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三國:我的父親是趙雲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三百八十二章 祖逖和劉琨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三百八十二章 祖逖和劉琨

石勒、汲桑向野王猛攻過來。

魏容得到程亥急報,連忙從河東郡一帶抽調兵卒駐守野王城,同時,親率七千將卒去接應程亥所部,漢、趙兩軍在河內郡一場混戰,殺得塵煙四散,各自死傷無數。

胡騎勝在適應寒冷的天氣,漢軍贏在鎧甲和武器上不小的優勢,一番交手之後,魏容、石勒兩人算是打了一個平手。

在付出了四千人傷亡的代價後,魏容將程亥從重圍中解救了出來,這位三板斧猛將在劉靈陣中一陣猛衝猛打,效果倒是不差,但問題是人力終有限,程亥苦戰半天後,終於無奈發現,自己沒力氣了。

撤退!

一路朝著野王和沁水方向撤退的程亥運氣還算不錯,石勒選擇在了更為靠近黃河渡口的南線,而北線的漢趙軍主要是汲桑的盜寇流民軍,這些無紀律的雜兵戰鬥力弱得可以,目前來說只能充當搖旗吶喊和填壕的份。

當然,這些盜寇、流民在經過了戰事的積累後,會逐漸成長起來,如果他們還活著的話,最後成為一名合格或者優秀的士兵。

用實戰來鍛鍊隊伍。

用生命來提升能力。

這是古往今來統兵作戰最為快捷的軍隊訓練方式。

十一月六日,劉淵率部佔領孟津渡口北岸,與南岸的漢軍形成隔河對峙,兩軍營壘連綿,就如同一朵朵飄浮在天空中的白雲一般。

——

洛陽城。

趙廣、羊祜、杜預三巨頭聚攏到了一處。

如今的漢國,已經不是當初趙廣一個人打拼的時候了,羊祜、杜預在經歷了一段適應期之後,已經正式的把自己當作了漢國的重要一員。

其實,不只是他們兩個,最早在江油關投降的牽弘,還有最近剛剛逃出開封城的牽秀,也都把仕途的希望、家族的復興綁在了新漢這駕馬車上。

劉淵的這次奔襲,讓漢國上下驚出一身冷汗,幸好的是,趙廣在開封城下留了一手,沒有將主力部隊悉數投入到人命絞肉機攻城戰中。

“大將軍,劉淵這一次南侵的時機抓的很準,我看他身邊有能人在出謀劃策,我們必須要小心了。”杜預皺著眉頭,撫了下脖頸處的痠痛處,說道。

杜預本來在長安一帶休整,在聽到北方諸胡入侵之後,立即乘船沿渭水東下,也正因為他的及時趕到,才讓魏容有精力防守更為重要的野王城。

保住野王,也就保住了河東,而河東郡的後面,則是漢國最為核心的區域,都城長安所在的關中。

“劉淵身邊有人,我趙廣身畔能人更多,元凱,我們去北參軍司瞧瞧,馬融手底下那些熱血少年郎想出了什麼好辦法。”趙廣哈哈一笑,對杜預自信的笑道。

諸胡侵襲幽、冀兩州,後果十分嚴重,許多世代居住在北方的大族不堪被胡虜壓迫,紛紛舉家南奔。

馬融的北參軍司這段時間發展迅速,一個又一個的幹吏、人才爭相來投,讓一直叫嚷身邊缺人的馬融喜笑顏開。

江山代有才人出,一代新人換舊人。

北參軍司原先的參謀,杜模、周巨、韋皋等人早已外放,擔當一郡太守或長史,最有潛力的杜模更是青雲直上,單獨承擔起了攻取開封城的總參謀職務。

如今跟在馬融身後的,是祖納、郭正、劉輿等新近加入的謀士,祖納、郭正投奔漢國的時間已經三、四年,對參軍司各項事務運轉已經熟悉的不能再熟悉,相比而言,劉輿剛剛南投,還處於瞭解熟悉階段。

劉輿是中山劉氏後人,中山劉即以漢景帝之子中山靖王劉勝為祖的家族,蜀漢昭烈帝劉備就是劉勝之後,換句話說,劉輿和劉備是同一個老祖宗。

此番胡虜南侵,中山一帶的大族也被波及,劉輿帶著弟弟劉琨南奔,他們本想著投奔晉國司馬炎那裡,但臨到黃河邊上時,卻突然聽得司馬炎駕崩了。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晉國沒什麼希望了。

劉輿當機立斷,立即決定改投長安漢國。

在苦思一陣後,劉輿終於想起,他的好友祖納已經在漢國參軍司任職了。

有祖納的引見,馬融一番考核之後,即將劉輿這個幹才納入到參軍司中。

劉輿這個人歷史上雖然也有記載,但真正聞名天下、讓漢人稱道的卻是其弟弟劉琨。

劉琨,字越石。是中山魏昌人,相當於現在的河北無極縣一帶,工以詩賦,少有文名。在歷史書上,但凡提到祖遜,就會跟著提及劉琨的名字。

祖遜、劉琨,在那個五胡亂華的至暗時代,他們是漢人中的兩顆最為明亮的晨星,相比祖遜,堅守晉陽九載,孤獨的帶著漢人抵抗胡虜的劉琨同樣值得尊敬。

趙廣在翻閱來投士子名冊時,看到劉琨之名,就禁不住心潮起伏。只是後來在看到劉琨只有八歲時,才始按耐住想要見一見名人的衝動。

祖逖投奔漢國時八歲,劉琨現在也是八歲,難不成這些個大漢英豪都要有八歲磨難的關口。

——

洛陽城北,金墉城舊宮,北參軍司議事廳內,擠滿了年輕的漢國參軍司官員。

“胡虜欺吾大漢無人乎?”

“大將軍一聲徵召,某必領軍擊胡,不破胡虜絕不收兵?”劉淵匈奴諸胡南侵,馬融手底下的一群年輕參謀議論紛紛,求戰心切。

在眾參謀的後面,祖逖也混在這一群人中間,已經滿了十二歲的他,身軀和成年的男子無異,只是臉上還帶著幾分的稚氣。

在祖逖的身旁,還有一個矮了一頭、方面大耳的錦袍少年郎踮著腳,伸長了脖子想要擠到前面去。

劉琨投奔漢國之後,與祖逖相交莫逆。

兩人均是年少成名,詩賦武藝均是同齡人中的佼佼者,再加上心中抱負也有同鳴,馬上便引為了知已好友。

“越石,你且看好了,這一次漢胡大戰,我祖士稚必向恩師請令,渡河擊胡,不破不歸。”祖逖挺了挺壯實的胸膛,眼眸中掠過陣陣殺氣。

他已經學習了四年,也等了四年,而接下來,他要在實戰中磨鍊自己,提升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