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言情 > 明末皇帝分身最新章節列表 > 第二三三章 菸草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二三三章 菸草

() 肖圖白認為重大的政治、軍事問題,其根源皆是經濟問題。經濟利益分歧導致政治矛盾,政治矛盾上升則演變為軍事問題。

抓住了經濟問題,這一個關鍵,那麼國家只會產生小矛盾,不會發生不可收拾的問題。

因此,肖圖白重視任何一種能夠提供就業和創造效益的行業,尤其是新興產業,因為新興產業誕生之初,競爭不激烈,能夠獲得巨大的成長機會。伴隨的行業的成長,能夠從中攫取巨大的暴利。. .

煙草行業,對於17世紀大明而言就是一項新興的產業。

菸草原產於美洲大陸,而美洲大陸的印第安人是最早吸菸的人群。1492年,哥倫布登陸美洲大陸時,發現了美洲人吸食奇怪的“菸草”,並且記載了這種美洲風俗。

16世紀歐洲探險家嘉蒂更詳細的記載:“他們把菸草放在太陽底下曬乾,而後在他們脖子上掛上一個小牛皮做的小袋子、一隻中空的石頭或者是木頭,很像一支管子;一會兒他們高興的時候,便把菸草揉成碎末安放在管子的一端,點上火,在另一端便用嘴深深地呼吸,使得體內完全充滿了煙,直到從他們的嘴和鼻孔裡冒出為止,就像煙囪裡噴出來的煙一樣。他們說這樣做可以使他們保持溫暖和健康。我們也曾經嘗試過這種煙,把它放進我們嘴裡,那種**的味兒,如同胡椒一樣。”. .

而航海史學家裴南蒂斯.奧威圖所著的1535年出版的《印第安通史》是這樣記載的:“在其它的邪惡的習慣裡,印第安人有種特別有害的嗜好便是去吸某一種煙……,以便產生不省人事的麻醉狀態。他們的酋長使用一種狀如丫的管子,將有丫的兩端插入鼻孔。在管子的一端裝著燃燒的野草,他們用這種辦法吸菸,直到失去知覺,伸著四肢躺在地上像個酒醉微睡的人一樣……我很難想象他們從這種習慣裡究竟獲得了什麼快樂,除非在吸菸之前就已經是喝了酒。”

從歐洲探險家和航海家的記載中可見,早期16世紀的歐洲人,已經發現了美洲人吸菸的風俗習慣,但是一開始歐洲人普遍認為是美洲土著特有的一種邪惡、愚昧傳統。

到1558年葡萄牙人從美洲帶回了菸草種子,在歐洲進行種植,歐洲人才逐漸改變了觀念。

尤其是。到了17世紀,歐洲人已經從牴觸到接受,越多越多人成為了菸草的消費者。就連印第安巫師們說菸草包治百病,這種謬論,也受到了歐洲人的接受。許多的歐洲醫生。更是建議人們多吸菸,用來預防疾病。

在1612年,英國人注意到菸草的經濟效益,開始在殖民地種植菸草,並且大力的發展菸草貿易。在茶葉貿易還未出現之前,菸草貿易成為了英國人最賺錢的專案。

儘管意識到,吸菸對於健康的偏負面影響,但是肖圖白依然決定,在大明境內推廣菸草。將菸草種植作為開闢新財源的手段。因為,菸草能夠造貧瘠的土地種植,而且畝產能夠達到100斤以上。

而菸草的價值,並不論“斤”,而是論“克”。後世。一根捲菸中含有的菸絲也才1克多重,一盒香菸20克售價5元錢計,一克香菸值0.25元。一斤菸草500克,則是價值125元。一畝菸草田。經濟效益達到1萬元以上。

明末崇禎年間,農業產品的通貨膨脹是比較嚴重的。後世一斤米2元錢,明末一斤米20文錢左右。明末的十文錢購買力,相當於21世紀初的1元錢人民幣。

若按照1克菸絲賣1文錢,這樣的價格不算貴,普通人也消費得起,如此折算下來,一畝菸草的經濟效益可達到50兩銀子。

更重要的是,菸草並不僅可以種植一季。一般11攝氏度~13攝氏度之間的氣溫,皆可種植菸草。最適宜種植菸草的雲南省,一年四季都可以種植菸草。北方稍微差一些,但是秋均可以種植兩季菸草。

而為了避免影響糧食生產,可以季種糧食,秋季種菸草。糧食、菸草兩種作物進行套種,既可以不影響糧食問題,又可以透過種植菸草增加經濟效益。

八月末,天津塘沽成立了一家並不起眼的“中華香菸公司”,公司主營生產雪茄和捲菸、菸斗。

菸草和茶葉一般,按照菸葉的不同品級,生產出不同的產品。最好的菸葉,直接用整塊卷成雪茄。剩下的邊角料,則切成菸絲,製成香菸或者是是菸斗菸草。

恰好,肖圖白進口的白奴中,有30多名菸草工人,懂得菸草的發酵、烘焙和卷制。特區首批收穫的500畝菸草,就被工匠們加工成為3萬只雪茄香菸,以及將邊角料製造成5萬斤菸絲。

針對不同的消費市場

雪茄作為高檔奢侈品品,按根賣,一隻雪茄售價1兩銀子。邊腳料製造的菸絲,則是按斤賣,每斤菸絲售價2兩銀子。

而為了培育菸草產業的發展,肖圖白將1萬根雪茄,作為禮品送出大明王朝的一些達官貴人。並且,附贈了一系列的歐洲、美洲人吸菸的文化傳說,並且將吸菸時候“吞雲吐霧”,形容成神仙一般。

肖圖白的暗喻,逐漸被誤傳為“天庭星的神仙們很流行吸菸”。雖然,不少人懷疑肖圖白的神棍,但是也有人將信將疑,認為肖圖白至少是有一些特殊能力的異人。其謫仙人的身份在爭議中,被不少人寧信其有。

“神仙吸菸說”在大明境內大行其道後,雪茄、菸草也開始被許多追求刺激的士大夫們爭相吸食。雖然,不少人淺嘗即止,並沒有形成煙癮。但是,也有一些人多次吸食雪茄、菸絲後。覺得吸菸實乃大妙,形成了煙癮。

過去,人們一般只有“吃喝piáo賭”等等癮頭,而菸草開始逐漸推廣後,大明開始風行一種新的癮頭“吸菸”!

一般酒鬼們,戒酒已經是比較困難了。但是,一些既喝酒又吸菸的人發現,煙癮比酒癮難戒百倍。

晚明士大夫們奢侈之風盛行,怎麼能捨棄吸菸這種新的風尚呢。甚至,一些已經開始養成吸菸習慣的士大夫們。認為吸菸是最風雅不過是妙事,若不懂吸菸,縱然有百萬家財何用……

雪茄這種珍品,市場上賣的比較少,最初收到雪茄贈品者。皆是不知珍惜的吸掉了,而後來不少上癮的菸民發現雪茄數量太少,以至於有價無市,一顆雪茄賣二三十兩銀子天價也有之,不少菸民為之懊惱。

當然,雪茄是沒有了,但是普通的菸草還是有很多。整個大明王朝,經過肖圖白的推廣之下,崇禎十年八月。莫約有菸民8000多人。一名菸民一個月吸菸半斤,特區推出的3萬斤菸草,也足夠滿足市場的消費需求。

而今年九月開始,秋季種植的菸草,將會達到2000畝。為煙草市場的發展做準備。除了將菸草的面積擴大至2000畝,菸斗的生產也是關鍵。

現在上馬卷煙機,技術上並不是太成熟。勉強推出了捲菸,紙張的味道。也影響口感。所以,除了用整張菸草捲成的雪茄之外,菸斗成為了吸菸的最佳道具。

為了滿足菸民們的需求,中華菸草公司推出了鐵菸斗、銅菸斗、玻璃菸斗、銀菸斗、金菸斗等等不同的吸菸道具。

鐵菸斗,售價100文錢。銅菸斗,售價300文。玻璃菸斗,1兩銀子一隻。而銀菸斗,則是10兩銀子。金菸斗,更是售價100兩一隻。

菸斗類的產品中,肖圖白發現鐵菸斗、銅菸斗基本賣不出去。玻璃菸斗,賣的最多,因為玻璃器在大明還並不的太多,拿出來也比較有面子。銀菸斗、金菸斗也有少部分人購買。

靠著菸草這塊新興市場,中華菸草公司8月份便賺了2萬多兩銀子,其中1.5萬兩銀子是靠雪茄、菸草的銷售獲得,另外菸斗銷售獲得五千兩的利潤。而菸草消費市場誕生之後,老菸民們自動是給菸草公司培養新菸民,整個市場是滾雪球一般的發展的。

此時能消費菸草的絕大多數都是地主士大夫階層追求刺激,而財富集中到士大夫階層,只會增加社會不公,卻並不能夠增加生產力和就業。

而特區zhèng fǔ專營的中華菸草公司,從地主、士大夫和富商們的奢侈享樂中賺到錢,這些錢很大一部分,皆是用於投資基礎設施建設、教育、工業、軍事等等與國與民,皆有利益的事業上。

肖圖白忽然理解了,後世zhèng fǔ為什麼將菸草列為zhèng fǔ專營產品。主要是因為煙、酒兩大專案,屬於奢侈品消費,定價再高,其實也並不影響人們生存,沒有人會因為買不起菸酒而造反。

而米、鹽、肉之類的生活必需品,在後世就被zhèng fǔ壓低至微利價格。中國自古以來的歷史經驗證明,老百姓吃不起飯菜,那麼放在任何朝代都是揭竿而起。

奢侈品被zhèng fǔ壟斷,為的是賺取壟斷暴利,補貼其它不賺錢的方面。而食品、食鹽之類也被zhèng fǔ壟斷,則是為了為的是打壓食品價格,不讓這些商品漲價,以至於威脅到社會的穩定。

後世,商人利益集團,不斷叫囂要zhèng fǔ脫離對於食品價格的干預,其實是為了讓食品瘋狂漲價做鋪墊。試想,中國的糧食價格如果放任不管,米漲價到10快錢一斤,肉漲價到200元一斤,社會基本亂了套,還能繼續搞工業發展?

明朝末年,就是因為生活必須的農產品價格亂套了,於是整個國家也亂套了。人們無心生產,紛紛暴動。

崇禎年間的農產品的價格,還有鹽的價格出奇的貴。除了天災之外,也是利益集團囤積cāo縱使然。

拿宋朝和明朝的鹽價格來比較,就知道明朝地主商人利益集團的貪婪。比如,宋朝zhèng fǔ對於鹽管控很嚴,每斤鹽抽稅30文錢,但是鹽價僅50文錢。明朝,理論上每斤鹽可以徵22文錢,但實際上只能收到2文錢稅收,但是明朝的各地鹽價,一斤普遍是在100文錢以上,有些偏遠地區一斤鹽甚至漲價到300文錢一斤。

宋朝一年鹽稅是超過1000多萬兩的,明朝的鹽稅只有100萬兩左右。而明朝的鹽價,比宋朝貴幾倍。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這裡面,鹽價多少,zhèng fǔ收稅並不是主要因素,而是zhèng fǔ對鹽價的管控能力。宋朝的食鹽,管控的很嚴,zhèng fǔ收稅很高,市場鹽價也比較便宜。明朝zhèng fǔ管控放鬆,於是儘管私鹽氾濫zhèng fǔ收取的鹽稅較少,鹽價卻成了天價。

國計民生的行業,指望商人有良心,或者商人之間競爭來降低價格,這是緣木求魚。除了zhèng fǔ嚴厲的管控,將價格壓低,別無他法。

鹽,在明朝黑幕很深,被兩淮鹽商控制,全國八成的鹽,都是兩淮鹽的市場。兩淮鹽商,窮的身家百萬,富有的身家數千萬兩。而每一個鹽商,往往都有政治能量和背景。有的鹽商是東林黨人,有的鹽商是閹黨。還有山西商人,也是參與其中,而明末的山西商人與滿清是勾勾搭搭的,是一群發國難財的漢jiān。

鹽這一塊生意,肖圖白暫時沒有jīng力去吃下來。事實上,鹽的生產成本是很低的,宋朝人每斤鹽徵收30文稅,市場價50文錢,這說明每斤鹽從生產到運輸、銷售,各環節都有利潤的情況下,成本也是低於20文錢的。

明朝的鹽製造工藝有一定進步,應該能更低。但是,市場賣的如此心黑,肖圖白便知道,鹽是很多利益集團共同的錢袋子,若是動了鹽價,會觸犯眾怒。

所以,肖圖白搞棉布、搞鋼鐵、搞海魚、搞菸草、搞香水、搞軍火,卻偏偏沒有利用天津的海灘,去生產廉價的鹽,原因就在於肖圖白既不想融入利益集團,也不想和他們撕開臉。

“儘量開創新的利益,而不去觸犯舊利益集團的既得利益。為的舊式麻痺他們,壯大自己。有朝一rì,去動他們的既得利益,便是最終的攤牌,你死我活的攤牌!”肖圖白心中默默的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