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三國:我的父親是趙雲最新章節列表 > 第二百三十四章 鹽兵對民兵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二百三十四章 鹽兵對民兵

“故事的一切來源於,十六歲那年,風陵渡口。”

趙廣對風陵渡的全部印象,來自後世一部《神鵰俠侶》的小說,而作為一個金庸迷來說,郭襄與楊過在風陵渡口的相遇,又是那樣的刻骨銘心。

宋朝還沒有到來。

趙廣帶著穿越者的夢想而來,風陵渡口的風花雪月,終要被金戈鐵馬所替代。

趙廣的親兵營人數並不是很多,從最初的十來人,到百餘人,再到現在的二千將士,這些親兵營將士均是軍中百裡挑一,甚至是千里挑一產生,每一個放出去,都可以擔當其他部隊的都伯,甚至是軍侯一級低階軍官。

嚴陣以待的漢軍守卒,高高的挺著胸脯,年輕的臉龐上寫滿了驕傲,王訓一身黑色的鎧甲,外面罩著同樣顏色的披風,遠遠的看去,就像一團屹立的黑影,讓人不寒而慄。

“稟大將軍,斥候回報,晉軍已過武遂,正水陸並進往茅津渡而來。”王訓稍一低頭,向趙廣稟報剛剛探知的最新軍情。

趙廣不動聲色的點了點頭,示意已經知曉:“茅津渡的守軍,先撤下來吧,沒有必要作無謂的犧牲。”

王訓一怔,追問道:“茅津渡若失,晉軍以渡口為依託,可以援援不斷的增兵,我軍防線被開了一個缺口,接下來就難辦了。”

趙廣淡然一笑,安慰道:“司馬倫不就想著進河東嗎?要不把他放進來,他怎麼可能投入兵力,茅津渡的北面,隔著中條山就是解池,司馬倫的下一個目標必定是這裡,我們就在解池等著晉軍來送死。”

河東最富庶的地方,就是解池。

誰拿下解池,誰就掌握了巨大的財富。

司馬倫在八王之亂中的表現,證明了他是一個極有野心的人,這傢伙後面還幹出逼惠帝退位,自立為帝,改元建始的事情。

不過,司馬倫並不知道,解池其實一點也不好打。

劉弘鎮守解池時,因為出兵洛陽,帶走了五千餘鹽兵,但也留下了將近六千多的鹽民在解池,這些鹽民後來都歸順了新漢。

經過兩年時間的沉積,解池鹽民的數量又恢復到了萬餘人以上,這些鹽民因為長期從事體力勞動的關係,個個身體強壯,很有戰鬥力。

他們欠缺的,只是足夠的甲械,還有經驗豐富的中低級將校。

而這些恰恰是王訓親兵營的強項。

親兵營和鹽民取長補短之後,一支不下萬餘的解池新兵就能迅速的組建起來,這支隊伍雖然進攻能力不足,但用來守禦解池則完全沒有問題。

趙廣相信,司馬倫要是真來解池,勢必將碰一個頭破血流。

——

解池。

趙廣率親兵營搶先一步,到達解池收編鹽民,在他到達之前,負責鹽井開採的大漢礦業解池負責人杜軫已經早早的等在那裡。

杜軫投靠趙廣已經很久了。

軍務非其所長,內政方面杜軫的能力不錯,僅比坐鎮長安的陳壽稍差一些,不過,杜軫還年輕,以後當個一郡太守應當沒有問題。

這一次,從巴蜀調任河東,杜軫也是下了很大的決心,要是繼續在蜀中為官的話,穩當是蠻穩當的,但他充其量也只能做到蜀郡太守的位置。

這還要看運氣好不好,萬一中途掛了那就什麼都沒有,而到了河東就不一樣,這裡的局勢正在動盪之中。

動盪就代表很重要。

這不,杜軫沒來解池二個月,就已經見到趙廣三次了,一次在安邑、一次在蒲阪,而這次則是在解池。

“報,鹽兵已經召集待命,王偏將已安排各部將校分隊指揮,請大將軍吩咐。”杜軫拱了拱手,向趙廣報告鹽兵整訓情況。

趙廣目光看了看杜軫身後,站得筆直的鹽兵佇列,對自己近乎於撒豆成兵的這一手很是得意。

“你們,中間的許多人,以前可能見過我,沒錯,我就是趙廣,漢國的大將軍,也被人稱為趙閻王。”

“不用害怕,也不用擔心,我這個閻王不殺百姓,只殺胡虜和強盜。我現在告訴你們,晉國司馬家的軍隊快要來了,他們已經在茅津渡登岸,馬上就要到這裡來了,他們來幹什麼,來搶我們辛苦開採的鹽巴,搶我們救命的口糧,他們是一群無惡不作的強盜。”

“你們,有沒有勇氣,有沒有信心,願不願意,跟著我趙廣一起,去向來搶我們解池的強盜索命。”

“願意,願意!”人群中,杜軫第一個高聲叫喊起來,隨後,眾鹽兵在悲憤之中,也跟著扯著嗓子怒吼。

鹽,對於鹽兵來說,就是糧秣,就是生命。

沒有鹽,他們每天的食糧都無法保證,更不用談養活一家老小。

“只要願意跟著我趙廣的,我絕不會讓你們吃虧。以後,解池開採的每一石鹽中,都有你們的一份,誰殺敵最多,誰的份額就越大,你們都聽清楚了沒有?”趙廣繼續大聲鼓動士氣。

這一手立功分享池鹽的份額,實際上就是後世創業板企業慣用的招數,要留住骨幹,他們沒錢怎麼辦,就給股份。

骨幹人才有了股份,就會死心塌地的跟著老闆創業,而等到以後企業上市,老闆發大財,員工發小財,皆大歡喜。

趙廣現在也是這樣。

若是打敗司馬倫的溫縣兵,那趙廣保住解池,又有殲滅司馬家最強力量的功績,自然是得利最多的。

鹽兵們雖然每個人可得的份額不多,但對於窮的叮噹響的他們來說,分到的那一點點鹽巴就是他們活下去的全部。

——

晉國徵西大將軍,趙王司馬倫率溫縣民兵水陸並進,沿武遂、垣曲一路向西,在漢軍的配合下,司馬倫如願以償,順利拿下黃河北岸的重要渡口茅津渡。

守衛渡口的漢軍不戰而逃。

這是以往漢、晉交戰史上從來沒有過的,司馬倫忽然發現,自已在不知不覺中竟然具備了名將的資質。

“趙廣小兒,也不過如此。”司馬倫顧盼左右,一時意氣風發,興奮的不能自持。

可惜,他的身邊,司馬駿、司馬亮這二個競爭對手都不在,站在司馬倫身後的,是兩個剛剛投靠的佐吏:孫秀、韓壽。

孫秀這個人,也是晉國歷史上的風雲人物,有名望的朝望之臣張華、解系、解結、裴頠等,以後都死在他的手裡。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這幾個都是晉國朝堂上少數的能幹重臣,特別是張華,治政能力非常出眾,有丞相之大才,卻不想被孫秀小人所害。

另外,還有潘岳,也就是貌比潘安的那一位,也因孫秀妒忌而被砍了頭,潘岳、潘安是一個人,潘安的老婆楊容姬,就是在西陵之戰時曾經出場過的,荊州刺史楊肇的女兒。

韓壽字德真,是曹魏司徒韓暨曾孫,相傳是漢初韓王韓信之後,這個韓信不是我們熟知的兵法大家韓信,是另一位韓王信,後來這傢伙還投奔了匈奴,後來被劉邦大將柴武陣斬。

韓壽這個人,長得玉樹臨風,善於作曲,曾把與賈充小女兒賈午偷情之事寫成《偷香》一曲,廣為傳播,讓賈充賈公閭很沒有面子。

女兒未婚就懷孕。

這等事情發生在普通小民身上還好說,發生在賈家這樣的大族則是一樁羞恥之事。

不過,賈充也拿賈午沒辦法,郭槐護女兒護的緊,賈充無奈之下,只得趕緊將賈午嫁給了韓壽。

孫、韓二人,均是洛陽城中有名的清淡玄學之士,不管真實才幹如何,他們是司馬倫在洛陽吸納的第一批幕僚。

另外,這兩人還有讓司馬倫滿意的一點,就是很會察顏觀色,而且會說話寬慰人。

孫秀聽到司馬倫感嘆,連忙諂媚的點頭,陪笑道:“徵西大將軍說的是,趙廣哪有什麼能耐,不過都是那些吃了敗仗的無能之輩,為了推脫失利的罪責而硬捧了他上去。那趙廣要是碰上大將軍,那也只有望風而逃的份。”

司馬倫被孫秀這一通馬屁拍的甚是舒服,心中也是豪情滿懷,回想起組建溫縣兵之後,用兵的策略和戰績,還真如孫秀所言,幾乎沒有敗績。

韓壽見孫秀搶了先,也不甘示弱:“大將軍,屬下以為,我軍當乘勝追擊,攻佔河東的重要城池,比如安邑、聞喜等地方,將那些投靠趙廣的人全部抓起來........。”

孫秀一皺眉,立即打斷韓壽的話,道:“安邑有什麼重要的,二年前羯胡屠城,安邑已成一片廢墟,現在估計也恢復不了多少,要依屬下看,我們應當先拿下解池,那裡的解鹽可是洛陽城中的搶手貨,皇帝陛下可惦記解鹽很久了。”

“好,很好,傳令下去,全軍出發,進軍解池。”司馬倫聽孫秀這麼一說,臉上也是喜形於色,大聲揮動手臂叫嚷起來。

孫秀卻是一怔,他剛才只是為了和韓壽別苗頭,再加上拍拍馬屁而已,卻不想司馬倫有這麼大的魄力。

其實,孫秀這是陷入了思想的誤區。

有句話說的好,千穿萬穿馬屁不穿。

古往今來,不知有多少的英雄豪傑,就是倒在了馬屁上面,就算那位以銅為鏡,可以知得失的唐太宗李世民,在當皇帝的最後幾年,也不再有貞觀之治時的虛心納諫心態。

司馬倫與李世民,那根本就不可同日而語,飄飄然也在情理之中。

韓壽一句話未說完,就被孫秀打斷,只能恨的牙癢癢的,司馬倫主意既定,他再勸諫也是無用,此時暗恨的韓壽,只能在心中默唸,解池打不下來,解池打不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