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言情 > 明末皇帝分身最新章節列表 > 第九十一章 鄭芝豹的船隊(二)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九十一章 鄭芝豹的船隊(二)

明朝中期曾長期實行海禁,以嘉靖年間倭寇之患時期最甚。

到明末,漕運不能滿足糧食等物資的需求之後,重新開啟海運。因為,海運政策使得海上運輸人才出現了斷層,以及海運基礎設施的落後。重啟海運初期,經常出現迷航、觸礁、遇到風浪等等問題,造成大量的人力物力損失。

不過,這些困難,並未打消明zhèng fǔ重啟海運的決心,反而開始研究海上運輸的技術,並設立了大量的燈塔、訊號塔,指引船舶航行,使得船舶遇難、迷航事故大為減少。

到了崇禎年間,大明的海運已經進入了正軌。至少是官方海運的糧食,已經達到了漕運總量的三分之一。

在這種背景下,天津市舶司的港口基礎設施,一開始就是比較完備的。

天津市舶司的瞭望塔上,忽的出現了訊號。

“有船隊來了,至少有十多艘船!”陳觀魚辨認訊號之後說道,“是鄭家船隊!鄭芝豹來了!”

十多艘200料至400料的大帆船靠岸,市舶司門前逐漸的熱鬧起來。這些鄭家的帆船,比起附近漁民停靠再岸的小漁船,自是顯得艨艟如雲,氣勢不凡。

幾個月的行船生涯,只能呆在船艙、甲板等等有限的空間,著實乏味異常。所以,水手們一靠岸,就如囚徒刑滿釋放一般的激動,各自去打聽尋歡作樂的場所。

而鄭芝豹踏步下船,拱手向陳觀魚、李慎之致敬道:“觀魚兄、慎之兄別來無恙!”

陳官魚笑道:“不如曰文你氣sè好啊!”

鄭芝豹字曰文,小字莽二。鄭芝豹幼時在縣學讀書,後科舉不利,鄭家出巨資,讓其在南京國子監弄了一個監生的身份。

那明朝要當官,除了走正規的科舉之路外,還可以走國子監的監生路線。

國子監的監生,每年學費800石糧食,是專門對有錢人開設的高等學府。入學是明碼標價,只要交得起學費,即可入國子監就讀。

不過,國子監入學容易,考試卻是非常嚴格,每年都有三次考試,考試合格可以升學。讀完了數屆之後,便開始擁有8品的官身,成為候補官員。

明朝的官位實缺,是優先安排給科舉出身的進士,其次才是監生。由於監生是後孃養的,考試升學難,安排實缺更難。

明朝初期,官員比較少的時候,國子監有上萬人就讀。而到了明末,由於監生安排實缺的困難,就讀國子監的也不過數千人。

如果不是科舉實在無望,大多數的讀書人是不會選擇做監生的。

當然了,鄭芝豹在南京國子監苦讀了幾年,也不是讀書的料子,無論科舉還是國子監,兩條路子,皆不能躋身官場。

而眼下鄭芝豹直接被提拔為七品的招商局官。比國子監畢業後的八品官,可要高上一籌,與科舉出身的進士,幾乎是同一品級。

“曰文,此次來天津。你船上攜帶哪些貨物?”李慎之顯得焦急的問道,“可曾運了棉花?”

鄭芝豹笑道:“自然是有棉花的。不過,只有20萬斤棉花......其他的貨物,主要是3000把鋼刀,一萬竿長矛,6000支葡萄牙火槍,還有30多門火炮,以及兩百萬斤火藥。這些是國師大人,令我從澳門、rì本等地所購。年前,國師大人就掐指一算,說道,下半年韃子要南下,令某購買軍械,運到天津......”

李慎之、陳觀魚兩人互相看一看,再次覺得露出了震驚之sè。

鄭芝豹卻又道:“別的商人不敢來天津,顯然是他們無知!咱是知道,這韃子何rì入塞,就逃不出國師爺的算計。韃子再強,如何能抗國師爺的謫仙人的算計?”

明末屬於科學不太昌明的時代,封建迷信思想的主流。

肖圖白最初自稱“謫仙人”,也許有人懷疑。

但是,隨著肖圖白展現出了越來越多的不凡之處,便越來越招惹眾人的崇拜、迷信。

珍妮機、海魚、市舶司,雖然點石成金,還不足以將肖圖白推上神壇。而“仙家肥”讓畝產達到20多石,卻是成功將肖圖白神化成功。

此時鄭芝豹解釋肖圖白先知預言,這更是令人感覺到肖圖白的神秘大能。

“《三國演義》上的諸葛亮,也不過如此吧?”陳觀魚忽的發出了感慨說道。

鄭芝豹不屑道:“那諸葛亮在史書上,善於內政不善軍事。到了《三國演義》上,才將之寫的如同妖孽一般多智。哪怕諸葛亮真如《三國》中所寫,比之國師爺,也遠遠不如的!”

漢末的諸葛亮,雖然是一代能臣,但是畢竟沒有逆天之能。

而肖圖白的“仙家肥”加上美洲高產作物,令畝產暴增到了20石,在這個時代,已經屬於逆天之能了。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按照3石糧養一人計,肖圖白的一畝田地足以養7人。這種恐怖的高產,養活整個大明1.2億人口,1700萬畝高產良田便足矣。

所以,肖圖白治下,基本上不愁糧食補給。而糧食儲備充沛,就能練出jīng兵,便是橫掃天下的基礎。

明太祖打天下靠著“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這幾個字。“高築牆”是預防自己老家被敵人攻陷。“光積糧”才能練jīng兵,才能讓內政安穩。“緩稱王”是為了避免成為眾矢之的,提前覆滅。

這三點之中,其實最核心的還是“廣積糧”,糧代表的是財政!只要財政充沛,何愁兵強馬壯?

中國歷朝,盛世時財政充沛,倉庫糧食豐厚,軍隊能吃飽飯自是能夠嚴格cāo練,jīng銳部隊眾多。

而王朝中後期,不納稅的士大夫們兼併了太多的土地,使得zhèng fǔ財政銳減。軍隊發不起糧餉,營養不良的情況下,已經不能維持訓練,軍隊戰鬥力也就垮掉了。

按照葛沽的以“國家資本主義”為主的工商業經濟模式,一沽便足以支撐3000名jīng銳部隊。而如果天津七十二沽,都歸肖圖白管轄,那麼工業化的天津,可以養活20萬17世紀最jīng銳的部隊。

只要肖圖白的發展初期,不被扼殺。那麼,隨著肖圖白力量的膨脹,一切封建軍隊,都如土雞瓦狗!