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次元 > 漫漫八重櫻:野球計算王最新章節列表 > 第362章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362章

麵包超人問道:“米諾不理三星(一動不動眼睜睜被三振)?”

自動車答曰:“呀!西拉庫裡三星(好歹揮了球棒被三振)!”

“哼!一個兩個都是沒用的傢伙!一會兒讓你們看看我的雄姿!”麵包超人雄赳赳氣昂昂的拿著自己的球棒走向擊球區。

“嘿嘿!就你那體型?只有狗熊之姿!”

“太厲害了!泉田學長太厲害了!6球就解決了兩個打者!”

隨著生命技術的發展,人類已經擁有了新的解決方案,就是一種把成人的身體機能加以改進的技術,所謂——後天“改造人”技術。當然,這種新技術一經出現,就挑戰了人類傳統的法制,倫理,道德,因此爭議不斷。

但是很快的,另外一種顛覆性技術的出現,更是將人類的這些固有傳統打得粉碎。這種新技術的出現,反而讓之前一直難以為人類傳統社會所容忍的“改造人”技術變得“可愛”起來,開始逐漸變得不再那麼讓人們難以接受了。

後面這種新的技術,就是在人類尚處於胚胎狀態時就進行技術干涉,使這種胚胎完成發育後,誕生出來的“新人類”天然就擁有更強的身體機能。事實上,“新人類”對於太空生活確實有著普通人類難以比擬的優勢。在太空中,“新人類”的各項能力指標,就是後天增強改進的“改造人”也望塵莫及。特別是處於太空環境中,新人類對於日常生活保障的要求比人類低了很多。

但是新人類們似乎更適應太空生活,並不適應人類的老家,母星地球(新人類稱為“藍色惑星”)的生活。這種現象本來只是個體差異,但是隨著新人類的增多,這種現象開始體現在生活的方方面面。個體差異逐漸演變成社會差異和文化差異,逐漸形成了人類與新人類的對立。新人類覺得人類對自己有歧視,將自己劃歸到非我族類。人類覺得新人類天生反骨,不尊重人類的歷史傳承。

由於一些偶然發生的不幸事件,更是將這種對立的局面大大激化。人類歷史上已經不止一次出現過為幾桶石油,一兩個破石頭島嶼,諸如此類的雞毛蒜皮,彼此之間打生打死。這一次人類又來到了一個命運的十字路口,是人類好鬥的本性再一次顯露無疑……還是迎來和平的橄欖枝?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太空移民中人類佔據多數,太空殖民地中也是人類佔據多數。但是在外太空佔據先天優勢的新人類佔據了最為重要的部門——武裝部隊中堅和基層的大多數都是新人類。簡單來說,越是遠離藍色惑星地球,新人類就越多。

“槍桿子裡面出政權。”

“手裡有槍心中不慌。”

由於新人類和人類的談判再一次失敗,藍色惑星地球東八區時間22世紀紀年80年12月26日零時起,人類太空冒險大躍進時期探索發現的最為遼闊,最危險,最多未解之謎的極北星域,新人類控制下的“北方開拓軍團”,以“一個種族,一個領袖,一種思想,一個主義”作為宣戰的口號,發動了軍事政變。

“第二次太空戰爭”正式爆發。

戰爭的第一槍一旦打響,就不會以任何人的意志為轉移。殖民衛星,殖民地,中繼空間站,藍色惑星地球……各種人造天體,自然星體上居住著的人類新人類,全都主動或者被動的捲入了戰爭的狂潮之中。

已經掌握了大量武裝力量的新人類軍隊,在戰爭一開始就四面開花,當然是處處高奏凱歌。人類的軍隊與之交戰,可謂是一觸即潰,潰不成軍。形勢隨著時間的推移,一分一秒都在顯示著人類處於越來越不利的狀態。

已然到了形勢最危急的時刻,極東星域,地球宇宙艦隊機動部隊母港“拉格朗日之星”。一艘最新型的快速驅逐艦,桅杆上飄揚著宇宙艦隊第七艦隊的戰旗,這艘編號為XXⅢ的驅逐艦正在11號泊位上停靠,按照最新的艦隊命令接收兵員和補給。

說是兵員和補給,聽著是不是很高大上?但是實際上補充的……就唯有一個人而已。

新任艦長。

航船部門,負責戰艦的駕駛操作。主官航海長。

輪機動力部門,負責戰艦的動力系統傳動系統。主官輪機長。

艦上槍炮管理部門,負責戰艦上包括主炮,副炮,防空導彈等等在內的各種火力輸出的武器系統的操作和維護。主官槍炮長。

航空艦隊,編制有一個中隊的艦載戰鬥偵察機,一線的作戰指揮由中隊長負責,但是在艦上,直接的主官是航空艦隊司令——“司令”聽著很高大上,麾下就一百人不到……

陸戰隊,編制有一個大隊三百多人。除了負責戰艦的日常安保,還擔負有一個古老的任務“接舷戰”——陸戰隊員身穿宇航服,操作作戰機器人,要麼衝擊對手的戰艦,要麼就擋下對手對自己艦船的衝擊。主官,陸戰隊長。

戰鬥情報中心,顧名思義CIC。負責管理維護整艘戰艦的資訊傳輸系統情報搜集系統,因此維護各單位各艙室的通信線路也是他們的工作。主官,首席情報官。

後勤服務中心,主官自然是後勤部長,總軍醫負責協助,負責管理大到軍火裝備,小到注射器的幾乎所有後勤補給。

行政部門,管理各種艦上公務文書往來,行政升遷……和陸地上的行政部門並沒有兩樣。

最後是各艦諱莫如深的內衛部門,就算是手握陸戰重武器的陸戰隊也沒有權力把這個神秘的部門怎麼樣,必要時陸戰隊反倒要受內衛部門的指揮。

“拉格朗日之星”原本是一個由地球上不存在的純天然超硬金屬元素構成的小行星,編號WDC37,以這個小行星為底材,地球上一些民間財團投入巨資,花費巨大的人力物力,將WDC37號小行星增築為太空中轉站,並將它引導牽引至現在所處的位置,同時取名“拉格朗日之星”。

後來,地球軍方以“拉格朗日之星連線關鍵宇宙航路,扼守地球生命線”為理由,軍方不顧民間的強烈反對,強行將其佔據為軍港,名義上是軍民兩用,實際上“拉格朗日之星”經過軍方的數次大規模改建之後,可以說已經變成了一個名副其實的太空軍事要塞。

地球宇宙艦隊,麾下總計編成有7艘超級戰列艦作為主力艦,號稱七姐妹,也稱“Big Seven”。另有18艘戰列艦,號稱18羅漢。還有24艘快速戰列艦和12艘裝甲戰列艦,各位不要誤會裝甲戰列艦這個名字,有這個稱號只是因為它們型號太老航速太慢,而不是因為防護力拔群。當然也有巡洋艦和驅逐艦若干,因為建造容易,替換隨機,這些無足輕重的小船的存在與否並不能引起“外太空軍備控制條約”的關注。

“外太空軍備控制條約”俗稱“月亮條約”,是人類“第一次太空戰爭”的產物。那是人類為了爭奪地球與月亮即月地系統中最穩定的拉格朗日點的主導權,爆發的第一次真正意義上完全在太空進行的戰爭。在這場持續時間很短的衝突之後,限制人類在外太空使用武力的訴求促成了這一條約。

那麼問題來了,航空母艦在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