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三國:我的父親是趙雲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一百三十章 知行合一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一百三十章 知行合一

趙廣額頭上,開始微微沁出汗來。

這樣傳銷般的鼓動式陳述,他也只是被朋友欺騙參加過一、二次,而且還是坐在臺下的那種,現在他是臺上的講師。

招商引資氣氛的拱托是關鍵,如果邊上還有幾個喊口號的,效果會比趙廣現在唱獨角戲要好的多。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君侯,我拿貼已錢入股行不行,就是不多......。”就在趙廣快說不下去時,一個脆生生不太自信的聲音應答道。

趙廣尋聲看去,卻見前排的一角,明眉皓齒的諸葛婉瞪著一雙烏溜溜的星眸,捏著衣袖,右手舉的高高的,不知道握緊了什麼重要的東西。

“咳咳,咳,婉兒姑娘很好,非常好,你是第一個報名的,放心吧,第一股特別優惠,只象徵性收取一點費用,接下來,還有哪一個要參與?”趙廣重重的咳了三聲,長出了一口氣道。

“還有沒有?”

“沒有的話,我趙廣吃獨食,你們到時候不要眼紅。”

“有了舉手,張遵,你要認領多少?”

有了第一個,就有第二個。

諸葛婉這小姑娘雖然本錢不多,但眼光著實不錯,在她的帶領下,張遵、糜立、蘇紹等有錢之主一個個的拿出了自己的家當,成為大漢礦業的眾多股東之一。

大漢礦業最後的股權爭奪戰在吵吵嚷嚷中結束。

張家力拔頭籌,成為除趙廣之外的第二大股東,諸葛婉敬陪末座,成為認領額度最小的股東。

趙廣瞧著糜立整理出來的名單,有些哭笑不得。

張家誰作主,還不是張星彩,這一頭一尾,兩個女人也不知道會不會鬧出什麼矛盾來。

關中手工業的發展,主要是鐵坊、木坊和泥坊。

鐵坊就是打造兵械和鎧甲,這相當於大漢的軍工企業托拉斯,現在釩鋼刀的打造和生產已經逐漸的提上日程,鑄劍師按技術入股,工作的勁頭空前高漲,馬遠這個坊頭後面跟著學習的徒弟已有上百人之多。

木坊就是獨輪車製作企業,這項工藝難度低,仿造容易,主要還是走量,趙廣已經關照木坊按秦朝的標準化工藝流程製作,實現成本的最優化,獨輪車的市場主要是關中平原的塢堡,當然,也不排除向關東的魏國傾銷。

泥坊就是水泥製作和道路施工鋪設企業,水泥的配方趙廣已經嚴格保密,後世基建大國在道路建設上突飛猛進,就是基建工程領域的技術優勢,雖然這種技術秘密早晚會被魏國、吳國所探知,但趙廣相信,只要大漢能持續的創新,就能始終走在時代的前列。

“第三,科學技術的發展。目前主要是發展醫學領域,其他方面還需要人才的儲備。我們大漢將建立專門的醫學院,邀請名醫皇甫謐擔任院長。主要研究神醫華佗、醫聖張仲景的著作,並用以臨場實踐。這項工作非常重要,一旦醫學院建成並投入使用,將造福關中數萬百姓。”

“第四,軍事人才的培養。重點是軍校的建立。我提議,在長安建立大漢陸軍學院,我趙廣將出任院長,姜大將軍任名譽院長,在座的各位將領、校尉,包括參軍司的各位參軍,既是教員,又是學員,相互取長補短,共同提高。”

在百忙之中,還要自告奮勇擔任陸軍學院的院長,趙廣這是受了後世那位喜歡微操作的常校長的影響,好在手底下的這些將校對此也沒有意見,在他們看來,這院長趙廣不當,還真沒有合適的人選。

姜維這個大將軍其實也夠當院長的資格,不過,姜維還是推辭了,原因之一是他實在太忙了,根本沒有時間,原因之二是姜維對九伐中原戰役中,兩次大敗心有愧疚,他覺得自己的能力還有欠缺,不足以授業解惑。

另外,還要補充一句,水軍學院趙廣不是不想建,而是手裡頭一個可用的將校都沒有,這一塊是一片空白。

只能等到以後從吳國忽悠一、二個將領,才有可能把水軍學院的架子搭起來。

在工坊、學院的大門口,趙廣還饒有興趣的讓人將“科技是第一生產力”這八個大學嵌刻起來,他要讓大漢的年輕人都知道,並且作為座右銘,一代代的傳承下去。

其實,在趙廣宏大的設想中,大漢的第一個五年規劃還不完整,還有很多事情需要落實,但他的精力又實在有限,只能挑幾項重點拎一拎,其他的就交給蘇紹、馬融、黃崇、諸葛尚、諸葛詮等年輕人來完善。

可憐蘇紹、諸葛詮等幾位,吟詩作賦的日子自此一去不復還。

他們撰寫的文書,也越來越向趙廣在二大上做的兩個報告一樣,簡單直白、通俗易懂,枯燥的讓人聽了發狂。

大漢,少了幾個詩人、文學家。

多了幾個實幹的人。

——

長安。

百廢待興。

城市建設工程的序幕剛剛拉開。

按照趙廣的設想,仿照唐時長安模樣,分工明確的坊裡正在規劃,負責這一項事務的陳壽已經忙得焦頭爛額。

陳壽怎麼也沒想到,這長安城擴建和改建任務會落到自已頭上,但趙廣卻理由充足的對他說:“承祚,你可知道知行合一的道理,讀萬卷書,行千裡路,這沒有實踐的經驗作為基礎,你書寫的再好,也是水上浮木、空中樓閣,徒被人指責笑話。”

知行合一。

趙廣的這一句話來自於明代著名的心學家的王陽明,在三國這個時代說出來,是心學流的精髓,殺傷力非同小可,陳壽自詡讀書方面少有遺漏,但知行合一卻從未聽說過。

“君侯,這是春秋諸子,還是戰國百家的學說,我怎麼沒有看到過?出自哪一家的言論?”陳壽急切的追問道。

“哈哈,承祚要想知曉,先把這長安城建好再說。”趙廣見陳壽上勾,心中不由得大好高興。

忽悠一個史學家幹實事,做實績。著實不容易,但瞧著陳壽最近越來越往書呆子方向發展,趙廣覺得有必要好好的糾正這一傾向。

三國的歷史,自然有人去記錄。

至於陳壽,還是先提高自己的綜合能力,爭取跟上關中根據地的發展步伐。

陳壽被趙廣推著往前趕,和他一樣痛苦的,還有魏容、寇林、馬承等一幫從隊率、都伯、軍侯升級上來的將校們。

實戰經驗他們一個個比誰都豐富。

但理論卻是一摸黑。

具體這仗為什麼這麼打,沒幾個人能講明白,許多時候,他們還不如參軍李球說的清楚,講的明白。

這一次,這幾位老資格的將校被趙廣悉數一網打盡,全部抓捕進了陸軍學院,成為大漢長安陸軍學院的第一批學員。

學院的開場白,是趙廣厚著臉皮宣讀的致詞!

這類的歡迎詞,後世網路上抄抄就是一大堆,只要改幾個字就行,趙廣有系統面板的加成,記憶力方面提高了不少,一篇洋洋灑灑的範文宣讀下來,半個時辰還沒有結束,讓聆聽的魏容、寇林等人一個個不自禁的昏昏欲睡起來。

軍事學院開課的第一講,是大將軍姜維主講。

姜維的高超軍事指揮能力有目共睹,尤其是區域性戰場的戰術方面,可以說爐火純青,他第一課講的案例:沓中劍閣回援阻擊戰。

這是一場敵我力量懸殊的著名戰役。

蜀漢軍隊面臨的困難,比想象中的要大的多,而姜維的指揮才能,也在這一次戰役中發揮的淋漓盡致。

幸好,諸葛詮並不喜好軍事,沒有在陸軍學院的學員中,要不然的話,聽到自己老父親被戲弄的團團轉,只怕臉上要掛不住。

在加強將校軍事能力培養的同時,趙廣開始在關中的縣、亭、裡三級組建民兵組織,縣設都伯一名,領五十人,亭設隊率一名,領二十人,裡設伍卒一名,領五人。

趙廣這一舉措的目的,就是建立軍隊的預備役隊伍,為下一步的根據地擴張和應對可能的敵人作好準備。

民兵的出現,還有一個作用,就是逐步的瓦解掉原有的塢堡兵的力量。

塢堡這種特殊的自衛型民間組織,在五胡十六國時期的北方盛行一時,盛行的主要原因是北方戰亂不斷,百姓流離失所,在躲無可躲的情況下,只能依附大族和豪族為私奴、田奴。

後來在北魏時發展為宗主都督制的地方基層組織形式,朝廷承認宗主的既有利益為合法,任命他們為宗主,以督護百姓。

宗主督護制對維護基層治安、保護轄地內民眾安全有一定作用,例如在魏吳交鋒激烈的江淮一帶,雷緒、陳蘭等宗族豪帥勢力曾經盛極一時,成為左右戰局的重要棋子。

一些實力強大的塢堡,可以調動的力量足有數千人之多,一般性的小型流民武裝根本不敢和大型塢堡相抗衡。

具體的情況,不耐看史書文言文的,可以在起點看《漢鼎餘煙》這本書,寫的很是詳細,研究的也很透徹。

當然,塢堡有好的地方,也有不好的地方。

不好之處就是尾大不掉,當塢堡大族的利益訴求和朝廷不一致時,雙方就會爆發矛盾和衝突,就眼下來說,趙廣需要的是一個統一的、能夠堅決貫徹他意圖的關中,而不是四分五裂、各懷心思的關中。

拉攏蘇氏、韋氏塢堡是第一步,清剿頑固不聽號令的地方塢堡是第二步,組織民兵武裝是第三步,三步棋環環相扣,缺一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