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三國:我的父親是趙雲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一百七十四章 河西走廊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一百七十四章 河西走廊

劉弘身份高貴、講禮數、又懂得進退。

劉宣雖然穿著錦袍、但骨子裡依舊是胡種。

在兩人之間,誰是更合適的談判物件,不用多說,肯定是劉弘。

更何況,劉弘提出的擱置爭議、合作開發鹽池的主張,讓趙廣眼前一亮。

三國大戰連年不休,耗盡的是漢人的底氣,便宜的是胡虜的崛起,晉國的統一與其說是國力強大後的必然,不如說是劉禪、孫皓兩個末代皇帝比司馬炎要更差、更爛。

如今,新漢雖然重建,但從河東一戰的情況來看,漢軍的底氣還不是很足,就以蒲阪這一戰為例,如果沒有趙廣超出常人的神勇表現,漢軍能不能順利擊潰諸胡,還是個未知數。

休養生息需要時間,軍隊補充,民生積累、輜重排程等等也都需要時間。

同時,在多年戰亂之後,北中國的人口已經急劇減少,一向緊俏的鹽的價格也跟著降了下來,這種情況很正常,需求少了,價格就下來了。

有人就有鹽的銷量。

晉國的人口最多,鹽的消耗量也最大,吸納了河東難民的新漢人口排第二,用鹽量也相當的大,至於南方的吳國,則另有海鹽的渠道,不從解池這邊運鹽。

真正缺鹽的是匈奴、鮮卑等胡族,他們一沒有技術,二沒有鹽工,三境內沒有鹽井,可以說什麼都沒有,唯一能做的就是從漢人那裡交易獲取鹽巴。

這種生活必需品的交易,從兩漢開始一直持續到明清,也是中原王朝對遊牧民族的優勢所在,所以,共同開發解池,晉國看似吃了虧,但實際上只要壟斷了鹽的交易價格,司馬炎照樣賺的不會比之前少。

皆大歡喜,坑胡虜的主意,趙廣自然沒有理由拒絕。

——

和劉弘一樣,劉宣也帶著和平的使命而來。

閻宇這個假諸葛亮把匈奴諸胡坑的不輕,萬餘騎卒幸運的逃回去的不到二千餘騎,其中還有不少受傷嚴重的,能不能治好活下去還很難說。

趙廣在蒲阪渡口祭典陣亡漢軍將士,離石的劉淵及匈奴諸部酋帥也在為沒有回來的勇士而痛心落淚,在悲痛之餘,各部酋帥不約而同的尋找失利責任人來。

誰該為敗仗負責?

五部大都督劉淵嗎?是他做出的決定,也是他號召徵募的諸胡勇士?

當聽到五部開始有陣陣的抱怨時,劉淵有點慌了,畢竟,他這個五部大都督上位的時間還不長,只有區區一年不到。

人心要是不穩,那等待劉淵的將是被推翻、被殺死的下場。

急於緩解內部矛盾的劉淵,在與劉宣、文立等心腹商議之後,決定採取對內對外兩步措施。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對外方面,劉淵也遣出一向信任的劉宣為使節,前往關中與趙廣會面,劉淵也沒有多大的奢望,主要就是希望漢匈停戰,讓他有機會先穩定一下內部。

要想停戰,當然要付出代價。

劉淵給予劉宣的底線是賠償皮毛、牛羊等特產,要是趙廣願意接收幷州一帶的漢人的話,也可以拿來充抵,至於戰馬那是萬萬不能給的。

劉宣這個匈奴貴族能言會道,又學習了漢人的文化,但就骨子裡來說,卻是比劉淵更加的胡化,他的夢想就是再一次建立一個橫跨北方的大匈奴帝國。

對匈奴這樣馴不服的胡虜,趙廣當然不會客氣,代表新漢一方談判的是老臣諸葛緒,剛剛從長安趕來的諸葛緒很有談判的經驗,以他的年紀和資歷,也足以鎮得住劉宣。

經過長達一個多月的談判,漢匈兩方終於達成了一攬子的停戰協議。

為彌補新漢的損失,匈奴五部接下來將每年向新漢提供二千頭牛、三千只羊,同時,世居幷州太原一帶的漢民六千餘戶、三萬人丁也將集體遷往關中。

送出這些牛羊、人口,對匈奴五部來說,雖然是很大的損失,但這些牛羊劉淵可以向各部落分攤下去,實在不夠的話,就越過太行、黑山向幽州一帶劫掠。

匈奴雖然打不過趙廣,但並不表明打不過幽燕的地方豪帥塢堡。

本來,趙廣還可以再和劉淵僵持一、二個月,但東征將士久戰思歸,再在黃河邊上拖延下去,耗費糧秣無數,想想也是得不償失。

對內方面,得到劉宣回覆,劉淵立即加快了吞併各部的步伐,趁著諸部損失慘重的機會,劉淵的左部迅速出兵,平定那些心有怨言、圖謀不軌的部落。

第一個被劉淵吞併的是呼延晏、呼延保術所在的部落,雖然呼延部落是劉淵的母族,但在兩個舅舅都戰死後,呼延部落的新族長與劉淵的關係已經不再密切。

本來,劉副侖的鐵弗部落是第二個被征討的雜胡部落,幸好劉副侖見識的快,一看時機不妙,立即又帶著本部落的人丁遷移到了北方的鮮卑部落一帶,雖然在兩大族群中生存頗為不易,但至少避免了被吞併的下場。

在吞併中、小部落的同時,劉淵也開始將匈奴五部的駐地從離石向北面的太原一帶悄悄遷移。

離石距離安邑不遠,劉淵擔心要是不搬的話,萬一以後趙廣心情不爽了,也一個突擊打到他劉淵所住的王帳,那就要他命了。

太原是曹魏司空王昶、晉國徵虜將軍王渾的世居之地,太原王家也是幷州大姓之一,原本劉淵和王家的關係不錯,但現在為了大匈奴的生存和強大,他已經顧不得王家了。

——

趙廣迴轉長安。

數月激戰的東徵軍各部也跟著解散各自回到駐地,相關的軍功賞賜等諸事自有諸葛緒、蘇愉等人處理。

趙廣在大將軍府休息了不到五天,與張星彩也只匆匆見了一面,溫存了一晚,大司馬姜維就一臉憂色的找上門來。

“大司馬,無事不登三寶殿,我這剛回來,你就上門,怕不是什麼好事?”趙廣在府中的院內正練完皇甫謐傳授的養術之術,見姜維到來,連忙拱手見禮。

姜維一臉苦笑,臉頰上的皺紋又加深了些,他舉了舉手中的帛信,道:“牽弘在狄道來信了,涼州出大事了,胡烈在征討禿髮鮮卑部落叛亂中被殺,晉軍在涼州的地盤只剩下了金城、姑臧、敦煌等幾座大城。”

趙廣一驚,涼州地處河西走廊,歷史上晉國建立後就一直邊患不斷,特別是禿髮樹機能領導的羌氐鮮卑各部落勢力,曾經一度攻佔涼州大部、雍州一部地區,聲勢極為浩大。

現在,禿髮樹機能被趙廣在沓中斬殺,卻沒想到西北一帶的邊患依舊存在。

趙廣從姜維手中接過牽弘的書信,仔細看去,才始發現他原先的判斷還是太樂觀了,西北的情況比他想像的還要嚴重。

牽弘剛到隴西狄道,就和還在河西走廊的逃跑將軍楊欣搭上了線,胡烈被任命為涼州刺史,楊欣這個金城太守的位置不上不下,處境很是難過,心思活泛的他遂有了歸降新漢的想法。

識實務者為俊傑。

在魏容駐守狄道時,楊欣與魏容沒什麼關聯,而等到牽弘上任後,楊欣就像重新找到組織的暗間一樣,立即向牽弘提供了河西走廊的諸多情報。

這兩年來,河西、隴西地區連年大旱,田地無收,數十萬人嗷嗷待救。胡烈、胡淵到任後,性烈暴烈的胡氏父子採取血腥鎮壓的高壓手段,哪個部落不聽從命令,就立馬出兵鎮壓,加上胡淵為人酷烈,殺戮甚多,河西已經成了即將爆炸的火藥桶。

亂世出英雄。

禿髮樹機能死了。

禿髮烏丸又起勢了,還多了一個悍將阿羅多。

五月份,胡烈、胡淵征討禿髮鮮卑部落,結果在萬斛堆一帶被禿髮烏丸和阿羅多擊敗,胡烈中伏被殺,胡淵率殘部退守姑臧,由此晉國在涼州的控制力大降。

河西走廊的問題。

對於晉國來說,是被新漢隔開的一處飛地。

若能繼續存在,則可以用來夾擊新漢,若是無法儲存,那也不損多少力量。

但對於新漢來說,河西走廊卻是安定關中的關鍵。

欲保秦隴,必固河西;欲固河西,必斥西域。河西是中原王朝向西伸出的“右臂”,也是西部的“命門”所在。

歷史上,漢、魏、隋、唐、宋、元、明、清各代都把河西作為整個西北地區的戰略支撐點。佔領河西走廊,就可以割斷蒙古高原與青藏高原遊牧民族的聯絡,並進而向西控制天山南北的廣大地域。

當年,漢武帝開發河西就是為了斷匈奴右臂、隔絕羌匈,消除西北邊地的威脅。從進取方面講,有了河西就可以西控西域,北征漠北,大揚國威。反之,當中原王朝衰落時河西往往易手,手臂被斫,中原腹地也就暴露在遊牧民族政權的直接威脅之下。

“大司馬,河西、隴西一帶,還要煩請你速往坐鎮,待今年秋收之後,我定聚結關中、巴蜀的精兵強將,西征河西,一舉平定涼州之亂。”趙廣重重的拍了拍手中的帛信,對著姜維說道。

姜維捋了捋頜下花白鬍鬚,點頭道:“我這次來,就有再往狄道的意思,如果楊欣歸順我大漢的意思確實的話,那我就與牽弘一起,先行駐兵金城,以為大軍西征之根基。”

姜維匆匆離去,趙廣長長的籲了一口氣,家大業大,東面的事情平復了下來,西線又出了變故,這亂世就是這麼不讓人安寧。

在接下來的一段時間,趙廣感覺到,自己必須要為應對河西和隴西的變局做準備了。

羌氐、鮮卑各部落勢力越來越強大,漢人在競爭中漸漸失去主動權,邊患問題日漸加重,如果再拖延下去,趙廣擔心涼州真會像歷史上一樣,不復再有漢人所擁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