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言情 > 明末皇帝分身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七十五章 糧商(一)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七十五章 糧商(一)

天津的全國重要的糧食中轉站,而大明最有實力的糧食商人,也多是會在天津設立專門的商號,進行糧食採購、銷售生意。

葛沽糧食豐收的訊息傳開之後,迅速的吸引了天津城中數以百計的商人蜂擁而至。不但葛沽的酒樓、客棧紛紛被這些商人們包下了,就連jì院的客房也全部爆滿。

紅袖飄香樓一間雅緻的廂房內,聚集著數名相熟的商人。

一名年輕者其瘦如猴,另一名中年人卻又其胖如豬。

不少看到兩者模樣,都不禁翻白眼心道,能賺取百萬兩身家的,難道這都這種奇形怪狀的“異人”?

“張掌櫃的,你怎麼也來了,不是說你去了rì本去進口大米了嗎?”一名瘦猴一般的青年商人,搖著一柄扇子笑道。

那張掌櫃便是那個中年胖子,整個人如同一圓球,還一手抱著一名少女,兩名少女坐在他腿上,嬌小的如幼童。

享受著少女餵食葡萄、美酒。

張掌櫃搖頭道:“原本準備去rì本,不過聽聞葛沽有超過百萬石糧食準備銷售,便不準備去了。那rì本糧食雖然便宜,但是海船不但風險巨大。而且,一艘大海船也就運輸1000多石糧食,組織10艘船隊,也不過運一萬石糧食回來。太小家子氣了!”

李公子笑道:“也是!張掌櫃是做幾十萬兩大生意的,海運一趟賺個萬把兩,卻是小家子氣了!”

“長遠來看,從rì本運糧食還是一筆非常賺錢的生意。如果有錢財建一艘萬料大寶船,一次xìng可運幾萬石糧食,幾十艘大寶船組成船隊運糧食,便是百萬石糧食的大生意......”張掌櫃顯得揮斥方遒,“rì本與天津乘海船,一個來回不過一個月時間。一年如若跑個五六趟,那便的抵得上一條大運河的運輸量了!”

大運河最主要運輸的物資是糧食,從南向北運輸物資,一年不過運輸1000萬石糧食。其中,一半的糧食是運到běi jīng,再由běi jīng分配到九邊各地。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而整個大運河,每年光是維護各類基礎設施的費用,便超過了百萬兩之巨。再加上沿途人工成本,每年至少要消耗數千萬兩的財富。

當年利瑪竇到了běi jīng後,便提出,為什麼不採取成本更低廉的海運?也許,利瑪竇這個洋和尚的詢問,觸動了明朝的統治者。所以,天啟、崇禎年間的海禁政策越來越松,透過海運向běi jīng運輸的糧食,每年也達到百萬石之巨。

雖然,海上不時有風浪,造成船舶、物資的損失。但是,總體而言還是比大運河漕運成本要低廉的多。

而大明的海運,是從江南運糧食到北方,江南的魚米之鄉糧食價格可以低到1.5兩銀子一石。但是,終究還是不如rì本那邊0.5兩銀子一石來的便宜。

李公子筷子夾著一粒花生米,咀嚼之後,道:“萬料大船,一艘造價想必是要幾十萬兩銀子,而且能夠造這種船的船匠,也是非常罕見的吧!除了永樂年造過之外,現在誰能造得起那種大船?投資幾十萬兩造大船,運糧食要多久才能賺回來?”

張掌櫃搖頭道:“糧食微利,可以用其他值錢貨物彌補。而多運糧食回來,於國於民,都是有利的!”

“張掌櫃憂國憂民了!”李公子微笑。

那李公子、張掌櫃算不上天津最頂級的糧食商販!

此時天津湧來葛沽的有實力的糧商,數量已經超過了150多人。而且,不少糧商還帶著夥計、賬房、護衛之類的人員,使得小小的葛沽湧來2000多人。

葛沽鎮只有少數幾家的客棧、酒樓,當這些糧食商人們來到葛沽之後,發現自己連住單間客房的待遇也求之不得。

一榻之地難求,使得糧商們紛紛開始在jì院包場,不為piáojì,僅是為求一榻之地。

——————————

在葛沽鎮的城中心。露天的廣場上,搭建了一座大帳篷,帳篷之內可容納500人入場,參與糧食交易活動。

這次的糧食交易,採取競標制。

馬鈴薯低價是每石1兩銀子,紅薯抵價為每石0.3兩。商人用紙寫出自己的競標價格,競標價不能比低價低,才是有效的投標。

葛沽鎮糧食競標規則,供貨優先順序是由高到低。出價越高,越能夠獲得優先供貨。

聽聞規矩之後,商人們紛紛緊張的揣摩價格。與此同時,更多人猜測競爭對手們會給出什麼樣的價格。

經過了漫長的3小時的公開招標後,現場開始公佈結果。

“德氏糧行,最高價15兩銀子,購1萬石馬鈴薯!”

這是非常不合常理的價格!

現場眾多糧商,紛紛sāo動,看著一名jīng瘦的糧行老闆,這便是德氏的老闆德萬川。

這個德萬川,是從福建來的新戶,人生地不熟,生意做的很一般。僅僅是從江南販糧食,向普通市民進行銷售。

而上檔次的糧食商人,直接將糧食賣給大明九邊地區的軍隊。賣糧食給邊軍後,朝廷往往會給予鹽引、官田之類的物資抵價。雖不是直接付現錢,但收益往往比現錢更划算。

像德氏糧行,想要把生意做到官府,做到軍隊中,必須要有靠山。所以,德氏準備用驚人的高價,吸引葛沽鎮的注意。

葛沽鎮後臺是總顧問衙門,總顧問衙門的權勢,比之天津巡撫衙門有過之而無不及,因為越來越被天津人所清楚。

德氏糧行出如此高價,醉翁之意不在酒,而是在於引起葛沽方面的注意。

在德氏驚人天價,吃掉了1萬石馬鈴薯後。

第二筆訂單是,價格驟降。

“李星萊公子,出價7.5兩,收購3000石馬鈴薯!”

“陳墨老闆,出價7.2兩,收1萬兩馬鈴薯!”

“賀寶馬老闆,出價6.8兩,收2萬兩馬鈴薯!”

價格一路降低,顯然不少的商人心目中,馬鈴薯的價值至多能夠與大米相當。

儘管價格一路走低,但是整個訂貨現場,100萬石馬鈴薯銷售一空,換取了315萬兩銀子的鉅額資本。

當然了,不少糧商手中的現錢有限,希望以其他的物資抵價。比如,木材、絲綢、瓷器、茶葉....

甚至,有人詢問,奴隸可不可以用於抵價。

糧商向來是兼職人口販子的。

因為,糧食運輸到災區,不少災民沒有購買力,賣兒賣女賣妻用來支付糧錢,也是很常見。

而糧食商人,也樂意與用少量的糧食,換回大量的奴隸。再將這些奴隸販運到經濟比較繁榮,急需勞動力的地區。兼職做人口貿易,甚至比單純賣糧食更為暴利。幾乎每一個有實力的糧食商人,手中都擁有千八百的奴隸,都是充當待價而沽的貨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