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三國:我的父親是趙雲最新章節列表 > 第四百零八章 毒士張賓來投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四百零八章 毒士張賓來投

打了大勝仗,自然要論功行賞。

趙廣不是吝嗇的人,柳初、張瑛、寇林、獨孤勝還有呼延衍等有功之將,在北參軍司郭正、祖納等謀士敘功之後,分別得到了封賞。

以趙廣的戰略眼光,自然不會埋沒了寇林的功勞。

這個老兄弟打硬仗不行,打打這種靈活機動的戰事倒是屢屢出人意料之外。

若是沒有寇林奇襲銅雀臺這一個變數,北宮純的涼州大馬將負責最後的一記重擊,至於說效果如何,那就只能聽天由命了。

之所以這麼說,是因為漳水畔的地勢地形條件,屬於河灣與沼澤相間的地段,輕騎作戰問題不大,重騎的話,極有可能陷入泥潭不能脫身。

在合適的地點,合適的時間,派出合適的軍隊,是評判一個將領是否優秀的標準。

趙廣在這方面,早已盡得精髓。

漳水大戰後,漢國朝堂上下如何收拾勝利成果,宣傳漢胡大戰功績,這些自有句安的博聞司、祖該、祖納等北參軍司官員負責,趙廣不需要去過多操心。

劉淵已經南逃。

從斥候探知的情報來看,應該是往開封方向去了,崔遊和朱紀早一步在開封活動的訊息,韓壽已在逃出城之前送到了趙廣這裡。

冀州的民心已經因漢軍抗虜、晉軍潰逃而轉向,而在爭取士子之心方面,漢胡大戰的影響力也在日漸擴大。

讀書人心思活絡,在漢胡未分勝負之前,他們一個個不作聲的觀望,趙廣雖然在對晉、對吳作戰時屢戰屢勝,但那只是聽說,他們並沒有親眼所見。

這一回,戰事就發生在漳水,從漳水、濁水飄浮到下游大陸澤的胡虜屍體已經開始發臭,為了防止發生瘟疫,這些士子的所在家族、塢堡已經連夜動員,命僕從清理河道,掩埋死屍。

從發現的漢胡兩軍的數量,他們也能判斷出,漢軍是實實在在的大勝,而不是像以往晉軍擊胡一樣,說是破虜多少級,實際上是殺良冒功,虛假的很。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漢貞觀三年(公元279年),七月至十月,漢軍攻略冀州的步伐進一步加快。

清河郡、魏郡、渤海郡、中山國、趙國等地的駐守官員,在聽聞了劉淵大敗後,與胡人牽扯深的立馬卷了鋪蓋南逃,期盼跑到晉國的地盤上謀一個官職,與胡人沒什麼聯絡,依舊扛著晉國旗幟的,這一次也很乾脆的決定棄晉投漢了。

晉國失去冀州,就相當於沒了黃河以北的大片國土,剩下的就只有青州、兗州一半郡縣、徐州和揚州的江北地帶。

從地域範圍來看,晉國從一個佔據整個北方的大國淪落為一個地方割據勢力。

相比而言,漢國幅員遼闊,南至南中,北至河套,西至河西,東面也推進到了渤海郡,這樣一個強大、自信的大國如果還不能吸引有才能的人的投奔,那只能說,那些死抱著晉國大腿的人,愚忠之極不值得期待。

邯鄲。

漢軍北伐軍,大將軍趙廣駐節之地。

城門口,漢國張榜招賢的榜文下,一個個風塵僕僕的士子正伸頸觀望,其中一人,瘦高的個子,面頰尖禿,眼睛裡白多黑少,正站在最前面逐字逐句的默讀著。

“張孟孫,你在前面可駐足了半個時辰了,且與我等說說,你這個自詡張良的大智者,這次遇上的是否是漢高祖?”

人群之中,一個士子認識這瘦高年輕士子,連忙叫喊起來。

張賓聽到有人叫自己表字,回頭看去,卻是舊日在中山國時就讀的同窗。

“大將軍不是高祖皇帝,但大將軍卻比高祖皇帝還要厲害,賓服了。”張賓微微一笑,撩起袍子下襬,第一個朝著署閣而去。

“孟孫,你這是要投漢?”有猶豫不決的士子沒想到眼高過頂的張賓這麼說,遂用驚異的目光投向張賓。

“這天下九州,漢國已佔其六,吾等若還是觀望,那豈不是坐失良機,賓先行一步,在大將軍府上等著諸位。”

張賓說罷,也不停留,即快步向署閣,也就是趙廣大將軍府所在而去。

張賓是冀州少有才名的智士,其父是晉國中山太守張瑤,在漢國佔領了冀州之後,張瑤這個晉國任命的太守也沒有了繼續留任的底氣,只能辭官先回趙郡南和縣故里。

沒了父親的蔽護,張賓便想著,投奔趙廣試試運氣。

從他打探到的訊息來看,這位雄才偉略的漢國大將軍經歷甚是傳奇,區區一個軍侯,居然逆勢而上,一路搏殺成為了大將軍,這還在其次,更讓張賓驚訝的是,趙廣並不只是一個軍中猛將,而且更頗有權謀。

劉諶的繼位和隨後的戰死,在旁人看來,再是正常不過,抵抗魏軍最後兵敗被殺,但在飽讀過經書史籍,又崇拜張良、陳平這等謀士的張賓看來,趙廣雖然沒有什麼異常動作,但卻客觀上漠視了劉諶敗亡的結果。

要是趙廣不起意北伐關中,留在劉諶身邊,會是什麼結果?

以趙廣的本事,如果一直留在巴蜀的話,恢復蜀漢三分天下的局面應當沒有問題,至於如現在這樣開創新漢的基業,張賓認為,蜀漢要謀取關中的機會,就只有鍾會兵發成都那一次,錯過了就不會再來。

魏軍內訌,正好給了趙廣以可乘之機。

而等到如歷史上那樣,司馬炎整合完入蜀魏軍諸部,那趙廣再想孤軍北上,就只有死路一條了。

趙廣不知道,他的經歷和事蹟已經在冀州傳開,張賓這樣喜好權謀的讀書士子更是把其中的細節分析又分析,解碼又解碼,恨不得把趙廣沒有考慮到的細節都計算進去。

“張賓,張孟孫,冀州趙郡南和縣人,是他?”趙廣聽到守門小校稟報有一群士子投來拜貼,為首之人姓名為張賓時,心中一時覺得這名字熟悉的很。

好一會才反應過來,這人不就是石勒身邊的智囊,後趙國的右侯,人稱張相的張賓嗎?

石勒能夠在諸胡爭雄的亂局中,建立後趙國,張賓功不可沒。

從五胡十六國的歷史進程來看,真正意義上可以稱得上漢之張良、陳平的謀士,以趙廣的眼光來評判,只有兩位:後趙張賓,前秦王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