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言情 > 明末皇帝分身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一七三章 抗清援朝,保家衛國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一七三章 抗清援朝,保家衛國

大明崇禎九年,偽清崇德元年十二月。偽清都城,盛京。皇太極剛剛釋出征討朝鮮的旨意,對於滿清而言的壞音訊接二連三。

“馬福塔一行人,在漢陽城行跡暴露,被朝鮮人當眾斬首了”

“知道了”

“尚可捷報損失戰艦25艘,各類小船損毀276艘。旅順水師元氣大傷,已有力海作戰.....”

“告訴尚可喜,守旅順,不容有失待朕掃平朝鮮,自會補足他的損失。”

一連串的小波折,在皇太極眼裡,皆不值一提。只需降服朝鮮,損失十倍也可以取得補償。

“朝鮮又多了一個罪證,斬我大贓官員馬福塔”皇太極向著滿漢蒙諸將士說道,“朕此役出征,為經驗朝鮮,並為馬福塔等將士復仇我師出有名,非無故伐之,故我應抱有必勝之念”

“必勝必勝”滿漢蒙各位將士咆哮。

理想上,正義與否對於他們來說都是虛無縹緲的,出兵後打敗仗,經過縱兵搶劫,取得大量的戰爭紅利才是滿清維持士氣的根本。

而後來滿清軍事集團,統治中原後迅速的得到了戰役力。緣由很複雜——統治中原億萬人口,供養幾十萬旗人。旗人不用搶劫,過著旱澇保收鐵桿莊稼生活,自然是墮落成不能打仗的紈絝八旗。

皇太極點頭,對於八旗兵的士氣,頗為稱心。

“出征”隨著皇太極一聲令下。八旗大軍拔寨而起。

此役,八旗大軍將星雲集,光是牛錄額真就達到百餘人,顯然這是典型的“滅國之戰”。亞洲戰場上,由於稜堡之類的軍事要塞未取得普及。戰役的強勢一方與小國的戰役,往往報著滅國之戰的心態。

而在歐洲,稜堡的普及後。滅國之戰逐漸成為了歷史。由於,攻陷一座稜堡,就曾經非常費時費力。更何況滅一國度。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歐洲大陸上的小國也能擁有數百座稜堡,大國擁有數千計的稜堡。曠rì持久的稜堡攻防戰役,讓歐洲的戰爭退化成比拼國力為主的消耗戰。消耗戰的出現。使得經濟、工業根底,成為戰爭勝負的關鍵。因此,歐洲的工業強國、經濟強國,也會是軍事上的大國強國。

亞洲地區,由於稜堡式防禦未得到普及,短工夫內滅一國度的戰爭,依然比較盛行。

雖然有著諸多的不利要素——清軍的旅順水軍得到了渤海灣的制海權,並且皇太極派往朝鮮漢陽城的馬福塔等人被斬首示眾。

但是,滿清伐朝鮮的,依然按照原方案停止。為了防備明軍。清廷派濟爾哈朗守瀋陽,阿濟格、阿巴泰守遼河入海口以遏明軍。

而皇太極親身統領12萬大軍出征,多爾袞、豪格、多鐸、嶽託、代善等等八旗旗主統帥各軍分路防禦,安平貝勒杜度、恭順王孔有德等護輜重。

清軍d調集全國大多數可用的船隻,大軍千帆齊駛。度過鴨綠江,向著朝鮮發動連綿攻勢。數rì之內,克定山城、郭山城,殲滅朝鮮軍隊萬餘。並且,皇太極再次令人傳書,令朝鮮君臣投誠。

仁祖令人回覆道:“我朝鮮國雖小、兵雖弱。但豈能侍奉蠻夷為君?”

皇太極大怒,本意還預備以仁祖為傀儡,但是眼下他決議,滅朝鮮李朝宗室,徹底將朝鮮八旗化。

而此時的朝鮮,經過皇家新軍的軍事參謀的協助下。大約7萬朝鮮主力軍集中在漢陽城中猛攻待防。於此同時,朝鮮八道十萬地方軍隊,也各自猛攻在穩固的城池中,未像歷史上那樣自覺拯救漢陽城,半路上被滿清在野戰中逐一殲滅。

朝鮮完全以烏龜普通的防禦態勢,堅決避免與滿清打野戰。這也使得滿清短期內滅國之戰,成為泡影。

除了經過調動朝鮮軍隊的打防禦戰之外,大明的軍隊,也積極的經過軍事舉動策應朝鮮。天津水師和東江鎮水師聯手不斷沿著鴨綠江襲擾滿清舟師,陸續擊沉滿清運輸船隻百多艘,淹死清軍千餘人。

與此同時,遼東的關寧軍也奉旨調動,祖大壽、祖大樂等人帶領6萬關寧軍在遼西與阿濟格、阿巴泰展開激戰。

整個北方地區,烽煙連綿。但是,滿清先滅朝鮮,再呼叫朝鮮的人力、物力,用以攻伐大明的如意算盤落空了.......

————————

朝鮮戰爭,不但是朝鮮的戰爭,更是天下格局之戰。圍棋中有術語“金角銀邊草肚皮”,佔據邊角之地所費的棋子是比較少,但是佔據空間資源的效率卻是比較大。

滿清的遼西、蒙古等地本身就是“銀邊”,而朝鮮之地更是“金角”。佔據朝鮮所消耗的軍力成本是很低的,但是可以產生的效益卻不下於吞併大明北方的一個省份,因此滿清才會如此蓄勢吞併朝鮮之地。

而作為棋局的另外一個棋手,大明假設想要盤活整盤棋局,自然是不能任由滿清稱心如意的吞下朝鮮。調動軍事力氣,干涉朝鮮大局,是大明必須做出的戰略選擇。

肖圖白盤算了戰略格局,很快看法到——朝鮮不得不救

不但是由於道義,更重要的是明清戰爭的全體戰略利益歷史上,皇太極先後擄掠朝鮮人口達到百萬之巨,光是這一次降服朝鮮的戰役,除了屠殺朝鮮的尊明反清義士數十萬之外,更直接擄走朝鮮50萬人口,作為戰爭賠款之一。而滿清從朝鮮擄走的大量人口,也減速了滿蒙地區工農業的發展,也為後來滅明之戰,奠定了經濟根底。

思索清楚後,肖圖白末尾不惜成本的停止軍事動員,為加大援朝戰爭做預備。

首先,肖圖白以高於市馳3倍的天價,從天津港徵集了35艘商船、以及800多艘漁船,並且僱傭了這些船長、水手,向朝鮮戰場保送1500名皇家新軍兵士,以及1萬民兵兵士。

徵集民船的費用達到40萬兩,而出兵的各類軍費預算,則達到300萬兩。之所以軍費如此之高,是由於皇家新軍不但本身預備了充分的補給,而且還帶著可以武裝三十萬朝鮮人的冷兵器。充分武裝朝鮮人,讓朝鮮對滿清發揮出更大的牽製造用,這才更符合大明的國度安全戰略。

戰役代號“抗清援朝,保家衛國”。

戰爭動員中,肖圖白明白的講:“誰是我們的冤家,誰是我們的敵人。要從大明的利益大局出發,朝鮮能抗清,就是我大明的冤家。對於冤家,我們要援助,不能讓其吃虧。而假設朝鮮被降服,變成了我們的敵人,不但讓滿清增加了東邊邊境線的壓力,更可以調集朝鮮的人口資源、新增其軍事潛力,對我大明發動更大規模的侵略活動。因此,抗清援朝戰役,本質上也是保家衛國戰爭。為了避免我大明更多子民,免於受戰亂、奴役,我軍必然跨國出擊,援助朝鮮君臣的抗清戰爭我軍的宗旨是‘抗清援朝,保家衛國’蒼天庇佑,正義必勝”

“抗清援朝,保家衛國蒼天庇佑,正義必勝”

“抗清援朝,保家衛國蒼天庇佑,正義必勝”

將士們明白了此役作戰目的後,士氣不由的高漲。

這次遠征軍的總指揮是肖白浪。皇家新軍諸位將領中,逐漸顯露大將之風的,並且對於韃子研討的很透徹的將領,只要肖白浪。

肖圖白與兵士們明面上上說正義,但是暗地裡和肖白浪交代道:“此役遠征朝鮮,要悠著點。假設,朝鮮形勢不可為,那麼想辦法救出仁祖和其子女、王妃,之後,與朝鮮簽署協議,佔據耽羅島,在島上樹立長久的軍事基地。”

肖白浪點頭道:“末將遵令”

這援助軍差遣到朝鮮前線,最低目的是本質控制耽羅島,樹立軍事基地,以此作為中轉基地,穩固皇家新軍對於渤海、黃海,甚至是rì本海的控制。

耽羅島總面積有1825平方公里,元庭曾經在耽羅島設立牧馬府。元滅後,牧馬府了幾十年後,才向朝鮮李氏王朝投誠。而耽羅島歸附朝鮮後,朝鮮持續將之作為養馬場,以及犯人的放逐地之一。

理想上,耽羅島不但適宜養馬、捕魚,而且整個島嶼上還有90萬畝土地,適宜耕耘。單是以耽羅島的土地屯田、捕魚,便足以養活三十萬軍民。

而且,耽羅島位於朝鮮半島的最南面,遠離滿清的軍事打擊,哪怕朝鮮全境淪喪,耽羅島也穩如泰山。

與此同時,由於耽羅島的特殊地理地位,控制得當可以成為大明海軍控制東北亞海權的橋頭堡。

而掌握了東北亞陸地的主導權,不但可以掌控龐大的航海貿易的利益,更重要的是,確立大明逐漸走向海權時代,完畢中國封建王朝,歷朝皆只重陸權,而不重海權的侷限。

試想,光是鄭芝龍2萬餘人的海盜武裝全盛時期,在亞洲海上收取保護費,一年就能取得千萬兩的利益。要是大明擁有一支規模龐大的海軍,更仔細的清剿海盜、打擊走私,收取的關稅恐怕比之鄭芝龍收取的保護費要龐大數倍歡迎您來您的支援,就是我最大的動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