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三國:我的父親是趙雲最新章節列表 > 第四百六十二章 以晉代吳建東晉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四百六十二章 以晉代吳建東晉

北府之名,即來自江北各府、各郡的僑民組建的軍隊。

司馬炎死後,晉國佔據的中原一帶很不太平,先是被諸胡洗掠了一番,使得冀州、幽州等地的大族相繼南逃。

如祖逖家族一樣,向西往關中,投奔漢國的不少,但也有一部分聽信了趙廣閻王嗜殺的謠言,帶著家族向南方一帶遷移。

由於晉、吳之間在江淮一線對峙,這些流民過不了長江,只能聚集在廣陵,也就是後世的揚州一帶苟活。

從北往南的這一路,客觀上講,也是優勝劣汰的自然過程,身體不行的,老弱的都死於途中,剩下來強健有力的,則在這江北一帶僑居了下來。

廣陵也是水網地帶,北方僑民開始時對水還有畏懼,等發現河道水汊裡的魚蝦等能夠養活家人時,這些僑居流民也紛紛學會了水裡撲騰的本事。

司馬駿、司馬肜以參軍就糧為口號,很快就募編操練起了一支強軍,相比吳軍來說,這支北府兵水戰陸戰皆是內行,戰鬥力要超過南岸的吳軍甚多。

在長江之南的江東,吳帝孫皓殘暴專橫,濫殺朝臣,外戰又連連不利,在吳國的聲望已經跌到無法再低。

相比而言,太子妃司馬徽有孫瑾背後支援,這幾年開始逐漸在吳國發展勢力,朝堂上的相當一部分官員,在考慮到孫瑾即位的可能性後,也開始倒向司馬徽一系。

孫皓在朝堂上召集眾人商議了半天,也沒有拿出一個好的辦法,有能力能計謀的人,現在誰還會給孫皓出謀劃策,朝臣中即便還有幾個有些主意的,也很默契的不發一言。

反正不出聲你孫皓抓不到什麼把柄,而要是建言了,那萬一計謀失敗,豈不是闔家都要遭秧,這等詭異的情形,在朝代的末年出現並不鮮見,比如明末那位非常勤政的崇禎皇帝,也和孫皓一樣,有困難時問朝臣,等出了問題時殺朝臣,從來不認真審視一下,是不是自己有什麼問題。

現在漢國國勢如日中天,吳國官員中的機敏之人,已經開始暗中向漢國那邊打探訊息了,比如,有幾個隱約察覺到薛瑩不正常的,就藉著攀親等理由聚到了薛府,希望透過薛瑩和漢國朝堂聯絡上。

薛瑩沒想到,他一次無意的出使,就給自己帶來了領先一步的好處,這讓他心情很是愉快,高興之餘,薛瑩也就不再掩飾與漢國的關係,來往於薛府的官員絡繹不絕。

薛瑩幻想著,或許不用等到明年,江東就是漢國的地盤了,而到了那時薛家就是妥妥的江東大族。

不得不說,讀書人的腦補能力真的很強,薛瑩也不想想,江東動盪的根源就是大族兼併土地,宗族和山越叛亂起伏,趙廣怎麼可能還會繼續吳國那一套不成功的做法。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玄武湖畔,太子孫瑾府上。

司馬徽正在接見江北來使,她一身華麗的繡裙,頭上珠翠琳琅,襯著其面容分外的雍容華麗,孫皓的身體不如以前了,按司馬徽的推算,再過兩、三年這個吳國的末帝就要病逝,而接下來,等到孫瑾登上皇位,這江東就能改天換地,變成司馬家的晉國。

昔日,司馬昭承了父兄兩代打下的基礎,偷天換日變魏為晉,而今,她司馬徽雖是女流之輩,但也有變吳為晉的雄心壯志。

若是有一天,建業城頭樹起晉國大旗,司馬徽的名字將寫入青史,而不是只有一個姓氏。

代表司馬駿、司馬肜前來的是琅琊王司馬伷的孫子,司馬覲的兒子,現年只有六歲的司馬睿,司馬家人丁凋零,司馬睿自小聰慧,甚有才略,司馬駿等人想著在江北太不安全,不如先送過江,到司馬徽處更加的安穩。

司馬睿還小,暫時派不上用場。

陪同司馬睿來江東的晉國官員卻是大才,這人不是別人,正是剛剛逃出開封城的王戎,琅琊王氏與司馬伷一系關係密切,這一次到江東來,王戎也是投石問路,想要另尋一處地方,安排王氏一支在江東發展。

北方是回不去了。

漢軍席捲中原的大勢已成,王戎已經沒有了與漢軍爭雄的心思,他現在只想著,帶著琅琊王氏的一支,跑到趙廣打不到的地方。

然而,遍數九州之地。

如今除了青州、徐州還在晉國殘餘勢力控制中,揚州歸屬吳國外,其餘各處均已是趙廣治下的漢國土地。

青、徐兩州在面對連戰連捷的漢軍時能不能守住,王戎一點都不抱希望。

青州有啥?

青州的晉軍充其量就是孟觀的五千郡兵,還有一些駐守郡縣的三線部隊,這些兵卒都是被漢軍打怕了的,孟觀也是一樣。

按王戎的推斷,這會兒估計孟觀已經在和漢國方面接洽了,他們這些晉國的餘孽要是去了青州,那就是妥妥的給孟觀送上投名狀。

徐州的情形還不如青州。

開封被漢軍佔領之後,徐州就沒有了緩衝,接下來將直面漢軍的猛攻,汝南王司馬亮又不是什麼名將,手頭能戰的將卒都被司馬駿、司馬肜帶到了廣陵,這彭城和下邳能不能守上一個月,都要打一個問號。

“公主,北方形勢岌岌可危,徐州、青州隨時都有可能不保,我等不能再拖延了,當務之急,是立即下令讓北府兵秘密渡江南下,分兵潛行至建業、吳郡、吳興、會稽等地,然後與心向大晉的將領、豪族配合,取一城,佔一城,如此則江東歸晉不遠矣。”王戎一見司馬徽,就合盤託出自已的想法。

“這麼做的話,萬一那些心念吳國的官員、將領反抗,則平定起來不容易?”司馬徽聽王戎這麼悲觀北方局勢,心中也是焦慮起來。

王戎恨恨的拍了拍大腿,道:“當年孫策入江東,也沒有什麼準備,劉繇、許貢等人的能力,與孫皓相比還要強上幾分,最後孫吳還不是佔據了江東,這世間大事,有個五分把握就可以執行了,要是事事講究安穩,那什麼都不用做了。”

司馬徽被王戎說動,對這位晉國名士,建威將軍的的戰略眼光很是佩服,主意既定,司馬徽下了密令,立即調動船隻,將廣陵的二萬北府兵運送過河。

至於說,被吳軍發現會有什麼後果,司馬徽顧不得了,大不了魚死網破,反正她在吳軍中也早安插了暗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