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次元 > 秦時之我要做軍閥最新章節列表 > 第五百一十六章 兵分三路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五百一十六章 兵分三路

王翦中軍。

王翦可沒有姜的單筒望遠鏡,可以清晰的看到對面的兵種佈置。

不過只看將旗,也能看出趙國的中軍與左右兩翼都是何人統兵。

李牧坐鎮中軍,司馬尚負責右翼,姜負責左翼。

看到趙軍右翼那飄揚的‘姜’字旗幟,王翦微微凝眉,心中暗道不妙。

王翦命蒙恬統領左翼軍團,名王武統領右翼,雙方各自統兵三萬。

王武是王翦的遠防侄子,十幾歲便開始從軍,積功做到一軍將領的位置,無論是帶兵經驗,還是軍事素質,包括陣法韜略,王武都不輸蒙恬絲毫。

可領兵打仗光有這些是沒用的。

尤其是對上姜這樣的對手,心性才是關鍵。

若心性不夠,就只能被姜玩弄於鼓掌之間。

姜與蒙恬雖然都統領左翼軍團,可左翼是要對上敵軍的右翼的。

王翦其實是想讓蒙恬對上姜的。

蒙恬心性沉穩,穩紮穩打之下,也不會輕易中了姜的計謀。

而王武的性格與王離差不多,王氏是秦國第一軍閥世家,王武平日裡被人吹捧慣了,心性多少有些驕傲和自負。

哪怕姜戰功赫赫,可王武此前卻並沒與姜交戰過,再加上姜的年紀不及弱冠,小覷姜的是必然的。

可此刻臨陣換將也已經來不及了。

王翦只能期盼王武能足夠的小心謹慎。

王武當然足夠謹慎,事實上,當他看到對面軍中豎著‘姜’字旗號時,只感覺膀胱微微膨脹。

王武今年已經四十多了,早已過了爭強好勝的年紀,平日裡張揚跋扈一些,那也是有王氏一族做後盾。

人到中年,早已沒了少年時期的熱血,享受慣了榮華富貴,以及權力帶來的快感,自然而然的就會產生一種情緒怕死!

連王翦這樣的名將都在姜手上吃了兩次虧,如今安陽城將破,逼的王翦不得不出城迎戰。

而這一切都要歸功於姜。

如今王武只有三萬大軍,卻要對上姜的五萬騎兵,哪怕他只需要以盾牌兵擋住姜,他也感受到了極大的壓力。

‘隆隆隆!’

‘嗚嗚嗚’

隨著戰鼓與號角聲響起,秦趙兩國大軍同時壓上,真正的廝殺開始了。

姜麾下五萬騎兵一分為三,李賀領兵一萬五千直奔王翦中軍而去,根本就沒管王武的右翼大軍。

事實上,在兵力相差懸殊的情況下,分兵的確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尤其步兵與騎兵還有著巨大的機動性差距。

徐峰同樣領兵一萬五千,卻是沒有急著進攻王武統領的秦國右翼軍團,而是奔襲到半路之後,大軍分散開來,為李賀的軍隊壓陣。

李賀只需不斷的以弓弩騷擾王翦的中軍,自然就可以建功。

而王武麾下的三萬大軍只需一動,盾牌大陣立刻瓦解,屆時騎射部隊的弓弩就可以發揮作用了。

至於姜……

姜此刻還坐在戰車上喝茶呢。

姜笑呵呵的看著對面的三萬大軍,我已經做出了行動,你又要如何反擊呢?

‘王’字大旗,又是王翦的親戚嗎?

從戰鼓聲響起的那一刻,王武立刻下令盾牌兵佈陣,三萬大軍結成盾牌大陣一字排開,嚴陣以待,等待著姜的進攻。

弓箭手面對這種盾牌大陣是沒有殺傷力的。

前後左右,包括上方,都有盾牌保護。

長槍兵與弓箭手隱藏在盾牌大陣之中,只要稍有機會,立刻就能展開反擊。

王武打的是防守反擊的戰術,不求殺敵,只求將敵人拖住。

若姜下令騎兵換上近戰武器強攻,王武只需讓大軍合圍,便能將姜的騎兵團團圍住。

只要抗住了騎兵的第一波衝鋒,騎兵無法發揮奔襲的優勢,戰鬥力甚至還不如步兵呢。

畢竟馬只是畜生,無法像人一樣配合的那麼完美。

可姜不安套路來啊!

一看到姜分兵正面攻擊王翦的軍中,王武一下子就懵了。

你不管我了?

我三萬大軍難道就這麼站著不成?

王武不是傻子,姜分兵的策略他看的很清楚。

李賀只是負責誘敵的,徐峰負責壓陣。

一旦王武想要攔截李賀,盾牌大陣或許會亂,這就給了徐峰一個攻擊的機會。

哪怕盾牌大陣陣勢不亂,可只要大軍一動,必然就給了姜突破的機會。

屆時姜就有了突破秦軍右翼的機會,攻打王翦的中軍後路。

姜大軍的動靜,很快吸引了李牧與王翦的注意。

直接無視王虎的三萬大軍,分兵三路,一路誘敵,一路壓陣,一路尋機突破,讓王武的三萬大軍不敢輕舉妄動。

這種情況下,看似是王虎拖住了姜的三萬五千大軍。

可從另外一個角度來看,李牧又何嘗不是多了一萬五千騎兵相助。

而且還是騎射部隊。

王翦微微凝眉,雙方兵力的差距,是王翦最大的弱項。

若是旁人領兵,王翦自然無懼。

可如今領兵的是李牧和姜,王翦也不得不嚴陣以待。

若王離沒有損失兩萬百戰穿甲兵,王翦甚至敢以攻代守,正面與李牧大軍野戰。

可如今折了兩萬百戰穿甲兵,王翦兵力不佔優勢,但若以城池防守,也完全無懼李牧的二十萬大軍。

改變戰局的關鍵還是在於投石車,讓王翦無法死守城池。

投石車與兩萬百戰穿甲兵的陣亡,直接讓王翦處於最劣勢。

不過以王翦的軍事素養,他其實早就想過姜與司馬尚會分兵襲擊他的中軍。

見李賀率領騎兵攻來,王翦下令改變號角,同時揮舞將旗。

王翦的中軍大陣微微變動,很快就分出五千盾牌兵與五千弓箭手,一萬大軍結陣等待李賀的部隊。

王翦雖然分兵,但李牧的中軍依舊以防守和拖延為主。

而王翦則是將百戰穿甲兵放在了中軍。

但想要攻破李牧的盾牌大陣,只要弓箭是做不到的,強攻才是正途。

李牧不想折損兵力太過,所以才不與王翦對陣騎兵,可王翦已經顧及不了那麼多了,他必須要勝,必須要拖延到秦王的命令抵達前線。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否則王翦就只能看著安陽城破,然後帶兵狼狽而逃。

安陽城若不破,而王翦卻帶兵撤退。

在秦國,那叫逃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