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言情 > 明末皇帝分身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一九九章 漕、海之爭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一九九章 漕、海之爭

三月,暖花開。

天津的大直沽碼頭,千船競發,百舸爭流,好不熱鬧。

市舶司的一段碼頭門前,停靠著十多艘大帆船,顯得鶴立雞群。

不過,碼頭上卻不僅僅是繁忙熱鬧的景象,反而顯得氛圍緊張。

肖圖白一行人剛剛來到市舶司碼頭不遠,便看到數百人拿著棍棒進行對峙。周圍看熱鬧的人,也只敢遠遠圍觀。

肖圖白令人打聽,很快得悉是漕運與市舶司海運之間長期一來,因為利益矛盾,而不斷爆發衝突。

“市舶司的人,滾出大直沽大直沽是我們漕運的”一幫渾身肌肉鼓起的船工,目露兇光道。

市舶司衙門人數上僅僅有幾十名兵丁,大喝道:“這片碼頭和倉庫,是我們市舶司自己建的。再說這是朝廷的地,又不是你們的,憑什麼讓我們走?”

船工們叫嚷:“憑什麼?就憑你們市舶司勾結倭寇,還搶我們飯碗。”

市舶太監陳觀魚頓時尖叫道:“什麼叫做勾結倭寇?海外商人是來做生意的,有買有賣。咱們大明高價出口商品,低價進口材料、糧食,佔了老大的便宜。海外商人不來,誰養活天津十多萬工人,誰給朝廷每年貢獻百萬兩關稅?”

話說回來,市舶司可以算作是納稅大戶。雖然不能與南方富裕省份想必,但是一年創收百萬兩稅收,其中繳納30萬兩給戶部。這種納稅額。比之北方一些窮困省份一個省的納稅額也是遠遠超過了。

這批漕運上的船工可不依,本身他們就是來吃大戶的。市舶司的水手、工人也富得流油,而漕運上的船工窮的像乞丐,誰能心服?

“你們勾結外人,將我們漕幫的人往死路上逼啊……”

“咱漕幫的兄弟們都是苦哈哈,你們賺了那麼多銀子,不補償咱們的損失。今天就沒完”

眼見著眾多的漕運船工越來越張狂。

肖圖白麵sè一沉,手下50名親兵會意上前,喝道:“住手你們這群漕幫餘孽。難道要造反?”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皇家新軍來了”一下子,這群漕幫船工嚇的一鬨而散。

而留下的幾個漕幫的場面上人,也上前連連低聲道:“誤會。誤會。兵爺們,別見怪”說著,他們連連的向皇家新軍親兵們手中塞銀票。

不過,皇家新軍眾人冷冷的將銀票扔回去,道:“滾吧再敢放肆,就等著大軍血洗吧”

解決了市舶司的危急後。

陳觀魚連連向肖圖白道謝:“國師大人,幸虧您帶兵來了,否則雜家可要被那幫船工給撕碎咯不過,最可恨的不是那幫船工,而是在背後鼓動他們的漕運衙門”

“你怎麼得罪了漕運衙門?”肖圖白愕然。

在古代歷朝歷代。漕運皆是國家大政。而明朝的漕運總督雖與總兵官平級,但是掌握大明的交通命脈,並且有錢、有兵、司法上不歸地方管轄。如果漕運停止幾個月,大明許多大城市和軍隊駐地,就有可能斷糧。整個國家都有可能亂套。再加上明朝中期以後,漕運總督皆是文官,而且一般都是立下大功的巡撫、布政司級的封疆大吏,晉升為漕運總督,給其未來進入內閣做鋪墊。

陳觀魚搖頭道:“不是雜家要得罪漕運那幫人,而是漕運那幫子人。欺負到咱市舶司頭上了最初不過是爭碼頭工人,到後來,爭泊位、爭倉庫,什麼都爭”

“哦,為什麼會鬧到這般的地步?”肖圖白問道。

陳觀魚不屑道:“還不是因為漕運競爭不過海運,怕我們搶了他們的飯碗,阻礙了他們撈錢”

漕運崛起是因為向全國邊疆和要地輸送糧食。而天津市舶司與rì本商人簽署了協議,大量進口rì本的廉價糧食透過海運,販賣到天津,逐步剝奪了漕運在糧食運輸方面的話語權。

rì本的廉價糧食,本質上是由於rì本社會制度使然。由於rì本並沒有所謂的地主階級,而是由幕府、大名直接向農民徵收糧食,農民除了保留少量口糧,其餘的糧食全部要被封建領主徵收。

這種封建制,有點像中國秋戰國時期,或者是歐洲中世紀的制度。由於少了“地主”階級,領主、zhèng fǔ等等統治階級等於將屬於地主的田租,直接徵收到zhèng fǔ手中。也是因為rì本封建領主徵收五成以上的稅收,使得rì本基本上沒有佃農生存土壤,也就沒有湧現大量的地主階層。

由於rì本的幕府和大名徵收了全國五成以上的糧食。而這些存糧,對於僅佔人口比例10的統治階級來說,根本吃不完的。所以,rì本的幕府和大名,透過與糧食商人合作,委託糧食商人將這些糧食在市場上銷售掉,換瑞錢。

而整個rì本的市場,每年銷售的糧食達到5000萬石以上。如此巨量的糧食在市場上銷售,使得rì本糧食的價格維持在300文錢~400文錢便可以購買一石的低廉價格。

rì本的畸形糧食制度,一方面種糧食的人飢寒交迫,另外一方面市場上大量的糧食被傾銷賤賣。至於rì本底層的農民或者賤民之類的餓死,這並不在貴族們考慮範圍內。封建領主也不可能因為農民飢寒交迫,而減少糧食徵收額度。總而言之,rì本的畸形制度,造成了透過海運,將糧食賣到大明,能夠源源不斷賺取差價利益的空間。

而大明願意進口糧食,也深受rì本zhèng fǔ和商人的歡迎。畢竟,他們也為rì本市場糧價偏低,不得不賤賣而頭疼。

總而言之,由於rì本廉價糧食販運到市舶司港口之後。漕運衙門與市舶司衙門之間的矛盾。逐漸的升溫了。雙方神仙打架,底層的船工、海員們,往往也受到鼓動,互相的發生摩擦。

漕運總督屬於朝廷的封疆大吏,比之各省的督撫的權勢,也不見得小多少。

而天津市舶司,市舶太監陳觀魚也並非慫人。非常護短。

市舶司與漕運的人,三天兩頭打群架,這也是大直沽一景了。

“這裡面。恐怕還有東林黨人在搗鬼,漕運一向是東林黨人把持”陳觀魚補充說道。

這漕運總督,做的最長的應該是萬曆年間的李三才。此人便是東林黨靈魂人物。而現任的漕運總督朱大典,也是東林黨人。朱大典卸任後,下一任的漕運總督史可法——還是東林黨人。

可以說,明朝滅亡之前,東林黨人把持了朝廷絕大多數的實權職位。東林黨人把持漕運,使得東林黨派系的商人,在漕運上基本上無需納稅。而沒有東林黨關係的商人,在運河上被各地衙門重複收稅,以至於運河上行駛千里,納稅的價值已經比貨物的成本貴了幾倍——這種錢權結合的方式。也是東林黨壟斷朝野勢力的根源。

而市舶司的出現後,開始動搖了漕運的壟斷,因為用海運的方式到達天津,僅僅向市舶司納一次稅即可,而天津多的是南來北往的鉅商和跨國貿易的海商。一般的貨物。只要運到天津,很容易找到買家。

廉價、便捷的服務,使得市舶司的海運不斷蠶食漕運的傳統利益。

而漕運在成本上的劣勢明顯,公平的環境下,競爭不過市舶司。因此,便想出一連串的毒計。

“大直沽的碼頭。漕運衙門經營已久,大多數的地皮、碼頭、倉庫,皆是對方所有。我方的碼頭泊位,只能停駐10艘海船。船多了,就需要租用漕運衙門的泊位。而漕運衙門泊位,眼下已經漲價到一天500兩銀子,海商若是在港口停留一個月,居然要付出一萬五千兩銀子給漕運衙門。我市舶司與其據理力爭,對方反而步步緊逼……要將咱們趕出大直沽”陳觀魚憤然的說道。

肖圖白道:“在大直沽也非長久之計,你看若是將碼頭直接遷往海灘如何?”

“海灘?”陳觀魚愕然。

肖圖白笑道:“對,就是海灘、塘沽、漢沽等地,既與特區的位置靠近,又是天然適合開闢海港的地點”

後世的天津港,早就不是大直沽。事實上,大直沽在後世逐漸成為了市區,隨著漕運衰落,河流改道等等因素,早就看不到碼頭。

而塘沽、大港、漢沽等地也是天津境內河流的出海口,直接瀕臨大海,比之直沽能夠容納更多的貨物吞吐。

陳觀魚斟酌片刻道:“若是重起爐灶新建海港,恐怕又將投入數百萬兩銀子。”

肖圖白道:“大直沽的碼頭,容納的貨物吞吐是有限的。只有真正在廣闊的大海上建設海港,才能夠容納未來幾十艘,甚至是幾百艘大帆船停泊。將來,另行建設海港,恐怕也是必須要做出的選擇”

事實上,另行建設一座全新的海港,不但是進出口貿易的需要。未來的海軍,也是需要擁有一處優良的軍港。關於未來的海軍名稱,肖圖白都想好了——大明皇家海軍

而目前,肖圖白並未準備直接組建皇家海軍,而是準備曲線建軍。先讓市舶司組建一家“渤海運輸貿易公司”,貿易公司組建自己的船隊,逐漸鍛鍊出一支能夠遠航,具備專業素質的準海軍團隊。

17世紀建海軍是非常燒財政的事情,歐洲海軍發展顯示出——要麼是讓海軍當海盜,要麼讓海軍經商,兩者都是省錢和鍛鍊海軍的有效方式。

因為,17世紀的海商一般都是亦盜亦商,用的商船也多是裝載火炮的武裝商船,船員也必須掌握海戰的素養。一隻海商的團隊發展起來了,未來升級武器和嚴肅紀律,也能夠很快的升級為海軍。

而且,透過貿易逐漸打探周圍的國家、海域、航線的虛實,也是給海軍未來發展做技術儲備。否則,一隻海軍出了國門就睜眼瞎,如何能去征服四海、維護海權?(。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