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科幻 > 無限垂釣系統最新章節列表 > 第四百二十六章、攜手火花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四百二十六章、攜手火花

許久後,如釋重負的李昊,躺在沙發上看著電視。

奮戰了幾年,努力無數次,卻沒有任何進展。

久而久之,他已經不抱希望了,打算順其自然。

晨練一番,吃了早飯,李昊拿出手機,翻看飛信。

“再過幾天,楊老師滿六十?”

發現大學同學群裡,都在說輔導員楊麗滿六十的事。

“老陳的兒子陳磊,今年滿二十,周玉妍的父母,今年都滿五十......機械研發二組組長趙進,好像也是今年滿七十。”

暗自琢磨一番,李昊決定去參加楊老師的六十酒。

在理工大學的時候,也是在楊老師的協助下,這才得以在圖書館看了幾年書。

三天後,上午九點,李昊坐車來到興市。

“李哥。”杜志遠笑著喊道。

“你也來了?”李昊問道。

“我在興市上班。”杜志遠說完之後,問道:“李哥,你打算送多少?”

隔得近,來一下,隔得遠,估計沒人專門跑過來。

“你想送多少就送多少,有錢多送一點,沒錢少送一點,紅包大小全看自己的心意,沒必要跟別人一樣。”李昊淡然道。

你送一千,我也送一千,那就是比錢了。

臨近十一點的時候,李昊和杜志遠來到福滿樓。

“楊老師,祝你年年有今日,歲歲有今朝。”

李昊拿出一個紅包,裡面裝了六百六十六。

杜志遠也將手裡的紅包遞了過去。

趁著四周無人,李昊來到前臺,將辦酒的錢付了。

吃了午飯,辭別老師和同學,坐車返回縣城。

晚飯後,楊麗來到前臺,問道:“多少錢?”

“有人付過了。”收營員說道。

“誰付的?”楊麗問道。

“你的學生......”營業員說道。

回到縣城,李昊單調而又幸福的生活。

不時去一趟海鮮水果倉庫,補充一些海鮮和水果。

每天去看看工廠和研發組,中午要麼回家吃老婆做的飯菜,要麼在水果店解決。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兩個多月後,石墨烯晶片生產線除錯完成,試著生產了一些樣品。

與此同時,大地電動車廠正在生產第一輛電動車。

閒來無事的李昊,帶著一百塊石墨烯晶片樣品,來到火花集團。

“李總,沒想到你這麼年輕。”火花集團董事長秦銳,笑著伸出手。

“秦總,久仰。”李昊跟對方握了握手。

“去我辦公室。”秦銳伸手示意。

坐下喝了喝茶,李昊直奔主題:“秦總,我想和你們合作。”

“什麼樣的合作?”秦銳問道。

“這裡面有一百枚石墨烯晶片,效能超過五奈米製程的矽基晶片。”李昊拿出一個盒子,將其遞了過去。

“李總,破曉晶片廠已經能量產了?”秦銳難以置信的問道。

“量產技術早就解決了,註冊破曉晶片廠的時候,晶片廠的生產線,也差不多做好了。”李昊笑道。

“李總,你可真能忍。”秦銳感慨萬千。

“彼此彼此。”李昊笑道。

“呵呵。”秦銳笑了兩聲,打了一個電話。

幾分鐘後,一個四十多歲的中年男子,拿走桌子上那盒晶片。

“秦總,聽說你們在研發智慧駕駛技術?”李昊問道。

“嗯。”秦銳也沒否認。

“我的大地電動車廠,即將生產出第一輛電動車,電池採用石墨烯電池,預計續航里程三千公里......”李昊說道。

軟體研發組搞定了電動車的操作程序,卻沒研發出無人駕駛技術。

若能攜手火花集團,大地電動車定能一戰成名。

“程式兼容問題,還得雙方協作。”秦銳說道。

“嗯。”李昊十分贊同。

操作程序和無人駕駛技術,雖然都是程式,卻有不少差別。

火花集團掌握的毫米波雷達、激光雷達技術,對電動車的作用十分巨大。

李昊麾下的研發大軍,主要攻克物件為材料、機械、軟體。

現在去研發毫米波雷達、激光雷達,一時半會難以出成果。

為了儘快實現收益,賺取更多的研發資金,李昊只得跟國內的企業攜手。

合作達成意向,剩下的問題,交給相關負責人和律師。

離開火花集團,李昊到處轉了轉,看了看風景。

“光學鏡片前景可觀,既然弄出來相關技術,那就弄個工廠。”

負責光學材料的研發組,研發出不少效能優異的材料。

有材料有錢有人有機器設備,剩下的事就好辦了。

回到工業園的李昊,開啟技術庫,看了看積累的技術。

之前無法實現量產的技術,現在量產難度不大。

一是技術積累夠了,二是世上能買到相關物資。

比如,幾十年前的時候,研發蘑菇蛋很難。

以如今的年代,研發蘑菇蛋並不費力。

科技一直在進步,各種東西的製造難度,必定會隨著時間的流逝而降低。

“材料研發組的人,對機械研發組的情況不瞭解,機械研發組的人,又對材料研發組的情況不熟悉,有必要整合一下現有的技術資源。”

“換崗實習的好處不少,輪流抽調各組研發人員,進行換崗實習。”

思前想後的考慮了十幾分鍾,李昊決定每次抽調五分之一的研發人員換崗。

召集十五個研發組的組長,簡單開了個會,換崗培訓的事,就交給那些組長了。

“材料研發組的人,居然早就研發出這種材料了?”

“機械研發組的人,能做這種機器設備,要是早知道這事,我們研發出來的材料,去年就能實現量產,按照淨利潤分成......”

“軟體研發組的人,能夠搞定操作程序,虧大了。”

參與換崗實習的研發人員,又驚又喜又鬱悶。

不到三天,李昊的辦公桌上,就多了十幾份投產申請。

興市理工大學深造了四年的他,早已不是小白。

無論是材料,還是機械,又或者是軟體,他都算得上精通,至少在理論知識儲備上,他不比各個研發組的組長差。

“錢途不錯,反正還有五百多億存款,投了!”

“錢不夠的時候,節省一個月的研發資金,就能增加兩三百億。”

簽字蓋章,剩下的事,交給相關人士負責。

買地建廠,花錢如流水。

江縣沒有合適的土地,新廠只得建在別的地方。

看了看時間,李昊離開廠區,駕車來到水果店。

“最近這幾天在忙什麼?”王偉問道。

“廠裡有點事。”李昊說道。

“什麼廠?”王偉問道。

“就倉庫那邊的廠。”李昊說道。

“那些廠都是你的?”王偉若有所思。

“嗯。”李昊點了點頭。

“牛人,按照網上的推測,那些工廠至少價值幾萬億。”王偉佩服道。

價值幾萬億很正常,前後的研發投入,就有五千億左右。

冶煉廠、材料廠、晶片廠......電池廠都相當於印鈔機。

冶煉廠量產之後,每年研發投入三百億左右。

現在每個月的研發投入,已經超過四百億了。

個人賬戶的存款和飛信餘額,李昊都用不完。

工廠賺到的每一分錢,都被他砸進研發裡面。

全部加起來,投進研發的錢,就算沒有五千億,也有四千八百多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