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次元 > 秦時之我要做軍閥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三十七章 第二次伐燕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三十七章 第二次伐燕

“兒,看來為了建這座營寨,你的確費了不少心思,不錯。”李牧撫須笑道:“為將者,能注意到每一個細節,只此一點,日後為師便不需要再替你操心了。”

李牧看起來極為滿意,雖然只教了姜短短三年,但姜接受知識的速度極快,在領兵打仗這一方面,除了經驗之外,李牧已經不需要再傳授姜什麼了。

而領兵打仗的經驗,哪裡還有比親自上戰場更容易獲得的地方?

“師傅可要看看我營中將士?”姜面帶幾分得意。

“好,為師正要去看。”

除了日常守衛軍營的執勤士兵,以及派出去巡邏的士兵外,全營六千士兵此刻都在校場之上訓練。

為了迎接明年的伐燕之戰,全營從姜以下,全都進入了備戰狀態,每日訓練極為刻苦。

再加上軍中伙食豐盛,士兵們一個個都壯實了起來,氣勢鼎盛。

李牧只看了一眼,便看出這些將士各個都是精壯的北地男兒。陣法兵器練的如何暫且不說,單單是氣勢和行軍佇列便已經有模有樣了,甚至與李牧麾下的精兵相比都不遑多讓。

要知道,李牧麾下的精兵,可是集合了他麾下十幾萬大軍之中最精壯的戰士才組建起來的,各個都是百戰精兵。

而姜的這些士兵,除了沒有見過血之外,其他的地方與李牧的精兵比起來也絲毫不差。

“不到三個月的時間便能有這等成績,兒,為師果然沒有看錯你。”

“原本你這次隨龐將軍伐燕,為師還有些擔心。但如今看來,你有這等精壯的將士,想來此戰應無大礙。”李牧哈哈笑道。

對於龐這個人,李牧其實是敬佩的。

但有才學,有品行,不代表會帶兵打仗。

明年的伐燕之戰,甚至可以說是龐人生中第一次帶兵上戰場。

要知道,龐今年已經快八十歲了,這等年紀還要帶兵上戰場,能不能吃得了苦都不一定。

但此番來姜軍中視察過後,李牧終於不再擔心了。

姜麾下有這等精兵良將,即便不能勝之,自保應無大礙。

“兒,我記得你獨自領軍才三個月吧?當初給你的六千人可都是新兵,雖然都是青壯,但也頗為瘦弱,你是如何在短短三月內,讓這些士兵發生天翻地覆的變化?”司馬尚在一旁好奇的問道。

“師傅,司馬將軍,你們請跟我來。”姜聞言邀請道。

“哦?看看你小子還有什麼秘密!”李牧和司馬尚對視一眼,一同笑道。

姜一路帶著李牧、司馬尚等人參觀了軍營外的羊圈和養殖場後,解釋道:“這是我自己出資建設的養殖場,我讓士兵們每日刻苦訓練,訓練最努力的有肉吃,而訓練不用功的,則要負責打掃養殖場。”

“如此一來,士兵們有了競爭,自然刻苦訓練。而且士兵們每隔幾日便能吃上一頓肉,身體自然健壯。”

“原來如此,兒不但治軍有方,而且愛兵如子,將軍,您可教了一個好徒弟啊!”司馬尚恭喜道。

“哈哈!”李牧大笑,神色間好不得意。

笑吧!笑吧!

姜心中暗道:“這些士兵可都是新兵,如今又受了我這麼多恩惠,現在別說是李牧的命令,便是趙王的命令,都不一定有我的命令管用。”

雖然在名義上,姜無法私自調動營中士兵,但實際上,哪怕沒有趙王的命令,只要姜想,這些士兵便會唯姜之名命是從。

當天傍晚,李牧便帶人快馬返回了邯鄲,他身為趙國將軍,自然有許多軍務需要處理,不可久留在外。

如今視察了姜的軍營,李牧自然沒什麼好擔心的了。

而姜,現在只需安心等待明年出征即可。

過年時,姜帶著玄翦返回了邯鄲,去李牧府一同過年,順便也給營中將士放了假。

軍餉已經發了下來,士兵們有了錢,自然要回家看看,將錢留給家裡人。

時間過的極快,年後二月,姜便接到了軍令,即刻率領大軍前往邯鄲,與龐將軍的大軍匯合。

這一次伐燕,算上姜的八千人馬,一共也只有七萬人左右。

畢竟燕國如今已是落日黃花,國力陷入有史以來最低潮。

去年的燕國,或許國內還有二十五萬左右的士兵,但去年趙國伐燕一戰過後,燕國國力大損,全國兵馬恐怕也只剩下不到二十萬了。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再加上這些士兵還要鎮守全國各地,能派到前線的兵馬頂多也就六七萬人。

龐此戰,首要便是攻破燕國的武陽城,武陽城一破,滅燕才有希望,到時趙王會立刻增兵支援龐。

若武陽城不破,便是派再多的軍隊也拿不下燕國。

而對趙國來說,滅燕的重點從來不在燕國,而在秦國。

去年秦國才剛剛為燕趙兩國調停,而僅僅一年時間,趙國便再次舉兵伐燕,明顯是沒將秦國放在眼裡。

若趙國舉全國之力攻燕,而秦國趁此時機來犯,恐怕難以抵擋。

這也是趙王無法派出更多兵馬的原因。

其實此時此刻,在趙王心裡,多少是有一點瞧不起秦王嬴政。

如今嬴政繼位秦王之位已快五年了,別說建立功勳,就連朝中政權還掌握在呂不韋的手中。

秦國雖有良臣猛將,但若秦王無能的話,其在位期間趙國可保無虞。

其實秦國一連幾年都沒什麼太大的軍事行動,姜也曾一度懷疑,當今秦王嬴政究竟是不是歷史上的那個秦王嬴政。

但轉而一想,如今嬴政才十七歲,尚未舉行冠禮,他雖有野心,但呂不韋畢竟是名義上的輔政大臣,嬴政雖有心收回王權,但師出無名恐怕也拿呂不韋毫無辦法。

王權之所以是王權,在國內擁有至高無上的地位,名正言順是極其重要的。

哪怕如今秦國大權都在呂不韋的手上,但只要嬴政加冠之後,便有親政之權,屆時即便是呂不韋不想歸還大權,那些忠秦的老臣都不會同意。

但如今,呂不韋是輔政大臣,秦國相國,嬴政在名不順言不正的情況下,即便有心想要除掉呂不韋,朝中大臣也不會同意。

因為你今天可以毫無理由的殺掉呂不韋,明天就可以毫無理由的殺掉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