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次元 > 秦時之我要做軍閥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三百一十二章 轉守為攻的意義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三百一十二章 轉守為攻的意義

其實今年是很關鍵的一年。

這一年,嬴政加冠,秦國內亂不止。楚王時如無多,恐也熬不過今年,楚王之爭,也會讓楚國國內大亂。

兩大強國皆亂,今年伐齊未必沒有機會。

可姜不想伐齊,因為現在伐齊,對姜來說已經沒有任何好處了。

打敗齊國的那點戰功,能比得上打敗秦國嗎?

戰國四大名將:白起、王翦、李牧、廉頗。

這些人,要麼是秦國之將,要麼就是打敗過秦國的將領。

而威名赫赫的戰國四公子,哪一個不是因為對抗秦國才取得了如此盛名?

在這個時代,尤其是在東方六國之中,只有在與秦國的爭鬥中佔據上風,那才可稱一聲英雄。

沒打過秦國,便是如今的李牧,那也稱不上名將。

姜若是一心為趙,這個時候的確應該聯韓攻齊,趁著秦、楚內亂之機,獲取齊國的領土。

可若是縱觀天下格局,這個時候趙韓聯兵伐齊,也的確與姜所謀之事無用。

姜雖然跟嬴政吹牛逼說,自己的心願是以權臣之位強大趙國,可那也只是吹吹牛逼罷了。

若今年趙韓結盟伐齊,獲得了齊國土地,三年後兩國又擋住了秦國的入侵,那趙國可就真的強大了。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屆時李牧坐鎮秦趙邊境,姜再領兵攻燕……

這一步一步的,或許趙國真有崛起的機會。

可趙國若真的崛起了,趙王還能容得下姜和李牧嗎?

功高蓋主,權傾朝野。

姜目前的確想要戰功,但也必須是在趙王偃死後,新任趙王遷年幼之時立功。

這個時候的功勞才是真功勞。

若是趙王偃在位時,姜繼續立軍功,那個不叫立功,那叫自尋死路。

所以不管是為了姜所謀之事,還是為求自保,姜都不會在今年伐齊,哪怕這是個絕佳的時機。

若是龐還活著,他倒是有這個機會。

可惜他死了。

若是廉頗還在,李牧也有機會。

可惜廉頗也走了。

一國一名將的格局,勢必會導致君主猜忌將領。如秦國那般,一國之內,王氏一族、蒙氏一族兩大軍閥世家,那才可以穩定朝局。

不再提伐齊一事,韓宇再次確認道:“若韓趙聯兵抗秦,姜侯有幾層勝算?”

姜緩緩起身,自負道:“即便只有我趙國一國,只要朝局穩定,便有十層勝算。可若韓國參戰,便可轉守為攻。攻打秦國,只要不是函谷關,趙韓兩國勝算依然很大。”

秦趙之戰,不管姜說的有多好聽,趙國也只能作為防守方。

可若韓國參戰,兩國聯軍轉守為攻,那意義便不一樣了。

即便只是虛假的強大,但兩國依然可用戰勝秦國之餘威,威懾周邊各國,在外交上獲取好處。

趙韓結盟打贏了秦國,向魏國要點軍費很難嗎?

趙國與燕國國土接壤,攜著大敗秦國之威,向燕國要點戰馬,要點軍費很難嗎?

不難!

趙韓兩國成了抗秦主力,在前面擋住了秦國的入侵,各國都能得到喘息之機。

他們付出點利益,便能讓趙韓兩國繼續擋住秦國東出之路,這點賬誰都會算,也算的明白。

當然,即便是要好處,也要找一個善辯之人作為使者,以‘口才’說動周邊國家。

利益雖然都能看到,可韓國軍力不強,所以韓宇才缺乏信心。

姜雖然信誓旦旦,可若趙國有楚國的實力,韓宇都不會有所猶豫。

趙國這兩年雖然屢戰屢勝,國內發展極快,可與秦國相比,實力仍差一大截。

姜繼續道:“四公子所顧慮之處,無非便是戰敗之後的種種。可四公子不妨細想,秦若東出,在趙、魏、韓三國之中,會先攻哪國?韓國已經沒有時間了。

三年後與秦國之戰,對來說,只為軍功,可對韓國來說,卻是賭上國運的一戰。

四公子也並非看不清局勢之人,應該能明白此言之意吧!”

韓宇面色凝重,沉默不言。

如今韓國百官為何如此碌碌不堪?

便是姬無夜這般號稱‘韓國百年最強之將’的大將軍,也與秦國羅網暗中勾結?

東方六國之中,哪國沒有高官被秦國收買?

為何?

還不是因為秦國勢大,各方都想為自己謀求一條後路罷了。

就拿郭開、姬無夜二人來說,秦國送的那點利益,真就能比得上一國的上卿之位,比得上一國大將軍之位嗎?

能走到這一步的人,誰不是身家百萬?

但因為收買他們的錢是秦國送的,這意義便大不一樣了。

送你錢,那是抬舉你。你不收,等日後秦軍入境,別說官位不保,便是性命也保不住。

韓國想要求存,想要變強,就必須要向國內百官證明,韓國有擋住秦國的實力。

就拿姜與郭開之間的關係來說,只要姜擋住了秦國,又給郭開送好處,郭開與姜才能真正的‘將相和’。

如今韓國滅國在即,國內百官誰不是忙著謀求後路,忙著撈好處。

張開地雖無大才,但卻是一心為韓,此人雖算不上名相,但也算是忠臣了。

韓宇沉默良久,終於緩緩開口,聲音也有些沙啞:“若姜侯有把握轉守為攻,宇必定全力相助。”

姜自信一笑,道:“還請四公子拭目以待。”

轉守為攻的意義便在於,讓東方六國看到秦國其實也不過如此罷了。

防守,意味著處於弱勢。而進攻,才是強者之道。

只有戰勝秦國,各方才能有一個喘息之機。

姜表面上帶著自信,但心中卻是暗自算計。

這一戰對於姜的另一個意義便是,讓嬴政對自己‘以權臣之位強國’的思想深信不疑。

如今李牧為趙遷之師的訊息已經不是秘密了,三年後秦趙之戰結束,姜會調往代縣鎮守,也能證明姜不貪權位,一心只為強國。

先讓李牧教導趙遷,等李牧老後,姜會接替李牧的大將軍之位,屆時既可討伐周邊各國,亦可以權臣之勢壓制趙王,讓趙王在逆境之中成長為一代英王。

但要賣好這個人設,還需要多方算計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