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不朽波蘭最新章節列表 > 第四章 先進武器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四章 先進武器

看著遠處戰場上凸起的坦克的殘骸,維克多不禁發笑,德國人發現了坦克這一勝利的要素,缺沒有足夠重視它。或者說他們沒有把思想和圖紙上的勝利要素轉化為現實中的勝利要素的能力。

想起丘吉爾,我們都知道他是二戰中領導英國堅持抵抗取得勝利缺丟失英國霸權和大部分殖民地的英國首相。其實他是第一個重視坦克的上層人物,1915年時任英國海軍大臣的丘吉爾提出組建“陸地戰艦委員會”,親自領導“陸地戰艦”(坦克)的研製工作。這是一種多麼了不起的眼光和積極尋找勝利要素的態度!

1915年9月英國製成樣車進行首次試驗獲得成功。1916年9月英軍就有48輛馬克一型投入到索姆河會戰。到1918年11月一戰結束,英軍研發了馬克1-5型、賽犬、C型等多個坦克型號,一共裝備6個坦克營,600餘輛坦克。法軍研發了“施納德”突擊坦克、“聖沙蒙”突擊坦克、“雷諾”FT-17輕型坦克和C重型坦克,裝備了7個坦克營,800餘輛坦克。因為索姆河戰役中坦克表現出來的前所未有的作用,德軍在1916年11月才開始重視坦克,1917年10月製成樣車--乘員超過16人的怪胎A7V坦克,計劃製造100輛,到1918年9月實際製造輛,一戰結束前德軍坦克不超過50輛。在看到一戰中如此懸殊的坦克數量對比之後,終於明白為什麼二戰之中德國為什麼坦克數目還不如蘇聯。在A7V這個裝16人坦克的身上,我們也看到了德國工程師們毫不考慮戰場實用性的工匠精神。

一戰中德國的鋼鐵產量超過英法之和,但是卻沒有生產出足夠的坦克。這絕不是物質條件的限制,而是德國整個戰爭機器、工業體系的保守僵化。正是因為有了足夠的坦克,英法軍隊抵擋住了1917年德軍的五次攻勢,並且運用大規模的坦克突擊在前線發起反擊打敗了德軍,消滅了德國勝利的希望,擊垮了德軍和德國民眾的士氣。

德國統治階層,包括容克貴族、資產階級等人的保守、落後、腐朽、僵化,造成了他們民族的悲劇命運。在思想上,在美國提出門戶開放政策50年以後,他們繼續孜孜不倦的鼓吹打敗英法,奪取殖民地。在軍事上,死死抱著施禮芬計劃沒有任何根據現實做出大的調整,也沒有指定施禮芬計劃失敗的應急預案。在工業上,美國福特汽車在191年就實現汽車的流水線生產,極大的提高了工業化的生產效率,但是德國一直到二戰也依然讓人為它那可憐的坦克生產數量而感到無奈與遺憾。

德國階層沒有改變他們思想上的局限性,所以在二戰時期幾乎完全重新犯了他們在一戰中的錯誤。

德軍的古德裡安將軍提出了集中使用坦克、建立裝甲師、進行閃電戰的戰術理論,但是德國的坦克數量和質量都不佔優勢,所以他們僥倖的憑藉優秀的戰術、良好士兵素質,個月打敗波蘭、一個月打敗戰鬥意志不強的法國。卻在俄國更加強大的T4坦克部隊面前敗北,陷入了一戰西線一樣的拉鋸戰,最終輸掉戰爭。

難道德國人不重視坦克嗎?希特勒還幾次視察了坦克效能測試實驗。194年,古得裡安提出了4噸坦克的方案,195年戴勒姆和克虜伯公司分別開始研發三號、四號,197年開始生產出首輛三號、四號坦克,但是在199年入侵波蘭之前,德軍一共裝備三號、四號坦克不足1000輛。在1941年入侵蘇聯之後三號、四號坦克不足000輛,結果遭遇了蘇軍上萬輛坦克,並遇到了蘇軍更加先進的T4坦克,產生了T4危機。最後無論坦克技術還是坦克數量都被蘇聯剋制,被蘇軍坦克海給擊敗。

重視坦克的德國在入侵蘇聯前只有4000輛坦克,而蘇聯足足有.4萬輛坦克,難道他們足夠重視嗎?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德國對抗英國海軍的另一個有力武器就是潛艇。相比二戰時期,潛艇的天敵聲吶、雷達、飛機等的出現,一戰時期才是潛艇最美好、最輝煌的時期。一戰時期,潛艇雄踞在海洋生物鏈的頂端位置,幾乎沒有任何天敵能夠威脅它們的存在。一戰時期德軍潛艇00餘艘,擊沉戰艦197艘,約480萬噸,5900艘商船,共計10萬噸。二戰時期德軍潛艇1188艘,共擊沉5000餘艘船隻,共計000萬噸。

以一戰時期英國每年約1000萬噸鋼產量、法國每年約500萬噸鋼廠計算,每年擊沉1500萬噸的船隻就可以讓幾乎封鎖英國。德國需要約160艘潛艇,考慮一戰潛艇不到700噸,就需要95萬鋼材。這就是完全合適、完全有可能封鎖英國的一種戰略。而不是浪費人力物力造所謂的巴黎大炮。即使考慮美國的加入,但這依然是一種穩賺不賠的消耗比極高的戰略。

1914年9月日,德國U-9號潛艇在一個小時內擊沉了艘萬噸巡洋艦,艦上7000名士兵,僅有700人生還。這是多麼震撼多麼偉大的一場戰鬥啊!但是德國卻沒有充分的利用這個優勢。在4年時間內只製造00艘1萬噸潛艇,取得了擊沉197艘戰艦5800艘商船共計1800萬噸的戰果。而10萬噸的德國海軍艦隊,大部分時間作為一個消耗德國國家資源的看客,最後毫無作為的沉入斯卡帕灣的海底。

同樣,在二戰前,因為一戰潛艇的巨大戰果,德國海軍重視潛艇,但是直到199年開戰前只有57艘潛艇。

這簡直就是開玩笑!

同比對手的蘇聯,蘇軍重視坦克,開戰前就有.4萬輛,生產這些坦克的同時建立許多的坦克工廠、鍛鍊了許多工人。

德國人重視坦克卻不能把他們的思想形成現實中的優勢,重視潛艇也不能把它形成規模轉化成為制勝的砝碼。他們陳舊落後的工業生產體制和國家軍事制度,已經制約了國家去取得勝利。

對比一戰時期的蘇德和二戰時期的蘇德,一戰時期德國和蘇聯都是失敗者,蘇聯的工業產值、人口素質遠遠低於德國。但是蘇聯打破舊的生產體系和社會體系,建立了計劃經濟體系,197年蘇聯的工業產值佔世界比重1.7%已經超過德國的1%。已經說明了德國無法再國力體系上壓倒蘇聯了。

對於德國這種不能從“伐謀”“伐交”戰勝對手,不能依靠全方面的工業體系戰勝對手的時候,它就必須依靠“伐兵”“攻城”,必須依靠一種先進戰術、一種先進的兵器去迅速的戰勝對手,或者迅速的改變戰略、外交上的不利形勢。一種先進的戰術和一種先進的兵器都必然會很快的被敵人學習,所以必須在敵人學會之前達到自己的目的。而一種兵器要去影響勝負,它必須要具有足夠大的規模。一顆原子彈是無法讓日本投降的。戰爭的規模越大,這種兵器的規模就必須越大。

二戰中德軍因為自己的短視和準備不足,無法一波流速推蘇聯,最後被毛子打持久戰後,反推到柏林。155輛虎式,480輛虎王,6000輛豹式,不足以擊敗蘇軍的坦克海,T4一共生產約45000輛。

在沒有規模的時候使用先進戰術、先進兵器是無法改變戰局的,只會讓你的對手越打越強,最後蘇聯紅軍的裝甲洪流就是在德軍裝甲部隊的磨礪下越來越鋒利。

所以在你打造一把寶刀時,你要藏起來,其他人會學習你打造更多的寶刀;當你默默的打造一萬把寶刀時,你就可以殺死所有覬覦你寶刀的人。(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