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重生民國當文豪最新章節列表 > 第205章 法界義勇隊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205章 法界義勇隊

民國八年,正月十八,下午五點,上海,公共租界,一品香大旅社

葉林深知,民國上海灘租界雖然分為英美公共租界和法租界,但公共租界和法租界管理體制並不相同。

公共租界工部局屬於商人自治的租界權力和行政機構,完全獨立,不隸屬於美國駐上海總領館,美國政府對公共租界工部局沒有行政管轄權力。

而法租界公董局,則是法國駐滬總領館下屬直轄的行政管理機構,公董局完全受法國政府和法國駐中國公使、法國駐上海總領事的管轄。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法租界當然也有自己的義勇隊,只是規模要小不少,早在1862年,太平軍第二次進攻上海。當時法國軍隊尚未抵達上海,法租界巡捕房也只有18名巡捕。

當年1月13日,法國僑民聚會法國駐上海領事館,議定成立義勇隊,以彌補“保衛”法租界力量的不足,同時提出義勇隊組織條例如下:

(1)義勇隊由僑居上海的法國人和受法國保護的其他國家僑民聯合組織而成,協助“保衛”共同的利益;

(2)義勇隊是獨立的組織,應該為共同的目標行動,有自由仲裁權,不受任何影響和干預:

(3)法國僑民和受法國保護的其他國家僑民並非意圖單獨行動,而是願盡一切力量協助共同防衛,因此,義勇隊聽從負責全體安全的本國首領的支配,並在必要時受其指揮;

(4)凡願意接受義勇隊章程,加入義勇隊者,義勇隊均以同等地位予以接納;

(5)義勇隊成員分編為小組,由專門的組織委員會負責編組。小組人數由委員會規定,任何小組的人數不得多於其他小組人數一人以上;

(6)義勇隊隊長由多數提名產生,小組設正副組長各一名,也用上述辦法產生;

(7)在特別主要的問題上,義勇隊隊長應和各小組組長,以及本國軍隊司令協調一致,規定必須和本國軍隊司令共同商議。如隊長缺席,在組長中推舉一人代理;

(8)小組不得擅自武裝集合,遇有緊急情況,應立即派人報告隊長,隊長將緊急情況通知其他各組組長;

(9)遇有危險情況,任何會議都必須在法國領事館內舉行,除非隊長另有安排;

(10)武器和制服隨各人支配。次日,在法國領事愛棠召集的法國僑民會議上,此組織條例被透過。

當天即有有50名法僑志願報名入隊,經推舉由皮少耐任隊長,梅納、沃歇、克羅斯任組長,貝拉爾、尼諾、隆德任副組長。

義勇隊成立後,與法租界巡捕房巡捕一起承擔法租界的防守任務。太平軍撤離上海後,義勇隊停止活動。

1870年天津教案發生後,7月4日,旅滬法僑再次組織了有70名隊員的法租界義勇隊,巴科尼埃任司令,分為步兵和炮兵2隊。

7月26日,公董局正式同意該義勇隊設立,並撥款4000兩作為義勇隊的裝備費。義勇隊配備了統一的服裝、槍支,並配有3門12磅的榴彈炮,擔當護衛法租界的任務。天津教案平息後,義勇隊自行解散。

1874年第一次四明公所事件發生時,旅滬法僑又一次成立義勇隊,有26名法僑報名參加。法國駐上海領事葛篤以不允許法租界內存在一支不受領事館指揮的武裝為由,反對義勇隊的設立。

這樣直至19世紀末,義勇隊才恢復成立。1898年第二次四明公所事件發生時,法租界義勇隊與巡捕、法國水兵一起鎮壓示威群眾,開槍打死群眾多人。

在葉林前世,1924年江浙戰爭時,在法國駐上海總領事魏爾登的策劃下,由法租界華籍商人陸伯鴻等出面,組織了法租界義勇隊中華隊。

該隊有隊員近200人,大都為法租界內的華籍商人、洋行職員,由法中信譽公司和大運銀行董事長魏廷榮任司令。

中華隊的經費大都來自法租界華籍商人的捐款,公董局也為其提供了武器裝備和一筆5000美元的資助。

該隊擁有200枝步槍,6挺機槍及一輛裝甲車。中華隊成立後,被公董局視為維持公共秩序的主要支柱。司令魏廷榮還曾獲得租界當局的金質勳章。

同樣在葉林前世,1932年“一·二八”事變時,法租界當局在上海報刊上公開招募俄僑參加義勇隊,委任格雷博夫中將為義勇隊俄國隊司令,設司令部於霞飛路杜美路口。

當時組建的俄國隊有2個連,共255人,另有後備隊員近千人。俄國隊負責法租界的防衛,每個捕房配屬25名隊員,加強宵禁巡邏。

公董局給俄國隊隊員每人每天1元的食品津貼,每人每月1元的淋浴洗衣津貼,每人每月1元的炊事津貼。他們與義勇隊其他各隊一起護衛法租界。

在葉林前世,1933年3月,義勇隊俄國隊改編為警務處俄國輔助隊,編制1個連,下設2個分隊,分別配屬霞飛路捕房和貝當路捕房。

編余隊員有一部分加入法租界消防隊。改編後的俄國隊除進行軍事訓練外,還學習法國軍隊及捕房章程、條例,為正式轉入捕房做準備。

輔助隊除每晚在法租界街道上巡邏外,還參加捕房的搜查、圍捕工作。不久格雷博夫退役,俄國隊由阿達莫維奇少將指揮。

在葉林前世,1937年“八·一三”事變時,俄國輔助隊擴充至2個連,11月又成立第三連,總人數達368人,營房全部遷至呂班路原中國海員俱樂部。

等到了1943年12月,法租界結束後,該輔助隊編入汪偽警察總武備學校,改稱“警察總武備學校第五支隊”。

1944年6月,被併入由原公共租界警務處後備隊組成的“警察總武備學校第四支隊”。抗戰勝利後,被國民黨上海市警察局接收,但成員逐漸減少,1947年6月,蘇聯政府允許旅滬俄僑回國,俄國隊最終解散,部分成員回蘇聯。

總體而言,葉林深知,法租界義勇隊的規模比公共租界萬國商團要小的多,而這兩支租界義勇隊更多的是在非常時期用於租界治安維護和區域性短期自衛。

不知後事如何?

……

……

【作者題外話】:親們,元旦假期,大家加油投銀票哈,參加春考的同學要抓緊了哈!

今日小劇場:

阿文:“師傅,胡師伯最近上課老拖堂灌水混章節,學生們都很有意見!”

葉林:“阿文,你胡師伯的課程都是免費的,他晚上睡的少,白天自然就會瞎混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