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言情 > 明末皇帝分身最新章節列表 > 第十八章 流民、安置、葛沽荒地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十八章 流民、安置、葛沽荒地

天氣越來越寒冷,甚至下了一場大雪。

對於缺衣少食的底層百姓,簡直是一場災難。天津城內無家可歸的流民甚多,這些流民多是做短工,或者是行乞維生,更多人則是主動的賣身為奴,希望活命。

“老爺收下我吧,我能幹活,不要工錢。”一名餓的兩眼發黑的少年哀求道。

“民女死了丈夫,無依無靠。只要您收養民女的兩孩子,讓民女做什麼都行.......”還算清秀的女子,牽著一名男孩,懷中抱著一名嬰孩,哭道。

“給口飯吃吧.......”越來越多的流民圍上來。

在天津,肖圖白每天都看到街上有流民凍死、餓死在街上,對於這些沒人管是死屍,官府僱人拉到城外亂葬崗草草掩埋了事。

對於這些慘象,肖圖白既是心生不忍,便讓總顧問衙門的人事司,招募流民提供自食其力的工作。

除了不忍之外,肖圖白也知道,這些都是最廉價的勞動力。

無所謂殘忍,無所謂剝削——

受到救助的流民,首先會簽訂一份協議,成為一名“契約奴”,總顧問衙門向這些自願賣身為奴的流民提供食宿。總顧問衙門,不會故意殺死或者體罰“契約奴”,也不會無故侮辱、侵犯“契約奴”的身體。

而一名“契約奴”中十八歲至四十八歲之間的成年勞動力,需要在總顧問衙門的安排下進行生產勞動。如果一名“契約奴”不願意進行合理的勞動,那麼總顧問衙門則是有權解除契約,不再對其提供基本的食宿。

當然了,總顧問衙門對於“契約奴”的勞動,只提供基本的食宿,而不會付給工錢。而“契約奴”勞動滿一年,可以重新變為“民戶”。

“民戶”擁有人身zì yóu,總顧問衙門會為其勞動支付酬勞。當然了,總顧問衙門不會為民戶提供免費的食宿了,民戶需要自己dú lì賺錢,養家餬口。

而針對“契約奴”中沒有勞動能力的老年人,總顧問衙門負責基本的贍養。

而“契約奴”中的未成年兒童,總顧問衙門會對其安排文化教育課程。當然了,文化教育也並不是免費的,將來這些“契約奴”兒童成年之後,需要用參加勞動,或者是參軍的方式,償還對其教育成本。

總而言之,肖圖白並不提倡開倉放糧式的賑災、救濟。更提倡,提供就業的方式,授之以漁。

人貴自強不息!總顧問衙門家業有限,不可能大量的去收養不勞而食的懶漢。

————————

對於“契約奴”的招募、管理工作,是由總顧問衙門中的人事司負責。人事司的司長名叫將岸,字自在,是一名紹興師爺出身,有著二十年幕僚經驗,給巡撫、布政司(省長)一級的地方大員做過師爺。

事實上,明朝的大多數的官員,本身是不會處理政務的。具體的政務,大多數是師爺、幕僚幫助處理,只有擁有好師爺,才能夠有好政績。所以這個將岸,在政務管理能力上是能夠主政一省。

“大人,下官派人招募時,流民爭相湧來,天津的流民數以萬計。經過各位同僚的同心同德協作,已是與6000多人簽訂了‘契約奴’協議。其中,成年男子勞動力2000餘人,老人700餘,婦女1300餘,兒童2000餘......下一步,屬下會進一步將契約奴分類,有文化的、有手藝的、有勞動能力的和沒有勞動能力的各自分類。按照勞動力的技能,針對xìng的向其安排工作.......”

將岸有點興奮的向肖圖白報告說道,他做了二十的幕僚,輔佐過五任東翁。不過,做夢也想要自己當官掌權。前不久,透過了總顧問衙門的考試,並在工作中脫穎而出,擔任了人事司的司長,充分滿足了將岸的掌管大權的yù望。

當然了,將岸知道自己的一切全部是肖大人給的。如果肖圖白不滿意,隨時可以將他從現在的位置上換掉。

肖圖白點頭道:“做的很好,那些契約奴的住宿,可有安排?”

將岸胸有成竹道:“下官準備先向兵部,購買一些軍用帳篷,讓流民暫時在帳篷中居住一段時間。與此同時,組織流民伐木、燒磚,去建永久xìng的住宅。帳篷方面大約要1萬兩銀子,如果新建六千人的永久xìng居住點,至少要六萬兩銀子的開支......”

肖圖白點了點頭,說道:“嗯,知道了!安置流民後,儘快讓流民投身工作。在明年耕之前,要將葛沽荒地給開墾個幾十萬畝出來!”

葛沽地區,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都是荒無人煙。在兵營重新啟用之後,稍微有了一點人氣。

不過,周圍六七十萬畝的面積,都是沒有村鎮的。

見到如此,肖圖白索xìng以10萬兩的價格,直接將大約50平方公里範圍的荒地,一口氣從天津兵備道和天津巡撫衙門手中買了下來。換成明朝的田畝數量,則是達到了75萬畝之巨。

肖圖白買下這些土地,是準備墾荒、種田。

歷史證明,葛沽荒地的價值,被遠遠低估了。如果,這些荒地被開墾出50萬畝農田,一年至少能夠創造價值幾十萬兩銀子,甚至是幾百萬兩銀子的經濟效益!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對於這些荒地的安排,肖圖白準備種植高產的美洲作物。

美洲高產作物中的馬鈴薯,在萬曆年間,荷蘭人從海路經天津帶到běi jīng,將這種海外的作物,作為貢品獻上。

而明朝時期,馬鈴薯一直是當做是宮廷御用食品,在皇莊中少量的種植。物以稀為貴,běi jīng市場銷售的馬鈴薯,價格也達到每斤60文。一斤馬鈴薯能換兩斤大米、或者是五六斤粗糧。

另外一種高產作物——紅薯,最初被馬裡拉的西班牙人當做珍寶一般,秘而不宣。福建商人冒死將紅薯從馬裡拉引進中國,在中國福建種植成功後,結果卻被農民當做豬食,用來餵豬!

而在天啟年間,大明首席農業科學家,徐光啟大人大力的推廣紅薯種植,因為地方zhèng fǔ為討好徐光啟大人,速於求成強行推廣紅薯,引起百姓拒種。最終,推廣紅薯也就不了了之,再也沒有地方官吃力不討好去推廣這種高產作物了。

對比了馬鈴薯、紅薯的不同待遇之後。肖圖白果斷的決定——種植馬鈴薯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