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言情 > 明末皇帝分身最新章節列表 > 第二六三章 返航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二六三章 返航

() 二月,北九州島的天草軍,被幕府邀請前來助剿的明軍重創,開始放棄了攻略長崎港。佔據長崎、佐賀周邊大片的農村土地。

rì本的九州島得名,原因是古時候這裡有九個令制國,分別是築前國、築後國、肥前國、肥後國、豐前國、豐後國、rì向國、大隅國、薩摩國。

其中,rì向國、大隅國、薩摩國算作南九州地區,而築前國、築後國、肥前國、肥後國、豐前國、豐後國算作北九州。..

rì向國、大隅國、薩摩國這三個南九州地區,曾經被島津家族佔據,在rì本戰國末年,島津家最終統一三個令制國,準備席捲九州島。不過,先後遭到了豐成秀吉、德川家康的打擊,島津家為求自保,忍痛放棄了rì向國、大隅國的控制權,僅保住了薩摩國這以根本。

現如今rì本北九州的動亂,牽住幕府大部分的注意力。島津家暗自積蓄實力,搞小動作不提。

而北九州起義的天草軍,實際上已經佔據了長崎港、對馬島之外的整個“肥前國”。肥前國是北九州的門戶,包含了佐賀縣、長崎縣、對馬島等等地區。由於,地理位置,更利於和朝鮮、中國進行貿易,加上幕府將長崎港列為主要對外港口。使得整個九州島上,肥前國最為富裕。

在對rì本的“肥前”、“肥後”一堆地理名詞不感冒,此外。更滑稽的是,一個巴掌大的島嶼,居然分為九個“國”,由此可見rì本人視野思維之狹隘。..

當然了,這種狹隘的思維,也顯示出此時的rì本的分裂主義苗頭非常盛行。在統一的民族意識沒有覺醒之前,許多的rì本領主,本能的想要將自己的控制的番地,作為一個“國”進行dú lì。這樣一來,原本是一個世襲縣長、村長一般的存在。即可搖身一變成為國王。

且不提。九州島上潛流翻滾,戰雲密佈!

鄭芝豹、將道子、吳三桂等人開始返航。

在返航之前,幕府又簽訂了一份軍火採購協議2萬只皇家新軍制式火銃、10萬只鋼製冷兵器、5萬副棉甲。

這次rì本之行,rì本對於大明最大的震動。恐怕是大明的武器犀利、戰術先進、士兵勇武。而且。大明長期對於周邊“不徵之國”沒有野心。更使得rì本幕府,對於大明上國非常的放心,並且再一次遞交。希望恢復大明藩屬國地位的國書。

rì本自古以來,長期是中國的重要藩屬國。

唐宋時期,rì本人攜帶大量金銀,在中國學藝,給予了中國人非常良好的印象。試想,一個外國人,攜帶幾億美元的鈔票,到中國來留學,留學期間大量的消費,將財富用於在中國消費,這樣的學生,多半會受到老師的喜歡。由於得到老師喜歡,rì本在唐宋等等朝代,被傳授了很多技術、知識,使得rì本擺脫了矇昧,成為儒家文明圈的重要成員之一。

rì本與中國關系惡化,主要是明朝中期以後。明朝中期,rì本正是四分五裂的戰國時期,大量流浪的武士,加入了中國海盜行列,每每南方海盜洗劫州縣,都以“倭寇”的名義。再後來,豐成秀吉的rì本西軍,與大明在朝鮮打了一仗,雙方的關係徹底的惡化。德川幕府成立以後,一直希望找機會恢復外交和番薯國地位,但是大明遲遲沒有同意。

事實上,也正是因為rì本在明朝時期,與中國斷絕了藩屬國關係。清朝,中rì雙方更無官方聯絡。長此以往,rì本就像一個被主人拋棄的狗,身體健壯起來後,越發對於前主人拋棄自己心懷恨意。這種被拋棄的恨意,積累到一定程度,就會產生侵略意識。

如果繼續維持宗主和藩屬之間的關係,長期而言,rì本會馴化一些。

接到飽滿了訂單,明軍準備返航了。

這一次,對於rì本的貿易,可賺足了利潤。僅透過傾銷軍火,和接受幕府邀請進行出兵助剿,總計賺取了大約150萬兩的收入。除去軍費的成本之外,大約純賺70萬兩的利潤。

除此之外,普通商品的傾銷,也賺到了100萬兩的利潤。

這些利潤中,一部分在rì本用於採購木材、棉花、糧食、銅等等物資。限於艦隊的運輸能力,絕大部分的利潤,還是以現金的方式運回天津。

比如木材達到5萬根,每根木材僅三四兩銀子,大多數皆是幕府派人去北海道荒島上,令當地的土人在原始老林中砍伐。

rì本的棉花採購價,每斤也僅30文錢左右,僅耗費了6萬兩銀子,便採購了200萬斤棉花。這些棉花,足以製造65萬匹棉布,而65萬匹棉布,按照皇家紡織公司的最新出廠價,也是價值20萬兩銀子。如果按照rì本境內棉布的銷售價格,則是價值200萬兩銀子。

至於糧食,也運輸了3萬石。這已經是天津的許多船隊的傳統了,無論是官方的船隊,還是普通的商船。只要是天津境內的登記的船隻,外出做生意,總是隨船運輸一些糧食回天津。糧食,可以用於繳納關稅,也可以賣給天津特區的糧庫。

天津特區將“廣積糧”納入了長期的政策中。因為,只有確保天津特區,糧食庫存永遠處於增長狀態,才能夠穩定人心,讓人們更放心的從事工商業。

至於銅,對於這個年代的亞洲國家而言,和金子、銀子差別不大。尤其是受儒家文化影響的國家中國、rì本、朝鮮、越南、緬甸等地,一般都是以銅錢作為硬通貨幣。在唐宋時期,這些周邊國家,因為制錢工藝不過關,主要是透過進口中國的銅錢,用於自身的貿易。而到了明朝中期後,各國一般已經習慣用自己的制錢。

而崇禎年間,大明境內的私錢氾濫,大量劣質銅錢在大明境內流通。以至於,崇禎通寶,等於是劣錢的象徵。前朝鑄造的銅錢,1000枚銅錢可以換1兩銀子。崇禎年間的一些粗製濫造的銅錢,3000個銅錢才換一兩銀子。

雖然,銅錢有所貶值,但是依然是作為錢,被民間承認的。

鄭芝豹等人返回天津後,此行的報告文書,也遞交到肖圖白手中。報告文書,是從底層士兵們對於rì本北九州之亂的印象,再綜合鄭芝豹、吳三桂、將道子等等軍官的見解,綜合彙集成一部字數超過五萬字的報告。

報告中,調研了rì本的民風、軍力、經濟等等各方面的資訊。並且,對於rì本九州,以及rì本列島的局勢演變,給予了大膽的預測。

“你是說,rì本的九州島,還將會持續的動亂?”肖圖白召見了吳三桂。

大膽提出,rì本北九州島將會持久的動亂,這些觀點主要是吳三桂提供。原本吳三桂是保守主義者,但是過去軍旅生涯的經歷,使得他對於rì本九州島的幕府軍隊和領主私軍之間的貌合神離,有著清晰的認識。

“是的!我看rì本的島原之亂,並不僅是因為天主教徒們不滿。而且,南九州的rì本大名,也與幕府政權貌合神離。我發現rì本境內與我大明的體制並不一樣,幕府政權透過架空rì本天皇,成為實際的統治者。但是,由於保留了天皇的制度,令rì本的幕府統治,有點名不正言不順。除了保留了天皇制度,給幕府留下隱患之外。德川幕府更短視的是,並沒有真正徹底的進行削藩!以至於,整個rì本僅有三分之一的幕府‘天領’是直接歸屬於幕府政權的統領,這部分的領土,相當於實現了郡縣制。而剩下的三分之二的領土,則繼續由藩主大名們統領,這些藩主們擁有世襲的權利,每年僅需要向幕府上供一些賦稅即可,但是那些大名的領地中,自成一國,軍隊、官府、稅收全部是領主的私人的內政。這樣的制度,好處在於,一個領地發生了動亂後,領主會積極鎮壓。壞處在於,周邊的領主們,往往坐視這些動亂而不管,甚至有亂中謀取利益。而動亂擴大之後,幕府不管,就等於失去了對全國的統治,,幕府去管,就需要消耗大量的物資、軍力,如果幕府消耗了大量的力量而遲遲不能剿滅動亂,時間一長,rì本又有可能陷入四分五裂之中。”吳三桂笑道,“那幕府,根本就是一個‘活曹cāo’,大義名分上,差了一些!除非他有心廢掉天皇制,進行秦始皇一般的‘郡縣改革’,否則,rì本這個勉強統一起來的國家,還有可能四分五裂!”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肖圖白點頭,顯得讚許說道:“這番見解,雖只能作為一家之言,但是也說中了rì本幕府政權的一些漏洞!”

吳三桂顯得頗為欣喜,又說道:“三桂僅是跟在大人的戰略後面,進行發揮。國師大人才是雄才偉略!按照我的理解,國師大人的計劃,第一是讓rì本亂,第二讓rì本分裂,第三支援幕府。越亂,幕府越依賴我們外來的支援,長此以往,幕府將成為我們的傀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