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言情 > 明末皇帝分身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一七零章 朝鮮佈局(一)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一七零章 朝鮮佈局(一)

皮島海戰爆發不久,清軍尚可喜水師開始龜縮旅順口。◎聰明的孩子記住 超快手打更新 .◎鄭芝豹部幫助東江鎮重新掌控了渤海的制海權,並且逐個島嶼的進行清剿滿清的海上據點。打通了渤海灣,大明與鴨綠江之間,暢通無阻的海路。

這一場海戰,在大明境內波瀾不驚。但是,對於朝鮮來說,卻是震驚千里,流傳的訊息,也一rì數變。

“明庭派援軍支援東江鎮。”——詫異!

“明援軍鄭芝豹部與清軍尚可喜水師,戰與海上......”——關注!

“清軍尚可喜受挫,逃回旅順!”——難以置信!

“大明封鎖旅順口,炮轟敵陣,尚可喜部死傷無數!”——震動!

“王師北上,韃虜水師躲在旅順,畏不敢戰!”——歡騰!

明清海戰之初,尊明派與尊清派之間輿論戰爭相持不下。但是,隨著明軍在海上節節勝利,朝鮮君臣中的尊明派系,開始紛紛感覺揚眉吐氣。

尊明派的首領,朝鮮仁祖李倧在朝中更是喜形於sè道:“王師大勝,我朝鮮有救矣!”

作為一個軍事小國,朝鮮向來只能仰仗大國鼻息。朝鮮李朝立國之初,便是李成桂政變推翻蒙元冊封的朝鮮王室。之後,李成桂迅速尋求明廷冊封,從而確立其得位正統xìng。而兩百多年,朝鮮也只需抱緊明廷的大腿,各類自身解決不了的政治、經濟難題,皆獲得解決。

當然。朝鮮李朝野有兩位不是明廷冊封的當權者——燕山君、光海君。不過,兩者並非是嫡子,並不能夠獲得朝鮮朝野認同,往往很快便被推翻,並且擁立有資格獲得明廷冊封的嫡子登基為國王。

朝鮮光海君是在抗倭援朝戰役中,因為統領朝鮮軍隊,配合明軍作戰。從而獲得了實際的權柄。儘管,由於光海君是庶子,明廷不可能冊封其王位。令光海君心生怨恨。但是,光海君時期,由於朝鮮服從大明的歷史慣xìng。依然是派遣眾多的兵將,輔佐大明征伐造反的後金。

但是,在薩爾滸戰敗後,朝鮮將領姜弘立率一萬部眾投降滿清。姜弘立是抗倭戰爭時期崛起的老將,同時也是光海君的心腹。隨著姜弘立投降,朝鮮諸多大臣開始發動政變,以背叛上國、殺戮兄弟、幽禁母後等等罪名將光海君流放。

而光海君被流放不久,朝鮮諸臣便擁立宣祖嫡子仁祖李倧登基,因為李倧是宣宗的嫡子身份,能夠被明廷正式冊封為國王。

仁祖李倧掌權後。也自是高舉“尊明排滿”大義,以標榜其正統。

但是,仁祖李倧掌權後太過於激進,罔顧朝鮮和滿清之間的軍事實力相差過於懸殊,盲目喊口號。只能給滿清理直氣壯的軍事打擊藉口。

天啟七年滿清策反的朝鮮大將在姜弘立,並勢如破竹的攻入朝鮮國都,釀成了“丁卯胡亂”。此次兵臨城下後,滿清強迫朝鮮與之簽署了“兄弟之邦”的盟約。

盟約中,朝鮮被迫需要與滿清展開互市貿易,還需每年向後滿清上貢計有黃金百兩。白銀千兩,麻布千匹,細布萬匹,綿綢千匹,其餘大小禮物不計其數。這顯然,不像是“兄弟之邦”,而是變相讓朝鮮稱臣。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不過,朝鮮仁祖李倧到底還是堅持了底線:“和貴國者,所以交鄰也;事明朝者,所以事大也。斯二者並行不悖。”

繼續尊明為父母之邦,而與清廷建立兄弟之邦關係。

但是,清廷皇太極稱帝之後,並不滿足與朝鮮之間的關係,屢次派使者令朝鮮語其簽訂“君臣之國;”關係,而皇太極稱帝後,更激的儒家文化濃郁的朝鮮上下,憤慨不已。

按照後世研究,世界上兩大帝統——羅馬帝統、中華帝統。國王、汗王之類隨便稱呼,但是皇帝可不是隨便稱謂的,亞洲儒家文化圈,自古以來只有一位合法皇帝,那就是中原王朝的皇帝。

歐洲也是類似——羅馬覆滅之後,只有一位榮譽xìng質的帝統“神聖羅馬帝國皇帝”。這一帝統,往往是教皇加冕給一位國勢最強盛的天主教國家的歐洲君王。

同樣,儒家文明圈只有一個皇帝,誰是中原王朝的皇帝,便是正統。正統的皇帝身份確立後,周圍是數百個國家、部落,皆是前來朝貢、稱臣。這是自古以來,確立是儒家文明圈規則。

作為深受儒家文化影響的朝鮮,對於滿清的稱帝表現的比大明王朝還要激動。朝鮮的百姓紛紛暴走,要求斬殺清廷派駐朝鮮的使者,焚燒與清廷簽署的屈辱國書。並且,清廷使者被當街砸石塊襲擊,於是,清廷使者大怒,不顧朝鮮大臣的挽留,撤離了朝鮮。

而藉著這一次的風暴,清廷終於找到了一個最完美出兵朝鮮的藉口——朝鮮違背兄弟之國的約定!

由於滿清出兵已經是必然,朝鮮民意也要與滿清血戰來洗刷屈辱。仁祖大王只能硬著頭皮,命令朝鮮境內的八個道,整軍備戰,預防清廷出兵的可能。但是,朝鮮君臣也沒有什麼靠譜的良策,更找不到軍事指揮能力傑出的名將,只能一再向朝鮮軍民一再講儒家大道理、華夷之辨之類的。

而崇禎九年十一月,清廷偽帝皇太極祭天祝文,歷數朝鮮君臣“招降納叛”、“拒絕軍援”、“反抗大清”等諸般行徑,準備動員滿蒙漢八旗軍十萬征伐朝鮮。

雖然朝鮮民意高漲,但是仁祖國王為首的君臣,卻是把擊敗清廷入侵的希望,賭在大明的援軍身上。

為此,仁祖迅速的派出使者前往皮島,而且,朝鮮為了修補與大明之間的關係,更是令軍民,運輸了3萬石糧食,供應給皮島東江鎮。

外交策略,急驟的轉變,這也是朝鮮別無選擇了!

滿清雲集十萬大軍,對於朝鮮來說,這就是一場滅國之戰。不願意屈服兇蠻的清廷,朝鮮自然只能更努力抱明廷大腿。

十餘rì後。

朝鮮宮廷的宦官彙報:“大王,上國使者鄭芝豹來了!”

仁祖喜形於sè道:“快快有請.......”(。。)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