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三國:我的父親是趙雲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三百二十七章 孫十萬的傷心地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三百二十七章 孫十萬的傷心地

趙廣一路順漢水而下,以破竹之勢連破吳國的當陽、漢津等數道關隘,並於四月十三日到達夏口一帶。

孫慎不戰而逃,漢軍一鼓作氣拿下夏口後,趙廣立即以夏口為根基,命令正在東進的羅憲軍遣一部圍困江陵,漢軍水軍主力繼續向下游急進,兩軍會師於夏口,為總攻武昌作準備。

有漢水(古稱沔水)提供補給,江陵的重要性已經大大削弱,不過,漢軍要想佔領吳國的武昌,石陽這個釘子必須要拔掉,不然的話,漢軍再往東去,石陽就是卡在咽喉處的魚刺。

吳國的荊州防線。

共分為兩個三角形的防禦體系,大三角即江陵、長沙、武昌三座重要城池;小三角即夏口、沙羨、石陽三座位於長江與漢水之間的堡壘三城。

其中:夏口、沙羨的位置,相當於今時的武漢的江夏區、武昌區一帶,而石陽城則在北岸,接近了漢口的蛇山附近。

石陽這個地方,出名還和孫權有關,大名鼎鼎的孫十萬綽號,一多半是從石陽而來。

有史記載:權聞魏文帝崩,徵江夏,圍石陽,不克而還。

孫權以五萬眾自圍聘於石陽,甚急。聘堅守不動,權住二十餘日乃解去。

歷史上文聘在衙閣內睡覺,一覺醒看竟然嚇退孫權大軍的典故,就出自於石陽城。

司馬炎晉代魏之後,吳主孫亮趁晉國被趙廣大軍攻打之機,遣了宗室孫秀一舉拿下石陽,並遣了魯肅之子魯淑為左部督,即作為孫秀的副將守衛石陽。

這個孫秀是孫權的侄孫,和解池之戰中被殺的那位,只是同名,並不是同一個人。

孫亮的這一部署本來甚好,孫秀、魯淑的搭配也沒問題,可惜孫亮沒過多久就病死,孫皓即位,這位仁兄對有可能染指皇帝位置的孫家子弟甚是妒憚,尤其是孫秀這等擁兵在外的宗室,更是孫皓的眼中釘、肉中刺。

孫秀沒有辦法,最後只得帶著私兵部曲逃到晉國,後來還因禍得福,得到司馬炎的重用。

孫秀叛逃,照理說是魯淑按順序上位,但實際情況又不一樣,孫皓覺得魯淑這人和孫秀搭檔了時間太長,說不定已經被孫秀拉攏了,必須找一個可靠的人來制衡魯淑。

於是乎,孫慎這個窩囊廢就成了夏口的右部督,官職雖然在魯淑之下,實權卻比魯淑要大的多。

魯淑在被孫慎排擠之後,率本部二千將卒守在石陽,看中的就是石陽的位置極為重要。

這裡匯聚了雲夢澤的漢水(沔水)、灄水眾河流,是水口所在,多條水道交匯,商貿也甚是發達,漢軍缺少得力的水師的話,想要攻取石陽甚是困難。

——

孫皓發了瘋要和趙廣決戰!

這一決策剛一作出,就被在吳國人脈極廣的漢國太僕蔣顯探知,趙廣從飛舸快報中得悉此訊,禁不住大喜過望。

見過千方百計渴望求活的,沒見過主動湊上來找死的。

歷史上諸多的學者,比對司馬炎、劉禪、孫皓三人,統一的評價就是孫皓排最末,雖然劉禪的蜀漢早亡,但那是因為蜀漢本身的國力最為弱小,加上晉國當時首選的進攻方向是蜀漢,而不是江東的吳國政權。

夏口。

趙廣駐軍於孫慎辛苦修造的青石圍城內,漢軍的明黃旗已經取代了吳國的紫紅旗,在夏口水寨的埠渡處,一艘又一艘的漢軍戰艦正在飛快的來回,將一個又一個漢軍南征將領帶到夏口城中。

漢左將軍羅憲的座艦從寬闊的雲夢澤江面上駛來,隨同他一同到達的,還有已經升任水軍前軍裨將的羅尚。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羅憲大踏步從一艘艨艟戰艦上跳下,身體雄壯矯健,他的鬚髮已經有些花白,顯出其真實的年齡已在五十開外。

”夏口,哈哈,想不到我羅令則有生之年,還能踏上江東的土地。“羅憲重重的跺了跺腳,測量了下夏口埠頭的夯土寨基是否結實。

羅憲久鎮永安,與吳軍中有名的戰將,如施績、盛曼、陸抗、吾彥等人多有交鋒,以往由於兵力單薄,羅憲只能憑籍著長江三峽的風險苦守,其中左支右絀的艱難,唯經歷者方才能知曉。

“叔父,這次攻打武昌,小侄有意擔當先鋒,大將軍面前,還請叔父多多舉薦。”羅尚跟在羅憲的後面,一臉憧憬的請求道。

羅憲哼了一聲,稍一點頭,道:“阿尚,你不知道大將軍的為人嗎?軍中之事,有能者上,無能者下,你要是能勝得了其他人,不用為叔去說,這先鋒就是你的?”

羅憲話說的很重,不過,瞧他的神情,對羅尚這個侄子還是比較滿意的,相比已經漸漸轉為文職的羅襲,羅尚在指揮能力方面更有發展前途,羅憲也把羅家振興的希望,放在了羅尚的身上。

羅憲、羅尚走進夏口督府議事廳的時候,其餘漢軍諸將已經等在那裡。

趙廣瞧見羅憲進來,連忙招手道:“左將軍遠道而來,辛苦了。不過,接下來戰情緊急,我們還鬆懈不得,根據南參軍司的回報,孫皓在武昌盡起水陸之師二萬餘眾,樓船七艘,艨艟走舸等各類戰船大小五百餘艘,正朝夏口方向而來........。”

“七艘樓船,這一次吳軍水師算是傾巢出動了,要打樓船,僅憑我軍的中型戰艦,怕是撞不動吳軍的大船。”羅憲倒吸了一口涼氣,臉色凝重起來。

“大將軍,我軍一路東進,勢若破竹,吳軍戰船雖然高大,但將卒瘦弱無力,在文某看來,所謂的水軍精兵,俱是土雞瓦狗,不值一提。”羅憲話音方落,漢軍中一員驍將即站了出來,昂然挺胸大聲說道。

趙廣尋聲看去,卻是魏國的降將文武。

文武是文聘的孫子,家族久在江夏郡,也就是石陽城的北面,與許綜等北地將領不同,文家部曲兵對水戰也是熟諳的很,並不比吳軍弱了多少。

這一次兵進武昌,趙廣也是人盡其才,直接任命文武為先登將領,文武甫一歸順就被重用,鬥志立時飈升到了頂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