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德意志驚雷最新章節列表 > 101 蘇聯要保持中立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101 蘇聯要保持中立

芬蘭是英法的小弟,德國又與英法早就宣戰了,蘇德之間的關係也已經那麼明確,這個時候基本上也就只差英法同蘇聯的宣戰了。

然而,這個時候英法兩國政府卻還是不希望給自己安上一個主動挑起戰爭的名頭,所以,他們根本就不會做出對蘇聯宣戰的決定。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但這並不等於他們就一定不會逼著蘇聯宣戰。

雖然蘇芬戰爭已經結束,但法國還是在3月21日這天要求蘇聯召回其駐法國大使,與此同時,並要求對英法與德國之間的戰爭在最短的時間內表明蘇聯的立場。

當法國將皮球提給蘇聯的時候,幾乎全世界的目光都聚焦在了這裡,要知道在月初的時候蘇聯外交委員莫洛託夫才剛剛說過蘇聯珍惜來自德國的友誼這樣的話語,而德國更是在英國想要對芬蘭進行支援的時候接連憑藉自己的能量設置障礙,最終讓英國的支援計劃流產。

全世界都在等待著這個世界上國土面積最龐大的國家表態,都在等待著莫洛託夫或者斯大林站出來說對英法兩國宣戰。

然而,在一天之後,莫洛託夫竟然說出了一個讓所有人啞然的話:蘇聯將會在這場戰爭中保持中立!

蘇聯做出的表態讓全世界大跌眼鏡,法國和英國沒有想到在這個時候蘇聯竟然退縮了,蘇聯的這個態度讓英法兩國的心放下了最起碼一半,因為這至少表明蘇聯是絕對不會直接出兵對抗英法了。

而這樣的時候怎麼可能會少得了美國的表態?

雖然美國一直都沒有參與到戰爭中來,但這個國家早已經在無形之中影響著世界的格局。

在3月23號,美國總統羅斯福在他的白宮辦公室內面對記者連續回答了一系列的關於當前國際形勢的問題。

首先是明確了在亞洲方向上的美國立場,對於在中國土地上新成立的以汪jing衛為政府首腦的日本背後操控的‘中央政府’,美國絕對不會予以承認。

隨後就是有關於其在歐洲的立場,美國再次重申了其中立立場,但對於武器出售的問題,美國依舊會保持開放的態度,不管是任何國家,只要其目的不是威脅美國的國家安全,只要報價足夠,美國都不會拒絕。

當有記者詢問如果英法同德國全面開戰的時候,美國是否還會繼續保持中立的時候,羅斯福的態度終於有了一絲微妙的變化。

坐在輪椅上,點上一根雪茄,羅斯福別有深意的說:“美國是不會輕易付諸戰爭的,只要這個世界上正在發生的事情不會威脅到美國的國家安全。”

記者再度追問什麼樣的情況可以被視為威脅美國的國家安全的時候,羅斯福只是笑了笑,並沒有回答。

美國這樣的態度讓英法兩國和德國都看到了其嚴重的不確定性,不過由於不知道美國與德國之間的潛在關係,英國和法國此時反而心中充滿了想要把美國拉攏過來的想法。

英國甚至拿出所謂的歷史來說明兩個國家那不能割斷的關係,然而,英國人卻並不知道,在羅斯福的眼中,真正的美國國父是喬治?華盛頓,英國只是一個曾經壓制著美國發展的落寞的帝國,僅此而已!

但由於蘇聯外交委員莫洛託夫那詭異的表態,卻讓海德裡希的內心充滿了戒備之意,到底是為什麼要讓蘇聯在這個時候選擇中立呢?

德國在剛剛結束的蘇芬冬季戰爭中那樣明確的表示了對蘇聯的支援,蘇聯也欣然接受了,雙方除了沒有明面上的盟約,其他的跟軍事同盟已經沒有任何的關係,可為什麼這個時候蘇聯卻說自己要保持中立呢?

其實,莫洛託夫本人也是傾向於不要保持中立,因為在這個時候如果蘇聯保持中立,那就等於是在無形中嚴重損失了國家信譽,而且更是會讓德國這個盟友對蘇聯產生懷疑。

可是斯大林卻直接給這件事定了調子,蘇聯必須保持中立!

當然了,斯大林並不是沒有給出理由,而且理由似乎也可以說得過去。

蘇聯同芬蘭的戰爭剛剛結束,芬蘭這樣一個弱小的國家,原本以為可以輕而易舉的拿下來,卻沒想到竟然打了整整三個半月的時間,還付出了將近70萬人的傷亡代價。

這顯然已經證明了蘇聯軍隊的戰鬥力存在嚴重的不足,如果在這個時候貿然宣佈對英法宣戰,與這樣的老牌軍事帝國直接開戰,那麼就是對整個蘇聯人民的不負責任,是要將蘇聯置於亡國的境地。

相較於損失一點點的國家信譽這種虛無縹緲的東西,保住這個國家的存在才是最根本的東西。

斯大林的嘴上是這麼說的,可他的心裡卻完全沒有這樣去想,因為他一直都有吞併德國,進而吞併整個歐洲的打算!

現在英法和德國還沒有全面開戰,等到這兩大勢力全面開戰之後,當雙方拼的你死我活的時候,正是蘇聯坐收漁翁之利的時候!

“李,怎麼辦?蘇聯人要保持中立,這樣下去對我們不利,我們如果接下來對法國開戰的話,就等於是全面同英法開戰,而俄國人卻並不能幫我們牽制英國,接下來的仗就不好打了!”

匆忙找到李凌,海德裡希的臉上寫著憂鬱。

“怕什麼,大不了先給蘇聯人一點點的甜頭,然後我們做到仁至義盡,然後開始著手準備對蘇聯開刀就行了!”

相比於海德裡希的焦慮,李凌倒是很坦然。

“還要打蘇聯啊?我們現在得首先跨過去英法兩國吧!”

“怎麼?難道你害怕英國和法國?你就把心放在肚子裡,法國不足為懼,英國或許會有點困難,但還不至於太困難。”

李凌不敢把話說的太死,畢竟歷史上德國確實沒有拿下英國,德國進攻英國的時候,一切都是未知的。

不過有一件事李凌是可以完全確認的,那就是斯大林其實早就有了對德國動手的想法,而且一直都在以此為目標。

如果不是在1941年6月德國率先發難,那麼等到蘇聯準備好的時候,就不是德國進攻蘇聯,而是蘇聯反過來突襲德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