自然都是李破的主意,增加了儀式感的同時,因為有了兩國君臣背書,也就有了一定的約束力。

想要違背盟約卻也簡單,但那要拿出你的信譽來作為代價。

別看突厥人好像不太在乎這個,事實則是在草原上,背棄承諾的人一樣會受到眾人的鄙夷。

實際上只要兩國君王都還活著,能夠把權力掌握在自己手中,那麼就能保證盟約的基本效力。

李破還想跟人握個手什麼的,不過最終在簽訂盟約之後,還是按照當世的各自的禮儀,相互施禮,意味著盟約的達成。

…………

這一次兩國簽訂的盟約要比上次正式的多,同樣也詳細的多。

盟約之中重申了兩國友好之意,重新劃定了各自的疆界,在領土上,突厥做出了極大的讓步,不但還給了大唐北五原的大片草場,還將營州交還給了大唐。

大唐則向突厥做出保證,不會像前隋一樣,在兩國邊境之上故意挑起爭端,或者招收草原部族,來壯大自己的實力。

同時大唐還要交些贖金,至於贖金是什麼,兩國都有在盟約中明確的寫明。

在兩國漫長的邊境線上立下界碑,不使兩國之民越界,也是唐人提出來的,得到了突厥人的贊同。

至於界碑都立在哪裡,盟會上大致的商議了一下,之後還會有人來往磋商,最終對盟約進行補完。

兩國間的貿易也發生了一定的改變,放寬了不少限制,同時商定了兩國徵收商稅之事。

突厥人沒有貨幣,進行商易的時候還是以物易物居多,大唐打算在這個方面幫助突厥人一把,給他們設計鑄造一些貨幣使用,以方便兩國交易。

突厥人表現出一副無可無不可的樣子,竟然還有幾個老家夥想圖省事,說是用唐人的銀錢很方便,不想自己鑄造。

這種奇葩思維讓唐臣們很是高興,記住了幾個大咧咧的突厥貴族,準備以後重賄於他們,把這事給定下來。

突厥貴族們熱衷於商業往來,存的其實都是自己享受的心思,而他們本來也是兩國通商最直接的受益者。

突厥人可沒有與民爭利這一說。

其他部族也類似,到了大唐頭一個想求得一般都是通商之便,根本原因還是在於他們的部族沒有生產能力,貴族們的生活物資極為貴乏所致。

他們其實不太明白商業往來繁盛到底意味著什麼,其中又有怎樣的好處,哪裡可以做些手腳。

他們眼中只看到了豐厚的回報,絲毫沒有察覺出危險。

總體上來說,大唐跟突厥定下通商的約條,現在看來還是為了讓大唐的商隊去到突厥,不用受到突厥人的過分盤剝而已。

至於商業那點本身的利益,並不足以讓大唐垂涎,所獲其實皆在商業之外。

倒是今次提到了奴隸貿易,亟需人口補充的大唐,對這個還是比較感興趣的,突厥人即將西征,也許戰俘會比較多,大唐接收一些應該不算過分吧?

而且西域那邊靠近西亞,那可是人販子遍地走的地方,大唐的商隊完全可以從中分潤上一些嘛。

只是讓人有些遺憾的是,最終突厥人還是守住了底線,沒有跟大唐交易戰馬的意思,大唐的鐵制品和糧食等物,也是一錘子買賣。

…………

而經過激烈的磋商,突厥人“請求”大唐派兵出玉門,進攻高昌,從側翼牽制西突厥王賬。

這是突厥人用實實在在的疆土換來的“幫助”,突厥內部的意見不很統一,可因為很多人對西征信心不足的情況下,最後還是覺得應該讓唐人幫把手。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不過在出兵時間上兩邊爭論的就愈發激烈,突厥人想讓大唐在今年秋天出兵,意圖十分明顯,想讓唐軍來打個頭陣,試探一下西突厥王賬的實力。

這自然是不能同意的,李破招人商議了一下,覺得明年年初出兵是個好時節,也能先看看突厥人打沒打出狗腦子再說。

於是給出了非常充分的理由,大唐需要完成動兵的準備工作,而且高昌向來是中原王朝的附屬之國,出兵高昌在法理上站得住腳。

突厥人聽了就覺得很膩歪,總說什麼都是你家的,你在這跟咱們開玩笑呢吧?

只是這還真不是個玩笑,因為地理上靠近中原的緣故,高昌立國之時就是漢人掌權,如今高昌王室麴氏就是漢人家族。

太遠的不用說。

只說大業年間的時候,高昌便曾到中原來朝貢,求為藩國。

楊廣欣然而納,大業五年的時候,高昌王麴伯雅入朝,在前隋住了好幾年,後來還跟隨楊廣去遼東城下轉了一圈。

楊廣灰頭土臉的回到洛陽,讓人看了笑話,便沒有再留麴伯雅多待,把北周皇室女宇文玉波,封為華容公主,作為自己的女兒下嫁給了鞠伯雅,主持婚禮的正是如今戶部尚書蘇亶的父親蘇夔,隨後禮送麴伯雅回國。

所以說高昌與中原的關係一直是十分緊密的。

至今沒有音訊其實也是趕巧了,大唐立國的時候,高昌王麴伯雅病歿,國中鬧了一陣,翌年其子麴文泰繼位,本來想著看看東邊什麼狀況,按照規矩,他是要派人去長安請封的。

而且宇文玉波是隋朝宗室女,他要娶這位繼母為妻同樣需要中原王朝的皇帝點頭。

只是那會他也焦頭爛額,統葉護可汗在碎葉川發來汗令,明確的命令高昌不得擅自與大唐交往,並讓他攜帶國人到碎葉川相見。

其實就是一場西域盟會,統葉護可汗在那會加強了對西域各國的控制,不再允許他們擅自行事,也就是剝奪了各國的外交權力。

所以時至今日,西域各國都還沒有跟大唐建立交往,商隊全都是以西突厥王賬的名義在兩國之間行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