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次元 > 漫漫八重櫻:野球計算王最新章節列表 > 第299章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299章

一般我們談到投手的時候,有3種基本分類:軟投派,本格派,另類派。

軟投派投手和本格派相比,最明顯的區別就是沒有拔群的控球力。

以職棒為例,軟投派的武器就是憑藉良好的控球,加上如同彩虹一般七彩變幻的變化球來操盤整個比賽。

與一般的人的認知不同,“軟投派”並不是說球速不行,所以需要以變化球來湊合。在職棒之中,軟投派也有能投150km/h的快速球投手。

因此,“軟投派”正確的解釋應該是“技術派”“技術流”。

本格派呢,顧名思義,就是一定有極具威脅性的速球,然後再搭配上其它的變化球的正統派投手。

另類派,說得文雅一點,就是另闢蹊徑,自成一體,講難聽點,就是裝神弄鬼,坑蒙拐騙(今井豪語)。

岡山銀次能夠在二年級的時候就進入幾大球団的視野……自然有他的過人之處!

岡山銀次,高大的身材,修長的手臂,就算是做出速度同樣的揮臂動作,在感官上一般人也會覺得他的動作比一般人要慢,就像人們錯誤定義的“小個子跑的比大個子快”一樣的道理。

因此就算同樣的揮臂同樣的節奏投出同樣的球路,一般的打者也會以為岡山投出來的球速要慢一些。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而且,岡山除了經常會改變投球時的踏板位置之外,他的投球動作實際上還有玄機!

對岡山的投球動作進行一下分解,就會發現岡山的自由腳踏步之後,持球手會被身體遮擋得很好,這只是其一,其二是他這個時候持球的時間很長,並不是第一時間就將球投出。

是的!岡山會根據實際情況來決定投球出手的節奏。

岡山修長手臂投球的缺點很顯然就是手臂移動的軌跡太長,讓打者有了更長時間的觀察機會。因此,岡山持球的時候有了節奏上的變幻,就可以在這一點上迷惑打者!

第三點,我們都知道,投手板是投手丘上橫亙的定位器,投手板前沿到本壘板的距離是18.44米;從棒球的源頭來講,投手板就是用來防止投手偷偷移動變幻自己的投球位置,違規非法改變投球距離的定位裝置。

投手板長約15.3公分,寬61公分。投手板前沿到本壘板的距離是18.44米。

那麼,問題來了,站在61公分的左側頂端和站在61公分的右側尾端,向著打者內角或者外角的同一個位置投同樣速度的球,打者會有什麼不同的感覺?

即使是同樣速度的球,分別投到打者的內角和外角,打者一般就會認為投到內角的球速快,投到外角的球速慢——哪怕實際速度是一樣的。

這就是“對角線投球術”的由來,基本原理就是利用人的生理特點來進行“競技欺詐”。

根據現有的研究資料顯示,人類是依據物體運動軌跡的長短,還有物體與眼睛的位置角度差(可以簡單的理解為目標相對於視野的寬或窄),來判斷物體相對運動速度的快慢。

打者擊球時是側身站在擊球區,面對來球;側面面對來球的狹窄視野,前文提到的視覺效果會更進一步被加強!

所以不管是什麼擊球準備姿勢,打者必須轉動脖子,面朝投手丘,保持雙眼平行,直視來球,然後才開始擊球,這是擊球中最最基礎的準備工作。

實戰中,擊球姿勢是開放式站位的擊球手(觀察打者的腳下站位,靠近本壘板的那只腳,開啟來與靠內側的另一只腳形成“外八字”,這就是開放式站位。“開放式站位”的打者因為腳下站位的緣故,整個身體都更多的轉向了二壘側或者遊擊位置,因此並不需要將脖子連帶著腦袋更多的調整朝向投手丘。這種站位,打者的雙眼視角更接近於人類的自然狀態,平行的雙眼與來球形成的視覺夾角更大。)相對來說,內角視野更為優越,所以相對於其它站法,開放式站位能更好的感知內角球。

當然開放式站位也不是沒有缺點。

外角!

缺點就是外角球的觀察力被削弱。

而且由於站位的關係,打者的最佳擊球點也更傾向於內角球,與平行式站位和內收式站位,不同。

總而言之一句話,內角有利,外角看天。

優鬥小子能夠屢屢擊破岡山銀次的投球,是因為這小子擊球的時候根本不看投手的其他動作,優鬥小子的擊球是從投手“投球出手”的那一瞬間開始的!

說一遍沒聽懂?那就對了!

再說一遍!

優鬥小子是等著“投球出手”的那一刻起,才開始觀察棒球的軌跡變化,不要問我為什麼他能這麼做……我也很絕望啊!

事實上,他就是這麼做的!

所以不論投手是誰,投球出手前,手上腳上做什麼動作,站什麼位置,怎麼改變投球節奏,都沒有用。

因為那時候……優鬥小子根本就沒在關注!

這小子就像一條史前巨鱷一樣,匍匐著,潛伏著,靜靜地等待著……

球出手的那一瞬間到來!

然後……梆的來一下!

你說我是胡說?

讓我拿出證據?

你要證據?有啊!

上一場對陣東風高校,優鬥小子和暴風小子的對轟就是明證!

那一場比賽,我就發現在揮棒速度上優鬥小子甚至更快,但是他都沒有打中球,連續揮空,這並不是因為球速太快,他反應不過來了!正相反,他大腦已經反應過來了,但是身體卻沒及時調整過來——這是因為之前優鬥小子並沒有練習過怎麼擊打150km/h的球。後面這小子的表現就越來越好,那正是優鬥小子透過實戰,逐漸將身體調整過來了的明證!

證據就是接下來的打席,面對剛速球,優鬥小子沒有再揮空棒,一次也沒有!這只能說明他已經把剛速球的基本球路看得比較透徹了。

而且,那種剛速球,並不是只靠著盲目揮大棒就能轟出去的!

和那些吹氣球的高中生打者不一樣,優鬥小子從來沒用過金屬球棒!

棒球進入競技的更高層次,就已經不是純力量的比試了,是耐力,觀察力和智力的較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