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修真 > 從笑傲江湖到大明國師最新章節列表 > 第四十二章 長安五件套(下)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四十二章 長安五件套(下)

月微明,哈密城又過了一個安生的日子。

韃子沒打來,城中雖然戒備森嚴但還算是安寧。

衛央就著昏黃的燈,洗淨手從盆子裡拿出一塊面精聞了一下。

好了。

倒大半盆清水,將面精放進去使勁按壓,待清水變得渾濁便可洗涼皮子了,但還要剩下一部分,這是做麵筋的部分。

衛央一邊忙碌一邊想自己這一點手藝。

前女友是個吃貨,尤愛吃三秦套餐。

衛央那點工資壓根養不起,只好自己學著做飯,一開始,買來的調料不入那模樣中等能力中等飯量上等口味上等的女孩的法眼,他只好試著自己配置,三年的時間,竟生生把他給逼成一個前女友贈送美稱“家庭一級大廚”的美譽。

那麼好吃麼?

有一件事可以證明。

兩人為工作而分手之後,她什麼都沒有帶走,只帶走了衛央配的涼皮子調料配方,幹拌麵臊子配方以及在家吃火鍋的蘸碟配方。

衛央其實並沒有懷念前女友,他心中想的是,為什麼不是父母才是他學這些廚藝的動力。

久在膝下不自知,如今回頭空遺恨。

不久時面精水洗出來,衛央取鐵桶蓋子,他請老鐵匠用鐵皮打造鐵桶的時候,特意留了個心眼,以製作蓋子的名義打造了兩個涼皮鑼兒,只要在兩邊鑽出窟窿,將麻繩綁上便是。

取一勺面精之水,在涼皮鑼兒裡先刷一層植物油,將面水倒好,提著鑼兒轉一圈,待面水均勻地散佈開來便可放入鍋中了,蓋上鍋蓋做好第二鑼兒,等片刻,第一份涼皮已好。

月上柳枝頭,一摞涼皮擺在案板上。

衛央抓一下頭髮,歇息了片刻,又開始熬製那豬肉,豬肉先焯水,撇浮沫,再燉煮,待血絲全無,便切成大塊,取一口鐵鍋,裡頭放些許豆油,將幹辣子麻椒大料並一把桂皮、陳皮、幹棗、蔥姜蒜末倒入其中,翻炒待異香撲鼻,切兩塊肥肉,再翻炒片刻,混合油生黃,便將大塊豬肉盡數倒進去,翻炒至棗紅,倒入些醬油。

黑紅的豬肉,再加大半鍋水燒到開,抓一把已經有些月白的細鹽丟進去,再用乾淨布片包一個裝滿花椒大料的調料包,這一步至關重要,就跟做回鍋肉一般樣,這叫二次增味,尤其不用味精雞精的前提下,足以提升肉質的口感。大包口紮緊扔進去用文火燒著,咕嘟咕嘟只要有溫度便足矣。

此時,已是全城人定。

衛央再開始發麵,此時才想起,竟忘了找人家借塊發麵。這時代可沒有酵母,要想做出好發面餅,唯有找別人家,尤其吃得起白麵的人家借一塊發麵,和在麵糰裡,用棉被包著放一天才能有可用的發麵糰。

“難不住。”衛央找出兩個吃剩的饅頭來,捏碎放進麵糰裡,用新棉被包好面盆放在灶臺裡頭,拍拍手,又開始煮羊肉。

待忙完時已月到中天。

衛央洗掉一身煙火味兒,回到自己的屋裡悍然入眠。

他真氣微弱,還不足以以調息暫時代替睡眠,長身體的時候自然不能太馬虎。

翌日一大早,衛央起床沐浴罷,開啟面盆一看,面發得十分滿,灶火餘溫將那豬肉燉得是又香又爛,涼皮在案板上,蒸籠倒扣著,不怕有蚊蟲汙染。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此時,隔壁那馬伕處傳來洗漱嘟囔的聲音,馬伕在埋怨渾家做飯不爽利,嘟嘟囔囔說著在衙門裡吃飯時,被別的馬伕嘲笑“你那渾家鍋上太囊”的話。

這倒讓衛央靈機一動。

他切了三個涼皮,用大碗加醋,倒一些辣子油,放一些黃瓜絲,調好後放在一邊備用,又趕緊扯一塊麵糰兒,三兩下生火,打出兩個巴掌大的白餅,品相十分好。

“一個肉夾饃,一大份涼皮,或許能在別的地方開啟銷路。”衛央心中想,便又取一個大碗,倒著扣在涼皮碗上面,稍微一思考,又想起鐵匠鋪裡已經很具有他小時候見過的火爐爐筒子的鐵皮,便是質量千萬比不上工業品,但打造可以盛飯的碗筷,想必還是可以的。

做完後,衛央在門外練刀,聽到馬伕家大門吱呀一聲時,已日上三竿矣。

衛央抱著鋼刀提著用布包住的套餐,疾步過去開了們,叫一聲“大叔慢走”,徑自將那套餐塞給馬伕,道:“今日小店開張,我也不知口味,懇請大叔賞臉品鑑——倘若做得好,大叔便讚美,若不好,只管說哪裡不好,我再去改進。”

馬伕失笑道:“小郎這般精明的生意心,可是看中我這錢袋子了?”

衛央只笑道:“做得好,只怕不是我看上大叔的錢袋子,反倒是要送大叔一個新的錢袋子。”

他不會吃獨食,既是人情世故,也是利益使然,更有防備宋長老葉大娘之意。

那馬伕聽出言外之意,詫異地瞧了衛央兩眼。

試著吃一口肉夾饃,又開啟飯碗吃一口涼皮,馬伕眼睛一亮。

他當即讚道:“小郎非常人,”而後才好意道,“只是,這味道少了哈密的風味。”

哈密瓜!

衛央當即想起這一點。

哈密瓜,此時還不叫這個名字。

《太平廣記·陰貴人》卷第二百七十六記載,東漢永平年間,漢明帝“陰貴人夢食瓜,甚美。時有敦煌獻異瓜種……名穹窿。”

這是哈密瓜在中國古代史上最早的記錄。

唐代奉禮郎兼東臺詳正學士駱賓王從軍西域期間也寫下“忽上天山路,依然想物華……旅思徒漂梗,歸期未及瓜……”之語,可見哈密瓜在唐代以風靡天下了。

金國正大五年成書《長春真人西遊記》則首次記載了西域哈密瓜“甘瓜如枕許,其香味蓋中國未有之”。

元代耶律楚材在其小作《西域嘗新瓜》中則描述,“西徵軍旅未還家,六月攻城汗摘紗。自愧不才還有幸,午風涼處剖新瓜。”

生活在哈密的古人,因甘甜難得,對本地稱之曰“甜瓜”的這種水果極其喜愛,待到瓜果成熟之時,滿城都飄甜瓜味兒,似乎那段時間要把全年的甜蜜都收穫了。

就算在冬季,哈密衛的人們也家家戶戶多少備著一些哈密瓜幹。

或許,涼皮裡能加點哈密瓜?

衛央臉黑了。

這是什麼黑暗涼皮啊?

“唔,大叔說的是。不過,甜瓜雖然好,可這是酸辣味的。我再想一想,想一想飲料。”衛央抓著手指踱步道,“原本的冰峰汽水兒,配成三件套。既身處哈密,自須要因地制宜才可,這飲料……甜茶?或者是果酒?”

冷不防,馬伕大叔竟把肉夾饃全吃空了,又多了一大半涼皮,嘴上紅彤彤的,嘿嘿地訕笑:“都怪這吃食太香了。”

他卻不好意思再要。

只是喝光了碗裡的蘸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