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次元 > 重生五十年代有空間最新章節列表 > 第837章 能幫點多幫點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837章 能幫點多幫點

清晨四點多,張家村上空已經升起一道道炊煙,除了早早起床的婦女們,扛著鋤頭的老少爺們已在自留地上忙著農活。

遠遠地除了響起各處院子裡那一聲聲雞鳴聲,還有各家拉大嗓門喊著自家男人孩子們吃飯的聲音。

張爹揹著雙手一進村就被人發覺。

“老二,咋這麼早回來?”

“吃了沒?上家裡喝完粥?”

張爹笑著搖搖手。很多人家除了農忙,一天也就吃個兩頓,他哪有那麼大的臉佔便宜?

“弟妹沒回來?”

“孩子娘在村口跟二嬸嘮嗑,馬上就回來。”

“那就好,要幫把手喊一聲。”

“好嘞。”張爹四處與人打招呼,倒上沒發現老隊長影子。不過他也不急,既然來了總要下午再走。

經過張大伯家門口時,張爹頓了頓腳,踏進他家,剛好看到提著豬食的侄媳婦。

“二叔,你回村了。”

張爹伸長脖子朝堂屋那看了看,“你爹呢?”

“和孩子爹在自留地呢,你先進來坐,我去喊他們回來。”

張爹見她放下桶,連忙搖手,“你先忙,我遲點找你爹。”

“沒事的,很近。”

“不用了,豬餓得都在叫了。”張爹說完轉身出門往張國慶小院走去。

那邊張青山媳婦一直站在門口等他離開進入院子後,撇了撇嘴,遺憾地嘆了口氣。

張大娘從後院過來,一看到大兒媳婦又不幹正事,忍不住問道:“豬都餓得呱呱叫,你在看啥呢?”

“娘,二叔回來了。”

張大娘看了她一眼,垂下眼簾,“你二叔回來有啥好說道?他哪次不是隔個幾天回來一趟?”

“他剛才還沒回家就先找爹。”

張大娘點點頭,“老爺們的事情,你少管,快點去餵豬。等一下你爹回來聽到該發脾氣了。”

張青山媳婦被她這麼一說,趕緊提起桶往後院走,邊走邊不忘嚷著廚房內兩個閨女過來幫忙。

張大娘見狀搖了搖頭。這個兒媳婦真不懂疼閨女,等老了可別後悔。自己都是當奶奶輩了,她也懶得出口相勸,說多了不聽有何用。

張母一手提著一條魚進自家院子時,就看到老伴要往後院走,“你咋一回來就要幹活?”

“沒事幹不自在。”

張母笑罵道:“真是愛受累的命。”

“這鯰魚哪來的?村裡吃點肉不容易,以後還是推了。”

張母白了他一眼,“這道理我還能不懂。這是村口二侄子塞給我的。這孩子還惦記咱家人情呢。”

張爹有好多二侄子,要不是老伴說惦記人情這回事,他還想不出是哪個?

“回頭送點紅糖回禮。”

“我也正這麼想。”張母樂呵呵地接著說道,“小五他葉嬸可真神,我看那小娃娃已經沒大礙了。”

“傷筋動骨要養一百天,你跟二侄子小兩口說了沒?”

“那小媳婦仔細著呢,這可是男娃子,不用我多說,她都提了。就是這孩子太淘氣了,聽說前兩天又去爬樹……”

張爹見老伴往廚房走,一時他也無意去後院,站在院子裡聽她唸叨。

“……你說這些孩子咋就沒我們家平安懂事呢?這麼大了不說跟平安比,跟咱們六一五一都比不得。”

“孩子爹,年底咱們去京城看孫子吧。光看嬌嬌寄來的照片,沒看到當面看到孩子們,我這心裡不舒坦。”

張爹聽得哈哈大笑,“行啊,都聽你的。這次貓冬就走?我得去看看咱們小五現在啥樣。”

每次老倆口閒扯著要去京城,可一直到現在依然未成行。除了張爹當了街道臨時工外,來往用費讓他們心疼。

到了上工高音喇叭響起,張爹推開了老伴遞過來的麥稈撣子,自己拍了拍身上的灰塵。

“中午早點回來,我給你做鯰魚燉茄子。”張母看著老伴離開,看這架勢又會上地裡幫忙。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這老太婆,我又不是孩子。”張爹聞言樂得哈哈直笑,朝後擺了擺手。

上工喇叭響起,生產隊場院前圍聚了所有社員同志們,前面老隊長飛快報出人名且安排好大家農活。

看著各自散開,他才揹著雙手從麥田到水稻田各處巡邏。遇上哪個偷懶的社員,他還得罵幾句,再鼓勵幾句。

這打一巴掌給一顆糖的手段被他長年累月使用下來,看似依然還是挺實用。其實除了他的威信外,還有個最大因素。

但凡當天被他點名社員要是累次不改,那天的工分也會被扣了一半。如此一來,雙管齊下,這麼多年來,隊裡人心才不會散。

這一套讓來了好幾個月的知青同志們也是很高興。他們就擔心吃大鍋飯人心不齊,更擔心他們這幾個外來人被欺負。

不過現實比他們想象的還要樂觀。比起別的地方,這裡人有著東北人所有的優點。

他們熱情、真誠、淳樸,很多生活日常會及時提點他們,能給予的幫忙是一點也不含糊。

用張家村這些老大娘的話來說,城裡來的娃也不容易,能幫點多幫點。

就這麼簡單的一句話,常常讓遠離親人的五位知青感動得淚盈滿眶。因此他們也是更珍惜這份友善。

在別的生產隊知青遇上農忙時想盡辦法請假偷懶,可他們依然披星戴月地緊跟其後。

這會老隊長正慢慢地踱步到水稻田那。他打算去瞧瞧那五位年輕人初次撓秧,順便讓村裡人多照顧點。

既然來都來了,看這架勢沒個幾年他們也回不去,那他就得替這些孩子們打算,總不能連稗草和水稻都分不清。

這五個年輕人,他還是比較滿意。春天裡育秧苗那是多辛苦活兒,秧田裡更是帶著冰碴,可這些娃子還是堅持與大夥一起幹。

要不是他強制兩個女娃去麥地幹活,估計都要病倒。這不,育好秧苗後,平整耙地這樣力氣活。五個娃子又要求與大夥一起幹。

積肥、拔秧、插秧。哪怕腰痠腿疼,小腿不時被螞蟥叮咬,這些孩子都沒有退縮。比起隔壁幾個隊裡,這四個娃子更是機靈勤快知趣,如此一來,老隊長也不願意過於委屈他們。

來到田埂上,老隊長看向不遠處與村裡人相比顯得慢騰騰地知青們,他也沒喊話。慢好啊,說明有認真去辨別。

他還擔心為了趕活兒,這幾個孩子下手沒有分寸呢。(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