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次元 > 無窮重阻最新章節列表 > 插入章節,對盧安行為,以及戰略視角進行解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插入章節,對盧安行為,以及戰略視角進行解

今天我們回首一百年前的,辛亥早期中國革命者,會認為他們對國內革命的的態度是幼稚的。

因為他們只考慮到獲取的國內的政治軍事力量,卻依舊對革命後國內經濟的政治的,沒有一個清晰的戰略規劃。甚至連一個設想都沒有設想。最終辛亥革命成功了,但是成果被的軍閥,和地方上封建勢力篡取。

但是我們沒資格嘲笑一百年前的,因為我們在二十一世紀,對國際思考,往往也和一百年前的的辛亥革命熱血青年一樣,目光著眼於軍事力量,卻忽略的一個軍事力量需要國際政治,國際經濟體系來的支撐。

二十世紀中國革命的成功後的最大成果,是建立了截然不同的社會主義政治經濟體系。

而二十一世紀,二十二世紀,假若一個社會主義新興大國到了不得不發動挑戰的時候,那麼需要一個什麼樣的國際政治,國際經濟體系呢?

這是社會主義新興大國國際戰略目標,達不到這種戰略目標的,枉然發動戰爭,最終會像一百年前的辛亥革命一樣。軍事上推翻舊體系,但是經濟上政治上卻對舊體系進行全面妥協。

#

社會主義新興大國的戰略目標是需要盟友。有價值的盟友。能夠以人類生存發展為最高目標,進行長遠合作的盟友。

這種盟友的國民素質,絕不是非洲,印度阿三的那種國民素質。

這種國民素質表現在方方面面。

其中有一點:整個國家的意識形態剋制消費,同意政府將大批資金投入的以人類長遠發展的專案。而這種國民素質是怎麼來?以中國為例,中國意識形態之所以的同意國家的先建設,後國民消費,是因為整個二戰國土抗戰上,慘烈的代價。讓我們對時刻記得落後會給未來造成什麼。

中國的國民對生存發展的意識形態,在二戰日軍侵華的時候,就徹底奠定了。這種意識形態,決定一百年內中國的主要政策,主要資金投入,都是建設。

但是世界其他主要工業國,沒有這種意識形態,確切的說毛子衛國戰爭後,國民的意識形態,但是在鋼鐵大叔死後,幾代蘇聯領導人不斷拆前面人的臺,政策無法延續,最後成功玩崩。俄國的國民意識形態在倒退。

至於美國,美國歐洲,國家在冷戰時期,國民的著重點,是在的核戰生存上,那時候的有效建設非常多。但是蘇聯解後,國民就逐漸開始著眼於消費。

因為美國法國英國的國民在二戰沒有中俄疼的那麼狠。在戰爭威脅消退了,民眾消費思想享樂思想優先度開始上升,未來發展和生存建設思想的優先度開始下降。

這是中國和外國,國民思想上非常非常重要的一點差距。

#

故中國和其他工業國沒法全面合作。因為一旦相互之間,經濟完全平等,科學技術完全開放。中國政府,和中國國民的組織度和態度,能夠把西方搶的沒飯吃的。事實上,就是現在的技術封鎖中,中國的技術進步也讓西方感覺到了恐慌。 在恐慌中,不願意承認自己的意識形態落後,一口咬定是中國抄襲,中國制度沒有科技創意。然後可以心安理得的的繼續西方模式(高消費,低儲蓄的模式)

中國只能按照當今模式有限合作。即使是中國軍事上取代美國的,也只能採取這種有限合作。因為一旦技術差距磨平後,中國要思考的就是西方對中國的意義到底是什麼?

維持盟友,是需要經濟利益聯絡,是需要盟友的為你完成你無法完成的事情。這才有了盟友,而不是擺出萬國來朝的好看模樣。也就是說,西方國民意識形態沒有根本轉變,而且一旦,西方對中國的技術優勢不復存在,中國連找歐洲做盟友的動力都沒有了。強行結為盟友,這樣的盟友只是累贅。

蘇聯的華約,以及的歐盟東擴後,收的希臘,冰島這樣的盟友,都是根本沒有長遠合作基礎的盟友。而中國在外交上保持高度剋制,不輕易結盟。不是周邊小國不想, 而是中國懶得對小國進行許諾。這些許諾包括,保證小國政權穩定,保證小國和其他小國對抗中,取的優勢。這些都是要花費外援的。這些小國領導人仗著同盟,對外部開啟一場戰爭,對大國來說的就是要犧牲幾個省份建設計劃擠出金錢,完成小國的野心。——小國不安分,一有機會就長袖善舞,利用大國矛盾為自己謀利。

而大國不和小國結盟,只是保持有限經濟合作,小國不敢過分跳,而大國態度也能震懾其他大國別對自己周邊伸爪子,這也就達到了大國的目的。例如二十一世紀,美國在亞太的軍事行動,都是都在考慮中國。這就是有限的付出,獲取大國想要的目的。

如果東南亞某國的國民經濟媲美廣東,並且在產業鏈上和中國高度互補。經濟合約高到一定程度。大國和其軍事同盟也未嘗不可。但是東南亞沒有一國能夠達到廣東的地步。

#

說完了盟友,在說說美國和他們的盟友之間的體系。

這個體系就是,透過軍事同盟保證霸權,然後建立金融秩序掠奪全球。——美國在二戰中設計這個體系的,是有中國的位置的。而中國有資格的獲取這個位置的,是透過二戰獲取的。但是美國認可的不是單純的中國在二戰的軍事作用,而是在二戰中的組織動員能力。

能夠抗住工業國進攻的,只有工業國。即使這個國家現階段工業薄弱,但是政府的組織力,和國民素質的就已經具備的工業國最重要的條件。裝置,技術什麼的都是能夠外部引進的。事實上,全球貿易也無法完成徹底的技術封鎖。

美國在二戰後,需要的中國是一個統一的,而且親#美的政府。在戰後,產業分配中中,提供大量勞動密集產業供應。

在美國設計的這個體系中,是針對蘇聯的。一旦這個體系成功,整個資本主義掌握的有效工業人口能碾的蘇聯毫無翻身之地。

屆時全世界有價值,能參與全球化工業生產的民族國家,都在美國主導的同盟體系內。但是蔣實在沒能力,美國也沒法填蔣這個坑,當然由於白人對華人根深蒂固的蔑視,也讓美國在當時認為可以忽視這個環節體系中國的擢用。美國當時很嗨皮的找了找戰敗國日本來頂替這個位置的。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可以說這個體系在幾十年內運轉的很成功,美國也漸漸忘記了這個體系和原先計劃的上的瑕疵。

#

隨著蘇聯解體後,美國松了一口氣。美國資本為了謀求更低的成本,稍稍放鬆了的對中國國際封鎖,以至於中國工業獲取外部原材料和技術更容易了。再然後美國小感冒了一下,被中東的蚊子頂了一下,注意力開到了中東

再然後 中國工業開始迅猛崛起。日本的先天不足的就開始體現出來了。而中國社會制度在工業生產的優勢也超出了資本家的想象。等到美國的精英們回過頭來,則發現自己霸權的根基,世界經體系出問題了。過去的霸權體系是支配了世界上百分之九十的工業人口。

而現在的在二十一世紀,雖然軍事上依舊保持霸權,但是經濟上的可支配的工業人口出現了下降。而且這個問題不能用軍事來解決,朝戰的結果,讓美國明白,不可能直接用軍事問題解決東亞政治問題。

#

美國開始用複合手段,軍事恐嚇(製造邊境衝突干擾中國),和經濟壓迫,文化入侵,將中國恢復到的當初他們想要的國際制度。事實上他們種種手段也的確成功一小部分。

在九十年代,中國政府經濟有壓力,軍事有壓力,甚至國內輿論都面臨壓力(到處都是人為外國月亮圓年輕人),故得以讓的讓中國國內的制度為資本做了部分妥協。

#

但是直到美國精英死掉,也沒有達成他們最終目標。那就是讓中國回到他們設計的二戰體系上。

在最終目標中,中國應該開放金融市場,讓美國獲取工業的部分控制權,在軍事上和美國達成同盟,確保美國的霸權。可以說一旦達成這個戰略目標,中國對美國重要性,超過歐洲重要性。直接可以踢開日本,世界進入G+g的g2模式(美國是G,中國是g)

以中國的 造船業為例,一旦美國主導這種聯合,美國美軍的軍費採購成本會大幅度下降。軍事霸權維持一百年根本不是問題。

#

但是在二十一世紀後,就沒有再然後了,當西方就新一代目光短淺,只注意噱頭的傻叉政客們上臺了。將美國寶貴的國力,用在砸阿拉伯國家,輸出混亂上。這幫和明末士大夫有的一拼的西方政客們,做的事情,能讓他們冷戰時期頭腦清醒的前輩們氣活過來,然後又死過去。幾十年在中國意識形態戰場取得的稍許勝利,被這幫蠢貨全部證偽了。

國際話語權在有生產民族國家的手中,從長遠戰略來看,阿拉伯春鳥用都沒有,阿拉伯國家又不是工業生產國家的,他們的民眾是贊成民主還是反對西方根本,對西方的世界經濟體系無關緊要,在蘇聯解體後,全世界最後一個值得美國下大力氣忽悠的只有中國人這個掌握生產力的的族群。

二十世紀末期美對中的意識形態戰爭一直處於優勢,政府迫於壓力鬆開制度各種國有改私營,但是二十一世紀初,輿論就倒轉了。民眾輿論開始支援政府建立法規制度對各行各業加強管控和監督。

#

視角回到本歷史線,盧安所在世界,一個社會主義大國處在舊的的資本霸權意識形態下,最終的目標是什麼呢?從大的目標上的,是引領世界覺醒,從國家利己主義上,應該時候獲得能跟得上自己社會形態的國家級別合作者。

事實上證明,二b國家講社會主義兄弟情義,他們除了要援助就是要援助。然後還根據理論,嘰嘰歪歪罵你修正主義,絲毫不考慮你國家內部的經濟薄弱實際情況。(阿爾巴尼亞在七十年代二b表現的實乃二b中的典範。和他們打一秒鐘交道,就掉一秒鐘智商)

#

總體來說的,五星區的國際戰略,需要世界覺醒。否則的話打贏戰爭,用舊霸權來維持國際關係,不僅僅沒用,還會把自己的國家的意識形態帶歪掉。

而世界覺醒需要超級帝國#主義的瘋狂。

盧安從未期待世界革命大決戰會變成容易的戰爭, 社會主義陣營想領導人類文明完成變革,就必須打敗就是超級帝國#主義。

故沒有打壓日本,因為根本沒必要打壓,在盧安的原先的預計中,無論是日本,南華還是北美,超級帝國#主義狀態都有可能演化成超級帝國#主義。無論結果是哪一種,都無所謂。那個國家變成超級帝國#主義,某人盧安都有預案。

而日本恰好中了籤,在國力不斷膨脹中,走到了這一步。整個國際舞臺上都盡顯他們的軍事擴張的風姿時,其思想在社會高層中颳起了廣邪風。以至於不少人在以羨慕,恨不得取而代之的目光看著他們。——但是日本是值得憐憫。

一直是平民視角的盧安叢集,始終在關注現在默不作聲,毫無任何發言權,但是數量龐大的那群人的思想變化。這群人是內向的,是不輕易說話的。盧安理解他們,因為盧安叢集中,絕大部分就是這樣的。

#

這場歷史進程的大戲中的,反派遲早要有人來演。反派會壯大,同時反派會瘋狂,最後走向滅亡。——盧安要做的是自省自查,自己不站在那個瘋狂的位置上。事實當世界目光交錯的中,盧安的目標和方向自始至終沒有變。活下去,且追逐生命和智慧的純粹

#

極端瘋狂相對應的就是純粹文明。在這個科學技術的時代,人類必須二選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