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三國:我的父親是趙雲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三百七十四章 滅佛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三百七十四章 滅佛

韓壽要為韓家留後,要為老婆、兒子搏一個前程。

晉國這條破船,他已經不想坐了,在開封城內,有這樣想法的官員,不只韓壽一個。

賈午對自家夫君的心思雖有猜測,但卻並不知曉韓壽還和漢國有牽扯,於她來說,生活在孃家,父母在旁,受人寵愛的生活已經非常的滿意。

從性情來說,賈午和賈南風就是兩個極端,一個安逸現狀,小富即安萬事足,吃好穿好又有好郎君,沒有什麼不滿意的;另一個雖是女兒身但卻是男兒志,雄心勃勃,弄權朝堂,將本來還算不錯的晉國推向覆滅的深淵。

韓壽、賈午一番溫存,兩人已是老夫老妻,輕車熟路,自不待言。

到了第二日的清早,韓壽早早的起來,順著上朝的路線到了一座茶肆,在吃過兩、三個糕點之後,即轉身離去。

這一套行程和平常的低階官員沒有什麼兩樣,韓壽這麼做已經堅持了好幾年,這也是他身為男子最後可以保留的一點尊嚴。

賈府雖然奢華,但於韓壽來說,一起就食不是享受,而是羞辱,那些輕視的眼神,並不僅僅來自於賈充、郭槐,還來自於賈家的家僕,比如跟著郭槐陪嫁過來的人。

在晉國朝堂上,韓壽秘書郎的身份,很特殊也很關鍵。

它相當於晉國朝堂中央機要秘書,司馬炎和賈充、陳騫、馬隆等人談話的內容,被他原原本本的記錄了下來,然後擇其重點,送到了茶肆,這裡的幕後主人,正是漢國在晉國的暗間總負責人諸葛尚。

來而不往非禮也。

當年在成都,司馬炎暗遣了譙周、閻宇兩人為間作,代號潛魚,給蜀漢政權造成了極大的損失,劉禪也因為聽了譙周的勸說,而在巴郡、南中俱在手中時選擇投降。

對此,不僅僅趙廣心有不甘,諸葛尚也是一樣,當年,諸葛瞻在面臨魏軍大兵壓境的情況下,帶倉促組建的蜀軍迎戰,最後兵敗身亡。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諸葛尚潛伏在開封已有四年,主要的任務就是和韓壽單線聯絡,對於這一條直通晉國朝堂的秘密情報渠道,趙廣非常重視,直接指示諸葛尚對他一人負責,不向漢國朝廷眾官員,包括黃崇、蘇愉等人在內透露一丁點的訊息。

諸葛尚失蹤四年,在長安的眾官員、舊友只知道其接受了一項特殊的任務,但具體是什麼,到了哪裡都不得而知。

相比在漢國地位猛竄的黃崇,諸葛尚在那些有心人眼裡,已經不受寵了。

韓壽將情報送出之後,心中終於大定,以他對趙廣的認識,僧兵雖然人數眾多,又有佛寺在後面相助,但相比漢軍來說,戰鬥力不值一提,唯一要考慮的就是信徒的狂熱程度,一旦被煽動起來,瘋狂程度不可想象。

漢末三國時期,佛教傳入中國,最為著名的一次軍事行動,來自於一個叫笮融的人。

這人在前三國孫策攻打江東劉繇時出場過,最開始時徐州牧陶謙的部下,督管廣陵、下邳、彭城等地的漕運。

這差使可以說是肥得不能再肥,笮融利用這些財富大肆修建佛寺,用銅作佛像,上塗黃金,給佛像穿上錦繡衣裳,號令郡內以及鄰郡喜好佛教的人都來聽經受道。

曹操攻打陶謙時,笮融率領男女一萬人、馬三千匹,逃到江東,然後笮融連續殺死廣陵太守趙昱、秣陵太守薛禮、豫章太守朱皓,吞併三人的部眾,到了孫策攻打江東前夕,笮融已然是豫章一帶的土霸王。

從徐州到秣陵、再到豫章,笮融一路南下,叛變、殺戮無數,但卻因崇佛而得到康僧會的師傅支謙等人支援,據史記載,其裹脅的信佛教徒最高峰時,多達十萬餘眾。

揚州刺史劉繇因朝廷多名官員被害,萬般無奈之下,召集豫章郡各縣的軍隊攻打笮融,終於將這位藉著佛教起事的叛逆仁兄給打敗。

笮融最後的結局是逃入山中,被山民所殺。

這一次,康僧會帶的僧兵雖然只有一萬餘眾,但一路之上,不斷的收編信徒,到了開封附近時,其隊伍已經擴充到了近五萬人。

——

漢軍虎牢關大破晉軍之後,趙廣即率得勝之師向譙郡、陳留郡一帶疾進,一路所到之處,不時有郡縣鄉邑聞風而降。

一直到進抵到朱仙鎮一帶時,才被陳騫依託禹王臺和鎮垣兩處要衝阻擋住了去路。

朱仙鎮原名聚仙鎮,也戰國名士朱亥而改名,朱亥是戰國時著名的信陵君“竊符救趙”典故中的那位用鐵錘殺了大將晉鄙的屠夫。

到了宋金交替之際,朱仙鎮還會因大英雄岳飛在此大破金軍而名揚戰史,由此可見這個鎮子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趙廣扎中軍於朱仙鎮外,分遣柳初、文虎、薛季等偏將進攻封丘、尉氏、通許等縣城。

開封是晉國的國都,城中防禦森嚴,司馬炎在遷都了一次之後,也是把開封作為新都來建設,城垣高大聳深,護城河更是引了黃河水進來,要是強攻的話甚是不易。

圍點打援!

在晉國尚有力量、還有援兵的情況下,打掉一支又一支來援的晉軍,是趙廣接下來謀劃的重要動作。

康僧會的五萬僧眾是第一批到來的援兵,也是趙廣第一個拿來祭旗的對手。

外來的和尚好唸經。

康僧會等佛教高僧其實並不是漢人,而是胡僧,他們高鼻深目,頭髮稀黃,屬於高加索人種。

在兩漢之時,這些胡人跟隨著商賈到達漢地之後,開始有目的的宣傳佛教,從表面上來看,他們是宣傳佛理、傳授佛法,但實質上卻是利用佛教的影響力,擴大西方人在東方的影響力。

道佛之爭,也因此拉開帷幕,整整持續了二千餘年。

司馬炎、孫皓等人懼怕佛教信徒的狂熱,在與支謙、康僧會、竺法護等一些高僧辯論佛理後,紛紛表態不再打壓佛教,而趙廣卻不慣這些別有用心的胡僧。

順我者昌,逆我者亡。

五斗米教、天師教、道教、佛教,不管是哪一種教義,要想發揚光大,都必須要為統治者所服務。

康僧會等人想要將佛教凌駕於世俗之上,想要建立一個佛教為主導的國度,在中國根本不可能,他們的下場只有一個,在滅佛運動中轟然四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