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次元 > 秦時之我要做軍閥最新章節列表 > 第二十一章 豐厚的賞賜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二十一章 豐厚的賞賜

(求收藏,求推薦啊!新書期間,周推薦每超過100加一更,跪求推薦票。)

李牧的大軍在易水之畔停留了十天方才撤軍,燕國最終還是答應了趙國的條件,兩國以易水為界,重新劃分了國界。

經此一戰後,燕國成為了戰國七雄中最為弱小的國家,李牧釋放俘虜後,整個燕國境內竟然就只有十幾萬大軍,連韓國現在都要比燕國強大。

戰國時期,人口大多集中在中原,而北方和南方則人口稀少。

可以說,從此以後,燕國很難再有崛起之機。

而韓國雖弱,但地處中原,國內兵馬數量接近三十萬左右。

只不過韓國處於四戰之地,四周的國家都能打他,雖然韓國相對富裕,但也難以發展。

李牧將五萬兵力留在趙國邊界防備燕國反撲,而他自己則率領剩餘的三萬左右人馬返回邯鄲。

半個月後,姜和李牧回到邯鄲李府。

回家後的第一件事當然是洗澡,洗過澡後,姜簡單的吃了頓飯,隨後便躺在床上,一覺睡到第二天中午才醒。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這一次隨李牧出征,前後足足將近半年,每日在軍營裡是吃不好也睡不好,可謂是吃足了苦頭。

不過姜也不後悔,這一次隨李牧出征,姜的收穫可謂巨大。

軍隊操練以及行軍打仗等相關事務,姜都已熟悉,有了這些經驗打底,日後再出征便可獨領一軍,不需要再在其他校尉的手底下混事做。

如果說這一次伐燕誰的功勞最大,那一定是李牧。

姜雖說也立了一點功勞,但姜的這點功勞,別說和李牧比,就連司馬尚等軍中將領的功勞也要比姜多得多。

但要說這一次趙國伐燕誰最出風頭,那一定是姜,就連李牧這一次的風頭都沒有姜足。

燕趙兩國的戰事已經結束將近一個月了,這場戰役之中所發生的很多事情都已經流傳到七國之內。

在此之前,姜只是作為李牧的弟子,被很多關注李牧的人所知曉。

但那些人也只是知道‘姜’這個名字而已,而對於姜本人,根本沒有誰會過多的在意。

而這一次趙國伐燕之戰,攻破武陽城的疲兵之計便是出自姜之口。而且攻城之時姜作戰勇猛,幾次攻城都最先登上城頭,手中之劍殺敵無數,更有一位燕國將領死在姜的劍下。

如果這些功勞是其他人所立,那還不算什麼。李牧伐燕,攻破的城池多了去了。

但如果這些功勞是一個十一歲的孩子所立,那就有點驚人了。

秦國甘羅十二歲出使趙國,動動口便拿走了趙國五座城池,回國後官拜上卿,成就了十二歲拜相的美名。

而趙國竟然也出了一位神童,十一歲上戰場,出謀劃策,斬將立功,本身又是趙國大將李牧的弟子。

當這些事情都集中在一個人身上時,那這個人就要出名了。

在其他六國之中,或許只是朝中臣子以及國內貴族聽過姜的名字,但在邯鄲城內,大街小巷全都流傳著姜的名字,很多趙國人都感到心中振奮。

如果說李牧是接替了廉頗的班,成為了趙國的守護神,那麼姜便被視為接替李牧的人。

李牧終究會有老去的一天,而姜則正值年幼。

至於趙王的封賞雖然還沒下來,但姜已經等候多時了。

戰國時期,很多官位都是世襲的。

就比如張良的爺爺張開地是韓國的相國,張開地死後,張良的父親張平也成了韓國的相國,若是韓國不滅,未來的張良也要當韓國的相國。

如今各國的很多官職都被國內的貴族把控,這也是為什麼姜年僅十一歲,但軍中很多校尉不但不因姜的年紀而有所輕視,反而處處都在幫著姜。

因為姜是李牧的弟子,雖然不能繼承李牧的爵位官職,但至少也能成為李牧的左右手。

李牧的兒子都不太成氣,有出息的沒幾個,但李牧有個孫子名叫李左車,今年雖不到二十歲,但兵法韜略倒背如流,軍事才能極為出眾,李牧也有意在百年之後讓李左車接替自己的位置。

目前李左車住在李牧的老家,並沒有被李牧帶在身邊,只有過年那幾天才回邯鄲,姜也和他見過幾面。

得知姜是李牧收的弟子後,李左車對姜也極為和善,也曾指點過姜的兵法。

如無意外,日後李左車與姜的關係,就如同李牧與司馬尚之間的關係。一為主將,一為副將,二人共同統領趙國兵馬。

在家裡呆了三天,趙王的封賞便下到了李牧的府邸。

升姜為都尉,繼續在李牧麾下效力,同時賞賜千金,府邸一座,家僕婢女共五十人,良田千畝。

趙王的賞賜不可謂不豐厚,以姜所立的功勞,說實話還配不上這些賞賜。

但這個時代就是這樣,官職封賞除了世襲之外,君主一句話便可以讓人一飛沖天。

想當年藺相如不過是宦者令繆賢的舍人,但完璧歸趙和繩池之會後,立刻官拜上卿,居官還在廉頗之上。

得了趙王的的賞賜,姜在這個時代終於有了自己的房子和土地,算是有了一塊立足之地。

“兒,你來啦?”

收下趙王的賞賜後,姜立刻去書房面見李牧。畢竟姜還被封了都尉,接下來軍務還要聽李牧安排。

“弟子見過師傅!”姜恭敬施禮道。

說實話,要是沒有李牧,姜即使再努力十倍也走不到今天。

伐燕一戰,王來作為李牧的親兵統領,所立的功勞也不小,但趙王也只是隨便賞賜一些金銀土地,哪有姜的賞賜這麼豐厚。

“兒,趙王厚恩,便是希望你日後能成為趙國支柱,輔保趙國天下,日後你當需更加努力才是。”李牧見姜得了賞賜有些飄飄然忘乎所以,便適時提醒道。

“是!弟子今後必定會更加努力,以報趙王大恩。”姜連忙保證道。

“好!”李牧撫掌大笑道:“兒,這一次隨為師出征,你的表現非常不錯。雖然年紀還小,但既已被趙王封了都尉,便不能辜負趙王的封賞。”

“這一次伐燕一戰,我軍也有不小的傷亡,如今正在募集新兵。兒,我給你兩千老兵,你持為師手令去募兵處再調集六千新兵,日後這八千兵馬便歸你麾下統領,由你負責訓練。”

“多謝師傅!”姜聞言大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